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杰 吴建民 李荣芳 聂竹兰*
(1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 843300)(3 新疆水利厅克孜尔水库管理局, 新疆 拜城 842300)
不同培养液对大型溞生长与产仔量的影响
魏 杰1,2吴建民3李荣芳1,2聂竹兰1,2*
(1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 843300)(3 新疆水利厅克孜尔水库管理局, 新疆 拜城 842300)
本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液(有机肥浸出液、植物浸出液和酵母液)培养大型溞; 比较大型溞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指标,筛选出适宜大型溞生长的盐度。结果表明,有机肥浸出液培养大型溞效果优于植物浸出液与酵母液的培养效果,获得不同培养液培养下大型溞体长、体宽随时间增长的回归方程,明确了大型溞产仔间隔、产仔量及寿命。大型溞可作为新疆土著鱼类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基础饵料,为新疆渔业发展奠定基础。
大型溞; 培养液; 生长; 产仔量
大型溞(DaphniamagnaStraus),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双甲目(Diplostraca),溞科(Daphnidae),溞属(Daphnia),是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浮游甲壳类动物。大型溞对毒物十分敏感,是国际标准组织(ISO)公认的实验动物,广泛地用于水生生物毒理试验[2]。大型溞可在实验室进行分离纯化培养[3],国内外学者报道了大型溞的培养方法[4,3]。此外,大型溞还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经济节约、方便易得等优点,因此,大型溞是鱼、虾、蟹类苗种培育过程中理想的活饵料,尤其对于新疆地区土著鱼类如塔里木裂腹鱼、叶尔羌高原鳅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新疆扁吻鱼等鱼类的苗种培育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对同一物种造成不同的适应,从而导致该物种的生态习性会发生变化,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大型溞的新疆地理种群基础生物学方面的报道。本文结合大型溞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了不同培养液对南疆地区大型溞生长繁殖的影响,筛选出快速培养大型溞的培养液,以期丰富大型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内容,并为大型溞的大规模培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新疆土著鱼类的苗种培育提供饵料基础,为新疆渔业发展奠定基础。
大型溞:用13目的浮游生物网在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验水产养殖基地的室内培养池中捞取枝角类,于实验室暂养1周。在显微镜依照大型溞的生物学特征[1],在所采集的枝角类中分离雌性大型溞,并置于5 000mL的玻璃培缸中纯化养殖,两代后,以刚出生的大型溞作为实验对象。
有机肥浸出液(A):15g发酵牛粪、10g肥土和500ml水混匀,静置半个小时,用纱布过滤;植物浸出液(B):10g干枯苜蓿及500ml水,仅浸泡一天,第二天使用;酵母液(C):市售安琪牌高活性干酵母3. 0mg和500ml水混匀,酵母液配制好后须三天内用完。
取九支锥形瓶分三组,每组3个重复,各组分别加入300mlA、B、C培养液,编号A1、A2、A3,B1、B2、B3,C1、C2、C3。每个培养瓶中放入30只当天出生的同胎大型溞幼体,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0 ℃条件下培养。每天13:00取出溞体用测微尺测量体长体宽,发现溞体怀卵后取出单独培养,记录产子时刻与产子数目及存活时间。实验过程中,每周换水1次(自来水先曝气三天,再经纱布过滤后换水)。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体长随时间增长的回归方程是:有机肥浸出液y=0. 8912ln﹙x﹚+0. 2481,R2=0. 9517;植物浸出液y=0. 6522ln﹙x﹚+0. 2404,R2 =0. 9459;酵母液y=0. 5333ln﹙x﹚+0. 4901,R2 =0. 9546,见图2。其中,有机肥浸出液培养大型溞体长增长较植物浸出液及酵母液的高。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体宽随时间增长的回归方程是:有机肥浸出液y=0. 6091ln(x)+0. 153,R2=0. 970;植物浸出液y=0. 652ln(x)+0. 079,R2=0. 919;酵母液y=0. 355ln(x)+0. 219,R2=0. 948,见图2。其中,有机肥浸出液培养大型溞体宽增长较植物浸出液及酵母液的高。
2.2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繁殖间隔与产仔量比较
有机肥浸出液、植物浸出液、酵母液3种培养液下,大型溞的平均产仔间隔分别为68. 06h、70. 94h、73. 01h,如图4所示。
图1 大型溞的体长与体宽示意图
2.1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生长情况
