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辉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电针配合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对血浆NO的干预
杨国辉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NO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委中穴放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NO,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7 d)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NO的影响。结果 疗程结束后,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NO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配合委中穴放血可以降低患者血浆NO水平,减轻炎性损伤,临床疗效由于单纯电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电针;委中穴;放血;血浆NO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法和手段也日益丰富,相关临床报道之多可见一斑。电针疗法已在临床中应用多年,其临床疗效已被许多的文献报道和大多数患者所证实。现在临床中治疗技术越来越多样化,电针在实际应用中多配合其他如牵引、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等其他手段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科多年来在临床中应用电针配合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重点观察了联合运用电针及委中穴放血对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NO表达的干预,探讨其作用机理。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沭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0岁,病程2~5 d,VAS评分6~10分;治疗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54岁,病程1~6 d,VAS评分6~10分;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a.腰痛、下肢放射痛区域呈腰神经根分布;b.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c.影像学检查与临床查体一致;②年龄在20-55岁之间;③病程在7 d以内,且就诊前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④患者知情同意。
2.1 对照组 采用电针治疗,取穴:主要参照中医院高校现行教材《针灸治疗学》[2]选取:双侧夹脊穴、患侧环跳、阳陵泉、大肠俞、秩边、承扶、殷门,进针后以针感向下肢传导为得气特征,再接电针治疗仪,以患侧夹脊穴和秩边穴为一组,患侧环跳穴和阳陵泉穴为另外一组,电针采用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30 min,每日1次,共7次。
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委中穴刺络放血,在行电针治疗前用手轻拍委中穴5~10次,待静脉怒张后用三棱针在委中穴行点刺放血,出血量约10~50 mL,分别在治疗第1次、第4次及第7次时放血,疗程间共计放血3次。
2.3 疗程 总疗程7 d。
3.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疗标准》[3]有关疗效标准制定,结合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临床治愈: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及工作完全正常,VAS评分为0;显效:腰痛完全消失,稍感下肢放射痛,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日常生活及工作基本正常,VAS评分减少3以上;有效: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治疗,日常生活及工作受限,VAS评分减少3以下;无效:疼痛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
3.2 血浆N0含量检测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于清晨空腹至检验科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NO含量。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2 2组血浆N0含量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浆NO含量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相关研究表明,血浆NO可以参与到体内神经传导、无菌炎症形成及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并在疼痛的产生[4]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7],有研究证实[8],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浆NO含量要高于正常人。因此,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O的变化可以从侧面反映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有临床报道显示[9],电针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浆NO水平。本研究选取了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电针及传统中医治疗急性腰部疼痛的经典方法—委中穴刺络放血结合运用来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单用电针治疗来说,加用委中穴刺络放血后治愈率、总有效率都有明显提高;且治疗后患者的血浆NO均较前下降,结合部分文献报道,可初步认为,电针配合委中穴刺络放血在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方面可能与调节血浆NO的代谢有关。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电针和委中穴刺络放血在实际治疗中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其治愈率高,且方法简便、安全,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8-362.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5-90.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任玉娥,段红光,倪家骧.某些神经肽及一氧化氮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5):302-305.
[5]马巍,刘碧波,杨敏杰,等.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46-149.
[6]李小川,付勤,贾长青,等.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退行性变腰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6):82-85.
[7]李新友,刘淼,王民,等.一氧化氮在突出腰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6):341-344.
[8]Shinji Kimura,Kenjiwatanabe,Yoichi Yajiri,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nitric oxide metabolites are novel predictors of pain relief in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J].Pain,2001,92:363-371.
[9]黄国付,张红星,张唐法.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5-7.
杨国辉(1986-),男,河南,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疼痛相关疾病,E-mail:ygh870302@126.com
R681.5+5
B
1007-2349(2015)09-0041-02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