张国琼,陈德磊
(1.富源县中医医院 老年病科,云南 曲靖 655500;2.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500)
健脾益肾汤治疗慢性肾炎24例临床研究
张国琼,陈德磊
(1.富源县中医医院 老年病科,云南 曲靖 655500;2.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50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以脾肾气虚伴有血瘀证为主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8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利尿、控制血压、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控制感染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慢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肾炎;健脾益肾汤;临床研究
慢性肾炎是以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病程持续1年以上。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为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调整、控制血压、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历史悠久,副作用小。
导师陈德磊主任医师为曲靖市第一批名老中医,1971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治疗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肝胆和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有着独特的学术见地。陈德磊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及分析,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自创“健脾益肾汤”,临床运用中证实该方对以脾肾气虚伴有血瘀证为主慢性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从2011年11月—2014年6月有幸跟师学习,运用“健脾益肾汤”治疗慢性肾炎患者24例,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
所有48例慢性肾炎患者均为2010年11月—2014年6月我院及曲靖市中医院收治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和水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16~54岁,16~20岁患者6例,21~30岁患者5例,30~40岁患者10例,41~54岁患者3例;病程6个月至1年患者10例,1~3年患者8例,3~6年患者4例,6年以上者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6~58岁,16~20岁患者8例,21~30岁患者7例,30~40岁患者6例,41~58岁患者3例;病程6个月至1年患者8例,1~3年患者11例,3~6年患者3例,6年以上者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16~65岁;符合慢性肾炎西医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水肿”脾肾气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年龄在16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遗传性肾炎等患者。
1.4 诊断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第二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1](参照《现代肾脏病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第1版),具体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尿常规显微镜下肾小球源性血尿;肉眼血尿: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凝血块时;血尿定位为肾小球性尿。
1.4.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辨证属于脾肾气虚伴有血瘀证型。①本证:脾肾气虚证,主症:腰脊酸软,乏力,或浮肿脘胀,纳少;次症: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细。②标证:血瘀症,主症: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次症: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涩。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利尿、控制血压、应用糖皮质激素、调节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肾汤,方药组成为:生黄芪30g、茯苓24g、泽泻10g、桂枝15g、炒白术30g、益母草18g、赤芍18g、芡实15g、山药30g、菟丝子18g、生甘草6g、白茅根20g;水肿明显者加猪苓24g、木通10g;血尿明显者加地榆18g、仙鹤草15g;舌苔黄燥或偏热者加连翘30g、白花蛇舌草30g;腰膝酸软明显者加怀牛膝20g、杜仲18g。加水煮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尿常规及其他生化检验指标。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终止实验标准 试验中遇病情变化,严重并发症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均应终止试验,已超过1/2疗程者计入疗效统计。
1.6.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分四个等级评定: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尿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3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主要观察患者水肿、腰膝酸软、胃脘胀满、大便稀溏、夜尿频多、面色灰暗、腰痛等7个症状。将症状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记0.5~1分,中度记1.1~2分,重度记2.1~3分,无症状记0分。根据治疗前后积分值变化,按以下4个等级评判疗效: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证侯积分减少低于30%。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完全缓解+基本缓解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完全缓解+基本缓解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红细胞数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尿红细胞数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红细胞数改善情况比较 (±s,1012/μ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变化情况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等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变化情况比较 (±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值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积分值下降较为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值变化比较 (±s,分)
慢性肾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其主要发病机理为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球免疫性损伤。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激发免疫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重要炎症介质,加重肾小球损伤。肾脏损伤常伴有纤维蛋白的沉积、血小板聚集,导致肾小球内凝血,加重肾脏损害[3]。本文选择对象主要为尿化验异常(以蛋白尿、血尿为主)病史超过1年者,并排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遗传性肾炎者。在治疗和控制蛋白尿方面,现代医学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血尿方面主要以预防感染、止血为主。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慢性肾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血尿”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水热穴论》中记载:“勇而劳者,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表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4]。慢性肾炎者多系“阴水”,乃脾肾两脏亏虚所致,因脾主运化,肾者主水,二者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水湿代谢,若脾失健运,肾失所主,水湿停聚则发水肿。
健脾益肾汤集健脾益肾、利尿消肿、活血化瘀为一体,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本方中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补中益气、健脾胜湿,可恢复脾运化功能,消除水肿;山茱萸、菟丝子、芡实等药物既有补肾之功,又有敛精之用;桂枝温经通脉;赤芍祛瘀凉血;益母草活血破血;泽泻利尿消肿;白茅根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健脾、补肾、活血、止血、利尿、消肿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健脾益肾汤具有促进机体代谢、增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利尿、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减轻对肾脏的损害等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组方严谨,能改善水肿、腰膝酸软、脘闷纳差等临床症状,且对消除蛋白尿和尿红细胞、改善肾功能具有较好疗效。综上所述,西药治疗联合健脾益肾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顺民.现代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组.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1-205.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10-1812.
[4]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08-310.
[5] 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587.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1-15
张国琼(1977-),女,云南省富源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眩晕、消渴、肺胀病;陈德磊(1954-),男,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肝胆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R277.51
A
1673-2197(2015)10-0119-02
10.11954/ytctyy.2015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