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报道分析

2015-04-25 03:04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征胡雪岩左宗棠

丁 伟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申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报道分析

丁 伟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申报》自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至左宗棠离开新疆,在7年的收复新疆报道中,与左宗棠相关的边疆危机、收复新疆、开发西北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均有所涉及。尤其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因贷银西征、两次塞防与海防之争等事件的报道,《申报》可以说是同时期报道时间最长、最全面的媒体。

左宗棠; 收复新疆; 《申报》; 报道

1 左宗棠西征事件

1875年3月(光绪元年),为收复被阿古柏占据达10年之久的新疆,清廷派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左宗棠表态,“西征用兵,以复旧疆为义,非有争夺之心”。“今既有此变,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1]。

1878年新疆除伊犁以外,全部收复。1881年2月,曾纪泽与俄国签订关于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中俄改订条约》(《中俄伊犁条约》),但仍有伊犁以西的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俄人割去。正当左宗棠拟筹新疆建省事宜,朝廷命其赴京上任。1880年(光绪五年)12月,左宗棠离开新疆奉旨进京,“所过士民,夹道攀留”。[2]次年1月,诏入值军机,管理兵部事务。其接替者刘锦棠继续完成新疆善后事宜。

2 《申报》左宗棠西征新疆报道

《申报》7年里刊载左宗棠西征新疆的相关报道达到396篇,其报道类型以消息(220篇)、评论(176篇)为主。从整体上来看,西征报道数量不算多。综观6年所有报道,在战时阶段,同题化报道较多,以“西陲消息”、“西征消息”、“西陲佳音”等类似标题的报道达46条之多,突发性消息的同题报道有助于吸引读者;对于西征重要事件进行集中化报道,这一报道手法在新疆善后建设时期的报道中运用最多,1880年全年关于中俄的报道就有100条以上,如1881年关于新疆善后的系列报道《筹俄十策》、《俄边善后十策》等,甚至在一天之内的报道就有4条。

2.1 报道数量与报道形式

表1 《申报》1875~1881年西征新疆报道

从表1可以发现晚清《申报》西征新疆报道的数量特征。

第一,报道数量不多。从1875年到1881年,7年间的西征新疆报道共396篇,月平均报道量不到5篇,其中1880年报道量最多,为177篇,月均报道15篇。1881年33篇稿件(均是评论)是在5个月的时间内刊发的,即从元旦到当年5月27日。期间,《申报》在收复伊犁及善后事宜的报道数量多于战时的新闻报道。从新闻类型上来划分,消息类报道220条(包括“回疆风土”“新疆纪闻”等纪实性报道3篇),评论类报道176条。

第二,同题化、集中化报道。《申报》一般会在一月内隔日甚至连续数日进行西征报道,如1877年到1878年,以“西陲消息”、“西征消息”等同题报道占消息类新闻报道总数的20%;1880年关于中俄报道消息有76条,约占消息类新闻报道总数的33% 。在此期间,《申报》最具代表性的集中化报道便是1881年1月1日至23日隔日刊登《筹俄十策》及其相关内容共计12篇评论和1881年4月3日至5月27日隔日刊登16篇“善后事宜”的评论。相比该报同时期任何新闻,均没有出现类似西征新疆题材的集中化的系列报道。《申报》在一个月内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就新疆“筹俄”、“善后”等主题进行20余次的报道评论。这种通过多篇幅的报道形成了整体的强势,多次、集中化且大篇幅的系列报道在早期《申报》尚属首次,可以反映出申报馆对于新疆时局甚至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作为一份商业性报纸,从需要与满足角度来吸引受众,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者对于新疆问题的关注。

第三,评论篇幅大、新闻价值高。政论是晚清《申报》常常采用的评论方式,这也是申报的一大办报特色。相比与西征消息类报道,《申报》主笔对于评论的撰写与编辑,更能体现其在报业中的影响力,因此,评论成为衡量报纸发行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西征新疆议题的评论有184条,约占新疆议题报道总量的45%,刊载于头版头条的评论有126条,占新疆议题评论数量的68%。头条即为最具新闻价值、最重要的报道。翻阅《申报》影印本可以看出,关于西征新疆议题的1880年大多数的评论和1881年所有评论均刊发于《申报》头版头条位置,且篇幅较大,几乎占据当时《申报》头版上半版的所有面积。因此,不论从评论的数量篇幅,还是评论刊载的版面位置,都肯定了《申报》对新疆议题的关注和重视。

