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成分影响观察

2015-04-26 10:36赵向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胆汁胆红素胆管

赵向东,马 新,丁 亮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针刺对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成分影响观察

赵向东,马 新,丁 亮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观察针刺胆腧、日月穴对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和对照组各20例,测定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UCB)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胆汁各成分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15天时,针刺组患者胆汁TBA 含量明显高于UDCA组及对照组,TBIL、DBIL 、UCB 水平均明显低于UDCA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总胆汁酸(TBA)水平,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UCB)水平,有效预防结石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原发性胆管结石;针刺;胆汁成分

原发性胆管结石是常见难治性胆道疾病,多为含有细菌的棕色胆色素结石。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差,是外科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大量研究表明,针刺预防胆石症疗效确切,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少等优点[1]。但现有研究多将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笼统地归属为胆石症范畴,致使研究标准不统一,结果可信度低,严重阻碍了针刺在胆结石防治中的推广应用。为此,笔者采用针刺对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其对胆汁成分的影响,探讨针刺预防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生化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并安置T管引流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①有腹痛、黄疸或发热病史;剑突下或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等;②经B超、CT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③肝外胆管结石术前明确结石来源,排除胆囊来源的继发性胆管结石。将60例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后第5天,患者病情稳定,可进食半流质食物,无腹痛、发热,大便通畅,胆汁引流清亮,引流袋中未见气体、血凝块及十二指肠反流物,血常规趋于正常,开始行介入治疗。

针刺组患者治疗方法[1]:选择右侧胆俞穴、日月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45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UDCA组患者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熊去氧胆酸,0.25g/次,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不采用任何中医手段干预,仅进行胆道术后常规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禁食,给予抗感染、补液、保肝等对症处理,治疗期间不使用任何其他药物。

1.3 样本采集

①采集时间:术后第5天,针刺及服药后第5天、第10天留取胆汁;②采集方法:早晨6:00-7:00于早餐前留取胆汁1次;针刺及服药后第5天及第10天,在收集胆汁前预先夹T管2 天,以清除T管引流对胆汁肠肝循环的影响,避免因胆盐大量丢失而升高胆汁成石性,收集后立即装入无菌遮光瓶封装,立即送检验科进行分析。

1.4 观察指标

采用重氮法测定胆汁总胆红素(TBIL)、胆汁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间接胆红素(UCB)水平由TBIL减去DBIL得到。采用钼蓝法测定总胆汁酸(TBA)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胆汁各成分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15天时,针刺组患者胆汁TBA 含量明显高于UDCA组、对照组,TBIL、DBIL、UCB含量均明显低于UDCA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胆汁成分比较 (±s,μmol/L)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中致石成分(主要为胆固醇、胆色素)过饱和导致胆汁热力学平衡体系紊乱是产生胆结石的病理基础。临床常采用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治疗该病,但其主要作用于胆固醇结石,对胆色素结石(胆管结石)疗效不佳[2]。现有研究多将胆囊结石与胆石症归为同类,但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研究范围过大。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分各不相同,应分别进行探讨。中医临床常用养肝柔肝、疏肝解郁、清利湿热、利胆排石法治疗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提高总胆汁酸水平,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有效预防术后结石复发[3-4]。但该法需要有丰富临证经验的中医师严格辨证施治,治疗方案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大量研究[5]表明,针刺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疗效确切,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少等优点。主穴通常选择胆俞、阳陵泉、期门、胆囊穴(胆囊点)、日月等,配穴通常选择太冲、足三里、肝俞、中脘等。针刺期门、日月、足三里、阳陵泉、胆囊穴可直接促进胆囊收缩,提高胆汁分泌量[6],还可改善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的肝脏超微结构,逆转成石趋势[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胆汁各成分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针刺组患者胆汁TBA 含量明显高于UDCA组及对照组,TBIL、DBIL 、UCB 水平均明显低于UDCA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可提高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总胆汁酸(TBA)水平,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UCB)水平,有效预防结石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少宗,郭珊珊,郭振丽.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取穴现状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6.

[2] 肖冰,青青,智发朝.胆石症的药物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6):358-362.

[3] 梁晓强,顾宏刚,章学林,等.清胆胶囊对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的生化学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607-1608.

[4] 劳万升,曹立瀛,刘四清,等.金黄益胆颗粒对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术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5):357-360.

[5] 樊凌,常小荣.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独特优势[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08-112.

[6] 叶维法,钟振义.当代肝胆疾病治疗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41,979.

[7] 甘君学,吴旭,宋继志,等.针刺加消石丹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系数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40-42.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21

赵向东(1980-),男,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外科。

R245.31;R364.2+5

A

1673-2197(2015)18-0096-02

10.11954/ytctyy.201518052

猜你喜欢
胆汁胆红素胆管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