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珠,王见义,杨将领,李运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01)
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Meta分析
张美珠,王见义*,杨将领,李运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0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获得近10年关于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统计软件Revman5.2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L)。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篇,共635例患者,其中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组319例患者,对照组316例。有效性的异质性检验采用Q统计量检验法,结果:χ2=3.45,P=0.75>0.05,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间效应量是间质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后RR=1.32,其95%可信区间为 [1.20,1.44],经Z检验,Z=5.86,P<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森林图中菱形位于垂直线右侧,说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优于单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疏肝健脾益肾;Mata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持续HBV感染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到乙肝病毒感染及机体免疫力受损等多种因素,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染和性生活等途径传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医“胁痛病”“肝着”“黄疸”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为素体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湿热、疫毒等,邪气从口腔和皮肤侵入机体,邪气郁结于肝胆、脾胃而发病,亦与肝失疏泄、肾精亏虚、情志等因素有关。目前常用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为了解该疗法临床疗效,检索近10年关于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
1.1 入选标准
研究对象: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设计: 临床对照研究;干预措施: 疏肝健脾益肾疗;结果指标: 有效率。
1.2 排除标准
回顾性研究等非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不符合入选标准;非随机试验对照组。
1.3 文献检索策略
电子检索文献数据来源及检索时间范围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方面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
检索词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Chronic Hepatitis B”“中药”等。
1.4 评价方法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记分法进行评分。随机分组序列的产生方法为:2分: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或随机数表产生序列;1分:试验按随机分配,随机序列方法未予交待;0分:半随机或准随机试验,指采用交替分配病例的方法,如入院顺序、出生日期单双数。双盲法:2分:描述实施双盲的具体方法,且被认为是恰当,如采用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等;1分:试验仅提及采用双盲法;0分:试验提及采用双盲,但方法不恰当,如比较片剂与注射剂而未提及使用双伪法。退出与失访:1分:对退出与失防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详细的描述;0分:没有提到退出与失防。RCT总分为5分,≥3分为高质量研究。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采用异质检验,若P>0.05,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间效应量是同质的,根据结果分别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数资料选择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作为效应尺度指标,计算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Onterval, 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索结果
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文献排除重复检出者,共获得相关文献152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145篇文献被排除,共计7篇文献报告。6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符合纳入标准被收集用于本研究评估,英文文献无符合研究标准者。
2.2 质量评价
从基本资料可知:7篇文献均交代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中药疏肝健脾益肾法加减纳入研究的特征 (n)
随机方法:1篇文献说明使用信封法,其他均未清除;分配方案隐藏:均未描述;盲法:均未描述;统计学结果:在纳入研究的7篇文献中,只有3篇文章明确指出所使用的统计方法;随访:均未提及随访。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采用计数资料二分法,将临床报道中转阴、应答、有效、好转均归为有效率;报道无应答、无效均为治疗无效。对7篇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Q统计量检验法,结果显示:χ2=3.45,P=0.75>0.05,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间效应量是间质的。
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后RR=1.32,其95%可信区间为 [1.20,1.44];经Z检验,Z=5.86,P<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森林图中菱形位于垂直线右侧,说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见图1、图2。
图1 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森林图
图2 评价发表偏倚的倒漏斗图
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磷酸激酶作用下可形成活性的三磷酸化合物,拮抗HBV所需天然底物脱氧鸟苷三磷酸。作用靶点为HBV的逆转录酶,可在所有3个环节抑制HBV逆转录酶活性,包括碱基引导、从mRNA前体反转录成负链及HBV-DNA正链合成。在鸭和土拔鼠肝炎模型中,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肝细胞内DHBV或WHBV-cccDNA水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效果。中药治疗肝炎注重整体调整,在改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西药,并有着合成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乙肝治疗中药品种较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及保肝作用。中医药作为研究和开发新药的宝库,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可长期服用。从传统药物和天然资源中寻找特效抗HBV药物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李敏,王安娜.八味逍遥散加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58-59.
[2] 薛爱荣.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解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J].光明中医,2010,25(9):1687-1688.
[3] 陈彬,刘建.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解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3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5) :308-309.
[4] 程何军,张永.四逆二金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5(20):1-62.
[5] 谢杏榕,雷飞飞,谭华炳等.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55-56.
[6] 杨大勇.健脾解郁方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肝临床探讨[J].光明中医,2013,28(5):992-993.
[7] 李学军.自拟中药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60例[J].环球中医杂志,2013,6(8):618-619.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9-11
张美珠(1987-),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
王见义(1972-),男,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
R259
A
1673-2197(2015)02-0111-02
10.11954/ytctyy.2015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