2.2 报道来源与报道内容分析

根据本文论述需要所做的统计《申报》411篇报道中,除报馆自行采编评外,有133篇报道为转载其他媒体,这些稿件主要来自《循环日报》、《香港中外新报》、《字林西(新)报》、印度报纸、英国《泰晤士报》、《伦敦日报》、《晋源西报》、俄电、美国纽约新闻纸等。其中,《循环日报》、《字林西(新)报》转载量较多。

除对战事进展的报道外,西征报道的内容多集中于清政府及民间各方的舆论态度倾向及具体行动,以及诸如英、俄、日、美等国家对西征事件的反应。

2.2.1 西征战事境况的报道

首先,简短是这一时期西征战事报道的首要特征。根据统计,西征新疆的战事报道中,仅以“西征消息”、“西陲佳音”、“西陲邮耗”、“西陲消息”、“西陲近信”等相似新闻标题的百字以内短消息共计46篇。如“西征消息”、“西陲瞥报”新闻全文内容如下:

西征消息

昨得苏省官场中来信谓 王师西征回部殊未得手云云此从晋源西报译出是否确实本馆尚无准信也。

西陲瞥报

西报言中国新疆近又有回人名阿金汗者心怀反侧,已有众三千人,兵器俱向俄商购买,业与中国官兵交战一次,回人败绩,阿金汗又率兵过加拉谛今地方而至萝米,欲再与中国交锋云云事之确否,未能知其地名是此数字与否,亦未深悉姑译录之,但为子虚乌有则万幸矣。

其次,这些“西征消息”大多为外报翻译转载。《申报》“西征消息”的46条同题报道中,除没有告知新闻来源的报道外,有31篇转载转译自其他媒体。这些消息能够及时转载译录在报纸上,也是有当时先进的媒介技术作为载体的。

据现有资料分析,晚清电报技术已引入中国并运用到信息传递中。在此之前,官方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驿站和邸报,借助快马加人力。1874年,《申报》就刊登报道英国内阁改组消息的“伦敦电”,此时左宗棠西征尚未开始。随着电报在报纸上的广泛运用,改变以前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使民众通过大众媒介更快了解到远方的消息,其背后动力是追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精确性。因此,基于《申报》发展定位以及当时媒介技术条件的许可,相隔万里的新疆战事信息也能够源源不断地刊发在《申报》上。正如《万国公报》所赞,“今泰西各邦皆设电报,无论隔厂隔海,顷刻通音,诚启古今未有之”。[3]

《申报》很注重新闻时效性,报社要求申报馆的记者访员学会发电报,这样可以节约请人发电报的时间,稿件采写后直接发送即可。如《申报》利用便利直接转译或转录《字林西报》、《循环日报》等的外文电讯,或为“抢新闻”,先刊登“传闻”再查证,尽快在报上“确信”。如1879年9月24日本报所刊“伊犁消息”,并在两天后刊登西报电报“俄信合符”,证实了“伊犁消息”真实性。

伊犁消息

中俄商还伊犁一事,闻已定议,已令中国边境驻防之兵入屯伊犁矣,惟俄人所欲还银一节,则尚未议妥,闻俄索五百万两,而崇星使已允其二百万两未有成说也,此信系伊犁直达肃州,由肃州转至于内地,并闻该处有大炮台须购买大炮数尊,现有人奉差前来向西商定买云

俄信合符

字林报云 接新加坡转运到伦敦本月十一日电报谓,俄国现已定议将伊犁还归中国云,据此信则与前日本报所述由肃州转至内地之消息正相符也。

2.2.2 清政府与民间的态度报道

左宗棠西征新疆的过程中,在筹饷、贷款西征、“海防”与“塞防”以及收复伊犁期间的中俄关系处理等问题上,引起朝廷内外及各地民众的强烈反应。仅以收复伊犁及善后为例,在西征报道184条评论内容多涉及中外各方对西征的态度、反应及立场。通过归纳分析,这些评论大体围绕“贷银西征”、“海防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这四个主题进行的讨论,(稍后有详细的舆论态度阐述,暂不在此叙述)。如1881年全年的评论如下表:

