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与北方》:原型理论视角下的经典著作

2015-04-23 07:18侯安琪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原型理论

侯安琪

【摘要】盖斯凯尔夫人以《玛丽·巴顿》一书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典型女性,她积极观察社会世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英国社会在工业化大环境下的阶级矛盾与人情世故。

【关键词】盖斯凯尔夫人 原型理论 《南方与北方》

一、《南方与北方》一部值得进行多角度分析的杰出作品

虽然其文学创作生涯仅有十八载,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名字曾一度风靡英伦,享誉一时。然而,进入20世纪以后,她的作品频遭冷遇,作家本人也被一些文学理论家归类到“不甚重要”的作者一栏。究其原因,H.P.柯林斯分析认为:“二十世纪的整体文学氛围对于盖斯凯尔夫人而言并不有利,她的小说基调与时下风气格格不入,思想深度也有待提高;题材太过格式化,用语过于平白朴实,目前已经浮躁成风的读者自然难以理解。”

即使如此,时间的推移不仅未能将盖斯凯尔夫人和她的作品一齐冲刷淘去,反而赋予她新的荣光和盛情欢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南方与北方》被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改编为迷你剧集,播出后收到观众的热情欢迎。经典作品在百年后于荧屏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其本身的文学价值不可谓微不足道。

二、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母子关系

桑顿夫人和她的儿子桑顿先生(同时也是本书男主人公)代表了本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荣格的母子关系典型样板进行观照。当桑顿夫人得知儿子惨遭拒绝,他们的如下对话体现了母子之间深刻的羁绊和微妙的情感:

“他知道这短促的话语意味着什么。但他已经把自己锻造的钢铁般坚强。他本想用一个轻巧的玩笑搪塞过去,因为他内心的苦闷足够凑出这么一句自嘲了。但他的母亲并不应该这样被敷衍。他起身绕到她身后,这样桑顿夫人就看不到他的表情了,然后他将她的脸庞轻轻抬起,那是一张布满华发,毫无表情的面孔。他边亲吻它边喃喃自语着:‘没人爱我,没人关心,只有你啊,我的母亲。

接着,他转过身去,将头斜倚在幔子上,泪珠不受控制的从他那男子汉的眼眶里喷涌而出。桑顿夫人站起身来,步履蹒跚摇摇欲坠—这个坚强的女人生平第一次如此失控。身材高大的她把双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直视着他的脸,好让他望着自己。

‘约翰,母亲的爱是上帝赐予的,紧随你身,不离不弃。女孩的爱如一阵青烟—随风而动,变幻莫测。这样说来,是她不想要你,是这样吗?”

荣格在其著作《重要原型》一文中指出:“无意识常常把以下阶段戏剧化: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试图退回童年里母亲怀抱的小人儿,他拒绝接受残酷的现实世界。同时他的母亲,虽也常对孩子成为男子汉的可能性不住担忧,却不厌其烦的无视那些可以帮助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有益事物。你们不难看到这种母子之间的密谋是如何帮助彼此逃避现实的。

那么这是谁的过失呢?母亲的还是儿子的?更可能是二者皆有。儿子对生活对世界那永不满足的渴望应该得到重视。他的内心希冀着了解真实的世界,想要实现一番作为。但他只是急躁的开了个头就撒手不管,因为他的创造力和持久力受到过一种秘密记忆的损害,这种记忆将外部世界和欢乐视作来自母亲的礼物。……因此,他需要一个风流成性的厄洛斯,那不忠的秉性好帮他遗忘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爱人即母亲,同时亦对自己造成伤害。

玛格丽特的拒绝对桑顿影响巨大。桑顿的求婚发自内心,因为他渴望恢复童年时期被母亲遮蔽的展现真情实感了解世界美好事物的能力。“但他只是急躁的开了个头”,在遭拒后迅速复归了母亲的怀抱。

桑顿夫人自我膨胀,在儿子的择偶问题上过于挑剔。当她觉察到儿子对玛格丽特的情愫时,立刻警告他“别被这个不名一文的姑娘迷住啦。”自负如她,竟认为米尔顿城的所有单身姑娘都为桑顿先生倾倒。与此同时,她对桑顿的教育却严苛到极致,以至于从来不用“亲爱的”或“吾爱”这些对女儿毫不吝惜的昵称来称呼儿子。

其实,盖斯凯尔夫人很清楚:“过分亲昵是母子之间难以出口的事实,他们彼此依恋心心相印”,这和荣格的母子共谋原型论不谋而合:

“预见到危险的母亲小心翼翼的为儿子灌输信仰和奉献的美德,为求在他生命历程中每一次遭遇艰难的道德困境时予以保护。他只有在切实体会到教训之后才会老老实实的回归母亲怀抱,这种情形着实令她担忧至极(比如,他变成了同性恋),同时她出于母性本能而隐隐不快,因为在这种支配着他们的关系里,最远古神圣的母子联盟已完成缔结。”

桑顿母子的同盟坚不可摧又柔情似水,在遇到玛格丽特之后,桑顿开始试图拥抱更广阔的感情世界与更为成熟的自由生活,此时他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的幸福需要更多艰辛的努力。《南方与北方》的发表远远早于荣格理论,盖斯凯尔夫人对桑顿母子关系的描绘正是这一理论的最佳写照。

不管时光流逝,潮流变迁,优秀作品总是具备引人共鸣,发人深思的共性。虽一度被低估,《南方与北方》依然不失为一部值得重新品读的经典佳作。在弗洛伊德对《哈姆雷特》进行史诗般的“俄狄浦斯”情结解剖和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震惊世人之前,十九世纪的盖斯凯尔夫人就以女性独到的视角与精准的笔触刻画出桑顿母子之间的复杂情感,完成了继《玛丽·巴顿》之后的又一个人文学生涯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Gaskell.Elizabeth.North and South.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2002.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原型理论
荣格原型理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Lakoff原型范畴理论浅析
荣格原型理论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
基于原型理论的等值翻译观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原型范畴理论之英语教与学
国内广告原型研究及其反思
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