图2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的体长增长 图3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体宽的增长
图4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平均产仔间隔
大型溞平均累计产仔量为61. 2、24. 3、19,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产仔量比较
2.3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的寿命比较
有机肥浸出液、植物浸出液、酵母液三中培养液下,大型溞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4. 4天、24. 3天、19天。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的寿命比较
3.1 大型溞生长的影响因素
大型溞通过蜕壳进行生长,每1~2d蜕一次壳,每蜕一次壳,龄期增长一龄,体长增长一定数值。从三个增长模型的比较来看,在有机肥浸出液组(A组)培养下的大型溞体长增长最为迅速,而在植物浸出液(B组)和酵母液培养(C组)下的大型溞体长增长较慢,且两组增长速率相当。大型溞在0~10d时体长增长速率最快,而繁殖子代的数目很少,说明这一时期,大型溞以个体生长为主。在第20d的时候,生长速度渐渐变缓,而A组的大型溞在个体大小要大于其它两组。A组大型溞的体长最终达到3. 5mm以上,B组、C组最终在2. 5mm左右,根据宋大祥[4]的研究,Banta培养液(有机肥浸出液)下,大型溞的体长在20-25d时就能达到3. 5mm左右,最终平均体长可达4. 63mm。由于本实验在冬天进行,表明大型溞的体长增长除了与食物、温度等相关外,还与季节相关,至于是与气候还是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体宽的增长与体长的增长基本保持一致,只是体宽的拐点出现在第15d左右,相比体长的增长提前了5d左右,并且体宽的增长速率明显低于体长的增长,说明大型溞在生长过程中,体长与体宽的比值在逐渐变大。
另据王丽娟[5]等人研究,不同食物条件对大型溞总脂含量的影响:母代样品中大型溞的总脂含量/干重(TL/DW),鱼油+20%酵母组最高(16. 19%),微囊藻组最低(12. 67%);子一代样品以及子二代样品中大型争溞的总脂含量/干重,均是鱼油+20%酵母组最高,分别为22. 94%、23. 87%。本实验中,酵母液的培养效果较差,说明单独饲以酵母,对南疆地区的大型溞培养效果不明显,可考虑配合鱼油进行饲喂。
3.2 影响大型溞产仔量的因素
大型溞的产子间隔在3d左右,但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的产子间隔存在微小差异,实验证明,大型溞在有机肥培养液下生长,产子间隔最短。对比表1,A组的平均累计产仔量为62. 2个,远大于B组和C组的24. 3个和19个,另外,B组和C组还有两个个体未产子。饲喂酵母液的大型溞繁殖能力最差,可能原因是酵母容易使水质变坏,从而影响大型溞的生长繁殖。也可能同培养容器的体积有关。孟琼等研究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大型溞首次抱卵体长随培养体积的增大而增大[2]。
根据宋大祥[4]的研究,在20 ℃下,Banta培养液时,大型溞的产子间隔时间平均为79. 2h,累计总产仔量达276. 6个;本实验中,大型溞在相同温度,相似培养液培养下,产子间隔为68. 06h,但产子总量却远比其少(表1),说明大型溞额产仔与季节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3.3 大型溞寿命的影响因素
不同培养液下大型溞的寿命存在一些差异,其中B组寿命最长,A与B两组寿命大体相当,据宋大祥[2]的研究,在20 ℃下,Banta培养液下,大型溞的寿命达到了49. 5d,与本研究中A组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大型溞分布的地域性有关,也可能与季节及培养方式有关。
3.4 大型溞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情况
大型溞是一种耐盐性很强的淡水浮游动物,但分布于不同水体的种群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别很大。原苏联境内大型溞出现的最高盐度仅为3. 25~6. 55[6],在澳大利亚大型溞出现的最高盐度也不过3~5[7]。而在西班牙大型溞是3~10和20~40内陆盐水中重要的浮游动物。国内据宋大祥的试验[4],当水中氯化物含量达到4~5g/L时,只有少数个体能勉强生存。宋大祥的试验用水是以淡水加氯化钠配制的, 此时的盐度不会超过6。在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和超盐水体中大型溞出现的最高盐度为13. 6,并以6~12间数量最高[8-9]。大型溞都生活在具有一定盐度的水环境中,对盐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耐受极限。
在本项目前期试验中,采用的温室大棚培养的淡水大型溞耐受的最高盐度为5~6。由此可以推断,盐度为5~6以上的水体不适合大型溞生存。也不适合做大型溞的生殖与人工培养。塔里木河流域的地表水盐度在2. 25~3. 46,总体属于淡水水域[10]。新疆的水域总体盐度低于大型溞的盐度半致死浓度。所以新疆的水体完全可以进行大型溞的大规模培养用于生产。