表2 《申报》1881年评论

《申报》办报的一大特色便是每日的头条评论。评论主笔大都为落魄文人秀才,他们饱含书香气质,且壮志未酬。《申报》为这些“文人”提供了施展才华之地,主笔们撰写的评论多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联,这就是近代报刊中文人论政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上表中,《筹俄十策》和《俄边善后十论》也都出自署名“高昌寒士生”之笔,此人为清末职业报人何桂笙,任《申报》早期主笔。除刊登本报馆主笔撰写的论说、时评外,香港《循环日报》主笔王韬的政论性文章如《论俄国近事》、《论征新疆》等也屡见于《申报》评论专栏。

2.2.3 国际反应的报道

除俄日与清朝政府有政治联系外,英、美等国虽然远离中国,却依然向大清国投去了注视的目光。报间屡有“西报论××”的新闻报道,所涉及的“西报”有《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新闻、《英国日报》、《晋源西报》等等,所涉及的事件无所不包,如西征贷银、处置阿古伯残部、战事情形、伊犁问题等等,另外,西报对西征事件的报道或态度还可以通过国内《申报》等报刊评论来反映。由于西报不客观的报道,也引来国内报界同仁进行舆论谴责。如表3:

表3 《申报》国际反应的报道

对于大清国内发生的事情,各国不仅通过本国媒体进行关注,还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在崇厚事件发生后,《申报》偶有刊载关于俄国水师舰队来华的消息,《俄整水师》、《俄船往北》、《俄船来华》、《俄发兵船》等等,亦加深了口岸国民的担忧。“西报言,俄国新调至中国海面之铁甲船,其炮弹重六百磅,铁甲之厚十有二寸,较英国之铁公铁甲船尚为过之,且又新制兵船有加无己,其兵备之修整如此。”在中俄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各国为自身商贸利益考虑,认为“中船与俄船交战海中,则商船之往来必减大半,而中人之运货者出入固不能自由,于生意一道,中外终失其利,他国人恶之,故日望其能和也。”在签定中俄新约后,俄舰队撤回的消息又出现在报刊上,即《俄京电报》“太平洋所停之兵船大半俱将撤回,惟留数艘在彼,恐中东挑衅可以保卫俄国商人也”。

2.2.4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报道

左宗棠能够顺利西征,造就他收复新疆的伟绩,胡雪岩的帮助不可小觑。从《申报》当中也能够看到胡雪岩为西征借贷的相关新闻报道,如《贷银济饷》、《贷银利重》、《更正银利》等均与借贷有关,即《申报》1878年4月15日的报道全文:

贷银济饷

西陲现已肃清,而前欠勇粮以及善后各事宜,需用亦属浩大,但刻下以晋豫偏灾,筹款已形□蹶,顾此失彼事在两难间得胡雪岩观察接到左爵相来扎,欲借银二百万,赶即解往,以便开支,经观察与浙抚梅中丞熟商议,由藩司同关道发给印票,向中外商民借贷以一分五厘起息,三年为期满后,无论何时任从,持票赴关道衙门,或径向藩库领回本利,悉从其便。兹闻宁波广利洋行已允借银二十万两云。

左宗棠托胡雪岩借款事宜在其与胡雪岩的16封书信中便知一二,其中的一封信中还提到了《申报》。左宗棠在奏折中说:“臣军饷项,全赖东南各省关协款接济,而催领频仍,转运艰险,多系胡光庸一手经理。”,“臣军倚赖尤深,人所共见。此次新疆底定,援其功绩,实与前敌将领无殊。”[4]半月后,朝廷发谕旨,着赏胡雪岩穿黄马褂,这是清朝历史上对一个商人所给的少有殊荣。也正是因为胡雪岩的鼎力相助,让朝廷及民间认为,洋商和胡雪岩所提供的借款清单上的洋款“数目各殊”。因此事,朝廷专发函讯问左宗棠和胡雪岩,这与《申报》上的反对贷银西征舆论不无关系。

