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收到《中国标准化》杂志社赵宏春女士寄来的一本书,是为了怀念我们国家标准化方面的前辈李春田先生而精心出版的他的论文集。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晚辈,我想我和其他同仁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春田先生是先驱,是导师。我记得在2013 年,《大众标准化》杂志想组织一组标准化方面的文章,编辑部的同仁大胆提议想约先生给这个小杂志写点东西,我心里没有底,他们也很忐忑,想起先生30 年前曾经为杂志创刊时写过文章,也就鼓起勇气联系了他老人家,没有意料到的是,先生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虽然最后因为先生的时间和出版要求有了冲突,但是,对先生的平易近人有了初步的认识。去年,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我有幸和他老人家一起工作、讨论,短短半天的时间,他的平易、平实、平和,让我的仰望化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时隔一年,记忆里那么精神奕奕的他就这么匆匆离我们而去。久久凝视论文集首页他那张笃实、稳健而又充满希望的面孔,细细品味每篇曾经的思想、理念和精神,何尝不都体现的也是笃实和希望呢?
虽说我和春田先生仅一面之缘,但深信文如其人。看先生的介绍,一本杂志就将一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吸引到中国尚在启蒙和探索阶段的标准化领域,终其一生为之努力,不管风云变幻,默默耕耘,负重前行。需要的不仅仅是缘,而是笃实、执着的人格和信念。看先生的论文集,收录的都是2011 年~2015 年间的文章,一个80 岁左右老人笔耕不缀,文风平实而无说教,坦诚而无掖藏,趣意和严谨结合,广博和细节兼得,体会也是先生性情、人格的表露。而在这略显浮躁的年代里,先生老骥伏枥的人生态度平凡之中见其伟大。
也是前不久,有亲朋自远方来。为尽地主之谊,专门到本地一家曾经而且现在也自称是百年老店的食品店(最近几年业务开展得很好,而且拓展到中式快餐连锁)吃点本地特色早点。好不容易排长队到台前领餐,不经意发现要的茶叶蛋在面前摆的汤锅里已经没有了,而服务员随手从柜台下面拿来一包煮熟鸡蛋(非茶叶蛋,就是一般的白水煮鸡蛋)就准备往汤锅里倒,我马上很诧异的问她,“您这个是茶叶蛋吗?”她回答:“是啊,我们就是这样做的。”“这明明是煮鸡蛋,倒进去再捞出来就是茶叶蛋?”“这个都是我们公司统一配送的,送来就是这个啊。”再观察自己点的丸子汤,服务员抓取一定数量丸子和其他配料到碗里,再用汤勺舀一定量的汤倒在碗里,就OK 了。
等亲朋走后,我结合日常常识记忆并查阅相关资料落实了两个问题。第一,做茶叶蛋和丸子汤的工艺该企业没有做到位,特别对于一个百年老店来说尤其不应该;第二、该企业曾经被评为山西省的质量信誉AAA 级企业,就我发现和感觉到的和这个等级还是有差距的。能评价为质量信誉企业,企业的标准体系肯定是健全的,而且应该执行标准也是要求严格的,否则怎么去保障产品质量呢?茶叶蛋和丸子汤也是产品,制作的材质、工艺流程、产品安全等等作为一个连锁企业肯定是要求规范的,即便针对快餐产品,基本的工艺流程也肯定是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影响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企业的质量信誉。
从生产快餐茶叶蛋的企业再返回到春田先生,他的论文集中很多都是谈企业标准化的。敏锐而又憨实的老人毫不掩饰目前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标准化脱离企业实际,在企业中不被重视、没有地位;企业的标准化大都是“形式胜于实质”,忙于考评升级,目的为了“装点门面”和“锦上添花”,而忽视长远规划和效益;把制订标准混同为标准化,重制订轻实施已成普遍现象。大量的各级企业标准鱼龙混杂,不仅仅对于涉及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标准常常是“蜻蜓点水”,甚至“束之高阁”,而且对于重要产品的强制性安全等指标也得不到基本的落实,强制标准的技术法规作用形同虚设。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GB 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指标就涉及限行车速,标准规定最高为20 km/h,客观地说,1999 年确定的一些指标运行到现在确实与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有些不相符,才导致企业、行业、产业链以及公众等等的一致诟病和质疑。在这个背景下,2013 年主管部门曾经积极组织修订,其中的限行车速指标修改为26 km/h,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标准至今没有发布实施。在这里回顾这个简略的过程,不是为了评价20 km/h 和26 km/h 哪个更为合理,想探究的是,请问骑电动车的和不骑但是可以观察到的,有几辆在标准规定的20 km/h 或者计划的26 km/h 范围之内呢?大都超标!而因为电动车而造成的事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很多地方和电动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已经占到了交通事故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各类交通事故之首,其中造成事故的原因中,速度快而制动性差是主要的一个。面对这样的惨痛现状,一方面,标准迟迟难以出台,另一方面,即使出台能真正按照标准去执行吗?答案显然不是打个问号的事情,事实已经证明不管旧的标准还是新的标准都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标准化仅仅就是制定标准,而标准制定后的实施、实施后的监督严重的失位,标准的制定就失去了任何意义,而失去意义的技术法规的代价不抓紧去规范、落实,我们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还会继续增加。
本来是为了纪念春田先生的文章,结果绕的有点远了。但以我的理解,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标准化工作,和做人有什么区别呢?先生一生用执着、稳健、笃实的品格和信念去做人、做标准化工作,成就的是让人信服的“百年老店”,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企业真正要做成“百年老店”,更需要这样的品格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