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永远的滇缅公路

2015-04-24 06:43
北京观察 2015年11期
关键词:滇西修路条路

文 王 静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为了永远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 月底,我有幸陪同民革东城区委的领导同志们赴滇西探访七十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缅怀当年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们。

生平第一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就深深地被这里秀美的山川和淳朴的人民所吸引。今天的滇西大地生活着众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派祥和宁静。很难想象七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曾经书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最英勇悲壮的一页。

从瑞丽到保山,我们乘坐的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疾驰,车窗外是蓝天白云下的苍翠群山。不知哪位同志说了一句“我们现在走的就是当年的滇缅公路啊!”我的心“怦”地一声,没有任何预兆,“滇缅公路”四个字就像一记重锤敲在我的心上。这就是二十万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铸成的滇缅公路吗?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滇缅公路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它穿越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它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绵延上千公里,与“驼峰航线”、“中印公路”一起组成中国西南跨境运输的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的全部战备物资供应,是中国抗战不折不扣的生命线。从1937 年底至1938 年8 月,二十万主要由老人、妇女和孩子们组成的,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支筑路大军开始在云南的崇山峻岭间,用双手开凿这条震惊世界的公路。在严重缺乏工程机械的条件下,在激流咆哮的深山峡谷中,筑路工人们用锄头挖开石块,用背篓搬运泥土,用小锤一锤一锤将大石敲碎,用巨大的石碾充当轧路机……衣裳褴褛的工人们风餐露宿,冬天在高寒山区烤火熬过不眠之夜,夏天在河谷地区汗流浃背。修路所经之处既有悬崖绝壁连绵的高山峡谷,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又有瘴疟横行的丛林沼泽,一天之内就能置人于死地。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仅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滇西各族人民就用自己的双手,以血肉之躯筑成了这条最终埋葬日本占领中国梦想的交通要道。正如当年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实地考察后的感叹:这条公路是“世界之奇迹”、“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为世界任何民族所不能及”。为修筑滇缅公路,三千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伤残者更是近万。那些为修路捐资捐物的人;那些让出房屋土地的人;那些参加修路的人;甚至那些牺牲在修路过程中的人;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们,他们的名字没有记录,更没有真实的统计数字。他们默默无闻,寂寂无名,他们用辛劳、智慧、汗水、鲜血和生命筑成了这条抗战血路。今天的我们已无法想象当时他们是怎样在艰难困苦中抱着必胜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以无比坚忍顽强的意志战胜无数危难、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打通了这条抗战生命线。“滇人不惜糜身躯,但愿辚辚驶汽车,抗战源源济军需,誓覆河山歼倭奴。”当脑海中浮现出刘楚湘先生所作的《滇缅公路歌》时,我已是泪流满面。是的,这就是滇缅公路!这就是那条见证了三千多怀着赤子报国之心归国参战的南洋机工为运送抗战物资而奔波驰骋的抗战生命线;这就是那条聆听过十万远征军将士赴缅作战时铿锵脚步和轰鸣战车声的国际通道;这就是那条经受了日寇无数次狂轰滥炸而不能阻断的抗战血路!为了修筑这条路,为了保卫这条路,为了打通这条路,无数鲜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没有听到过他们的豪言壮语,没有面对过他们的报国热情,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当年战地记者萧乾曾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有一天,你旅行也许要经过这条血肉筑成的公路,你剥橘子糖果,你对美景亢歌,你可别忘记听听车轮下面咯吱吱的响声,那是为这条公路捐躯的白骨,是构成历史不可少的原料。”是啊,当我们留恋于云南迷人的自然风光时,是否知道那些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担起匹夫之责的人们?当我们眺望蓝天白云下的苍翠群山时,是否记得他们曾经抛洒热血的付出?

七十多年前的滇缅公路曾经书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最英勇悲壮的一页

七十年时光荏苒,平坦宽阔的柏油路,雄伟壮观的高架桥渐渐取代了那条蜿蜒在云岭之巅的崎岖公路,甚至它的名字也被昆畹公路或是320 国道所取代。但是,这条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公路,这条由千千万万筑路民工、南洋机工以及远征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筑就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它永远不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它注定是耸立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丰碑——它就是滇缅公路!

猜你喜欢
滇西修路条路
这条路
七月
七月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大滇西旅游环线亮相厦洽会 云南推介多项旅游优惠措施
《修路》教学设计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