2.2.5 新疆风土人情的报道

史量才说过,“日报者,属于史部,而更为超于史部之刊物也。”作为历史的记录者,《申报》记录了左宗棠西征新疆的全过程。不仅对本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信息都进行了报道,如《回疆情形》、《伊犁风土小记》、《喀什噶尔纪》里都描绘了新疆黎民百姓的生活状态,“译其称名之意喀什噶谓各色,噶尔谓砖房,以地多各色砖房,故名其富庶之象即此可见”,“所辖回城凡九地土膏腴,粮果,多收,土产浸缎烫紬,金银丝绸缎布,果则石榴木瓜瓜膏苹果葡萄皆以充贡,喀什噶尔回城与镇城相连,极为繁盛,习技巧,攻玉镂金,无不倍臻精妙,风尚奢华,多妓女,娴歌舞,殷实之家亦類畜之,犹中土之畜歌姬也,人皆循谨畏法,敬官长”。[5]

3 结语

总之,从左宗棠西征新疆的不同阶段来看,《申报》在收复新疆的战时阶段,报道以消息居多,且消息多为转载。在收复伊犁及新疆善后建设阶段,《申报》报道多以评论刊载于头版头条。这些评论篇幅大、内容集中、新闻价值高。从《申报》头版设计可以看出,1880年和1881年新疆议题的评论全部刊发于头版头条位置,几乎占据当时《申报》第一章(当时将“头版”称作“第一章”、“第一页”)三分之二以上的版面空间。因此,不论从《申报》西征新疆报道的数量篇幅,还是刊载的版面位置,都肯定了《申报》对左宗棠西征新疆事件的关注和重视。相比与西征消息类报道,为世人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申报》对于西征新疆的头版评论,而非具体的消息,消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服从于这些评论的需要,这些以政论为主的评论,也就成为了《申报》真正的灵魂所在。主笔们对于评论的撰写与编辑能力,更能体现其在报业中的影响力,因此,头版头条的评论也成为吸引读者、衡量报纸发行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如《申报》的办报宗旨在其发刊词中所说:“……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新闻纸之制,创自西人,传于中土,向见香港唐字新闻体例甚善,今仿其意设申报于上洋,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6]可以说,《申报》见证了中国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百态、沧桑变化,尤其是连续记录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在其78年的办报历史中,不论是涉及国家安全发展等问题的报道,还是对民间舆论的引导,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六),奏稿,[M]岳麓书社,2009:424.

[2] 罗正均.左宗棠年谱.[M]岳麓书社,1983:388.

[3] 孙文杰.晚清媒介技术变革及其媒介效应[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2:111,转引自参见《论中国兴电报之益》,《万国公报》第39册,1892年4月,第20本,第12715页。

[4] 左宗棠.2380 道员胡光墉请破格奖叙片 四月十四日.左文襄公全集(七)[M]:93.

[5] 喀什噶尔纪[N].《申报》影印本,1874-5-7(1).

[6] 本馆告白[N].《申报》影印本,1874-4-30(1).

Analyzing Reports on Zuo Zongtang Recapturing Xinjiang byShenBao

Ding W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In the seven years from 1875 when Zuo zongtang began to recapture Xinjiang to the time he left Xinjiang, the coverage of Zuo zongtang Recapturing Xinjiang byShenBaoincludedthefrontiercrisis,recapturingXinjiang,thedevelopmentofthenorthwestandaseriesofothermajoreventsthathadbeeninvolved,especiallythereportsoftheeventofthewesternexpeditionforthecredit,theeventsoftwotimesoffightsforfrontierandcoastaldependenceandsoon.ItcanbesaidthatShenBaohadbeenthemediathatgavethelongesttimeandthemostcomprehensivereportsatthatsameperiodoftime.

Zuo zongtang ; recapture Xinjiang ;ShenBao;reports

2014-09-03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DSKYD140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QN19)。

丁伟(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新闻史。 E-mail:dingwei3515098@163.com

1009-0568(2015)02-0051-06

G212

A

10.3969/j.issn.1009-0568.2015.02.010

猜你喜欢
西征胡雪岩左宗棠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假 寐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胡雪岩潦倒时不抱怨
胡雪岩巧借巨款
胡雪岩与胡庆余堂
豪宅八月桂花香——胡雪岩故居
左宗棠西征与西北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