本试验中,用有机肥浸出液培养大型溞效果最好,在生长速度方面,该组远大于其他两组,产子间隔也略小与其他两组。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可考虑用有机肥浸出液进行培养,该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培养简便,经济实用。根据项目的前期研究,培养过程中需保持培养液的盐度在5以下。本实验表明,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大型溞,在生长繁殖方面存在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差异的内在表现形式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1] 赵文.水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0-194.
[2]AchuthankuttyCT,ShrivastavaY,MahambreGG,etal.ParthenogeneticreproductionofDaphanosomacelebensis(Crustacea:Cladocera) :influenceofsalinityonfeeding,surviva,lgrwtheandneonateproduction[J].MarineBiology,2000,137:19-22.
[3] 庄德辉,梁彦龄. 大型溞生长、生殖和种群增长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86,10(1):24-31.
[4] 宋大祥.大型溞(DaphniamagnaStraus)的初步培养研究[J].动物学报,1962,14(1):49-62.
[5] 王丽娟,成永旭,吴旭,等.绿色微囊藻等不同食物对大型溞生长和脂类成分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6,30(6):843-846.
[6] АладинН В С. Оленоствыеа даптафия и осморегу ляторныес пособности ветвистоусых ракообразных. ЗФормы изсолонова тыхипрес ныхвод. Зоологическ ийЖурнал, 1983 (6) : 851- 860.
[7]HammerUT.Salinelakeecosystemoftheworld.Junk,Dordrecht, 1986:330-331.
[8] 王焕.几种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J].科学养鱼,2010(12):12-14.
[9] 何志辉,秦建光,王洪起,等.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和超盐水体的浮游动物[J].水生生物学报,1989,13(1):24-37.
[10] 何大庆.轮虫生产性大面积培养[J]. 养殖与饲料. 2010(04):14-16.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and Fecundity of Daphnia (Daphniamagna)
Wei Jie1,2Wu Jianmin3Li Rongfang1,2Nie Zhulan1,2*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2 Keylaboratory of Tarum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Technology, Alar, Xinjiang 843300)
(3 Administration of Kizil Reservoir in Xinjiang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Bureau, Baicheng, Xinjiang 842300)
There were three different liquid media (organic fertilizer extract,plant extract and yeast extract)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culture Daphnia (DaphniamagnaStraus).Daphniawereculturedindifferentsalinitiesandselectedtheappropriatesalinityforgrowth.TheresultsshowedthattheorganicfertilizerextractwasthehighesteffectivetothegrowthofDaphnia,followingbyplantextractandyeastextract.Herein,theregressionequationofbodylengthandbodywidthovertime,thefarrowinginterval,thefecundityandthelifetimeofDaphniaculturedindifferentculturemediawasobtained.DaphniamagnamaybeimportantfishbaitinrearingfryfishinXinjiangwhichplaysroleinthedevelopmentofXinjiangaquacultureindustry.
DaphniamagnaStraus;culturemedia;growth;fecundity
2014-06-03
塔里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TDZGCX11006)
魏杰(1981-),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水产生物饵料培养方面研究。E-mail:weijiedky@126.com
E-mail:niezldky@126.com
1009-0568(2015)02-0006-05
Q
ADOI:10.3969/j.issn.1009-0568.2015.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