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药用药规律文献探讨
李 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药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获得中医药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文献资料。结果与结论:静脉制剂中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使用次数最多,中成药以芪苈强心胶囊应用最频繁;中药处方以自拟方为主,累计频次61次;中药饮片按照功效共分为13类,以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最为多见,滋阴药次之,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丹参、人参。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用药规律;临床文献研究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HFNEF)又被称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研究统计国内HFNEF患者占全部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34.1%[1]。近5年来,关于中医改善并治疗HFNEF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显示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临床优势。本文搜集、检索相关文献及报道,从中提取中医药的使用频次,总结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用药规律。
1.1 数据库检索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获得所有中医药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相关临床研究文献。
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①以主题词为“心力衰竭”或“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或“心脏衰竭”或“心肌衰竭”或“心衰竭”进行高级检索,选择精确查询,共检索出文献91 235篇。②在结果中,以主题词为“射血分数正常”或“射血分数保留”或“射血分数保持”或“正常射血分数”或“收缩功能尚存”或“舒张性”或“舒张型”或“舒张功能”选择精确查询,进行二次检索,共检索出文献3 274篇。③在结果中,以主题词为“中医”或“中药”或“中医药”或“中西医”或“中成药”或“中草药”进行三次检索,共检出文献266篇。
维普数据库搜索方法与CNKI方法相同,同样采用分次检索的方法,第一次与第三次检索M(题名/关键词)内容均与CNKI主题词内容相同,第二次以搜索U(任意字段)代替M,检索词内容与CNKI第二次检索词内容一致,结果第一次检索共检索出文献51 313篇,第二次检索共检索出文献1 993篇,第三次检索共检索出文献113篇。
万方数据库采用编写高级检索式的方法进行搜索,检索式为:(主题:(“心力衰竭”)+主题:(“心衰”)+主题:(“心功能不全”)+主题:(“心脏衰竭”)+主题:(“心肌衰竭”)+主题:(“心衰竭”))*(“射血分数正常”+“射血分数保留”+“射血分数保持”+“正常射血分数”+“收缩功能尚存”+“舒张性”+“舒张型”+“舒张功能”)*主题:(“中医”)+主题:(“中药”)+主题:(“中医药”)+主题:(“中西医”)+主题:(“中成药”)+主题:(“中成药”),一次性检索出文献315篇。
1.2 入选标准
研究对象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或研究文献;采用中药治疗手段;研究内容重复的文献,纳入内容较完善或者最先发表者。
1.3 排除标准
未明确指出以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单纯西药治疗或其他中医方法治疗的文献;动物实验、专家评述、单纯理论探讨以及综述等文献;个案或经验报道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数据统计方法
用Excel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信息提取,对应用剂型及中药饮片出现频次进行数据统计。
1.5 规范中药名称
中药名、功能分类按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进行规范[3]。例如“坤草”统一为“益母草”,“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橘红”统一为“陈皮”,“瓜蒌”“瓜蒌皮”“瓜蒌壳”“全瓜蒌”统一为“瓜蒌”,“附片”“炮附子”“制附子”“熟附子”统一为“附子”,“枳实”与“枳壳”合并统计,标为枳实(壳),除生地黄和熟地黄单独统计外,其余产地不同的药物以及不同炮制法的中药都统一为同一个药名。若一味药有数种功能,结合方义,按其在本方中的主要功能统计。
最终纳入112篇文献按照文献类型归类:自身前后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临床试验6篇,随机对照试验96篇,随机单盲试验4篇,随机双盲试验2篇。治疗应用剂型包括静脉制剂、中成药(含颗粒剂)、中药汤剂。静脉制剂及中成药使用频次见表1。
表1 静脉制剂及中成药使用频次
中药汤剂治疗本病文献共54篇,涉及苓桂术甘汤、补阳还五汤文献均为3篇,五苓散方、血府逐瘀汤文献均为2篇,以自拟方为主,累计频次61次。
根据中药饮片在文章处方中的使用功效分类,结果见表2。其中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比例超过20%,滋阴药的使用次之。
表2 不同功效中药饮片使用频次
125个中药饮片中频次排名前20位的药物中补气药5个,依次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白术;滋阴药4个,依次是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活血祛瘀药4个,依次是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利水化湿药3个,依次是葶苈子、茯苓、泽泻;温阳药2个,分别是桂枝和附子;理气药与补血药各1种,分别是陈皮和当归。单味饮片使用频次见表3。
表3 单味饮片使用频次
中医很早就开始研究心力衰竭,但历代古籍中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的病名记载,往往以主证命名疾病,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将该病归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心水”“痰饮”“心痹”“虚劳”等范畴进行论治。随着近代中医对心衰不断的发展和规范,《悬壶漫录》从中医角度提出“心衰”之名,与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内容相近[4],但对于HFNEF仍从属于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之中。本次研究发现滋阴药使用在所有中药饮片中比例较大,结合患者其他症状,随症加减,加用如利水、温阳、理气等方法。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以及年龄是导致舒张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16.5%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异常,张建顺[5]提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涉及心肝脾三个脏,由于肝郁、肝旺、肝亢而诱发或加重,肝旺则乘脾,致使脾阴亏耗,子虚及母则母病,表现心阴不足,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结合本次研究涉及平肝熄风药6种,占使用中药饮片比例的1.22%。对于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病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影响还需日后进一步研究。
[1] 张运.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4(1):51-55.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概要[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56.
[5] 张建顺.清肝健脾活血法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34-23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6-23
李响(1988-),女,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R256.2
A
1673-2197(2015)21-0059-02
10.11954/ytctyy.2015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