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静先
镗轴是落地式铣镗床的关键核心部件,主要起支撑传动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着机床的精度和寿命。我公司采用38CrMoAl钢作为镗轴用钢,经过氮化处理达到服役条件,要求镗轴氮化后的表面硬度尽可能高,变形尽可能小。为获得较好的氮化硬度及氮化层深度,分别采用等温氮化、二段氮化及三段氮化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氮化温度及时间等参数对镗轴氮化质量的影响,找出镗轴氮化最优的工艺。
镗轴的工艺要求为:氮化层深度0.5mm,硬度900HV,氮化弯曲(振摆)小于0.2mm。镗轴的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半精磨→气体氮化→精磨。
图1为某一型号落地式铣镗床镗轴结构示意。
镗轴材料为38CrMoAl钢,初始组织为锻态,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随机抽取生产上的镗轴进行试验,并对镗轴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镗轴的化学成分在国标范围之内。在调质后的镗轴上切取长方体的试块(见图2),并与镗轴同炉氮化,每炉放1件镗轴与3件试块。
三种氮化工艺曲线如图3~图5所示。
采用三种氮化工艺的镗轴硬度结果如表2所示,氮化后的显微组织分别如图6~图8所示。
采用等温氮化工艺时,镗轴表面氮化硬度很高,均值达到了1115HV,完全符合产品工艺要求。但是由于氮化温度较低(500℃),渗层深度为0.48mm,处于工艺要求的下限。镗轴的变形较小,其振摆小于0.10mm。
图1 镗轴结构示意
图2 氮化试块形状
表1 38CrMoAl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图6为等温氮化获得的镗轴微观组织。由图6a中可以观察到,镗轴表面分布着白色针状氮化物和均匀细小氮化索氏体。图6b为镗轴的截面组织,可以看出,最表面有一层白色针状氮化物,次表层为氮化索氏体,脉状氮化物为2级。
采用二段氮化工艺时,镗轴表面氮化硬度在1045HV左右,氮化层深度为0.61mm,氮化后镗轴变形小于0.15mm。因此,二段氮化后,镗轴的检测结果都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图7为镗轴二段氮化后的微观组织。镗轴氮化后的表面组织如图7a所示,主要为均匀细小氮化索氏体。镗轴氮化层的截面组织见图7b,最表面有一层白色针状氮化物,次表层为氮化索氏体,脉状氮化物为2级。
采用三段氮化工艺时,渗层深度高于工艺要求,达到了0.65mm。由于氮化温度较高(550℃),导致镗轴表面氮化硬度偏低,为940HV。另外,镗轴的变形较严重,大于0.20mm,超出了工艺允许的范围(≤0.20mm)。
图8为三段氮化获得的镗轴微观组织。从图8a中可以看到,镗轴表面组织为均匀细小氮化索氏体。图8b为镗轴氮化层的截面组织,最表面有一层白色针状氮化物,次表层为氮化索氏体,脉状氮化物为3级,对于重要零件要求脉状氮化物小于3级。
通过对镗轴(38CrMoAl钢)进行不同工艺的气体氮化,经检测氮化后的硬度、渗层深度及变形量,观察微观组织形态,得到如下结论:
(1)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镗轴氮化硬度逐渐降低,渗层深度逐渐增厚,而变形逐渐增大。
(2)采用等温氮化工艺时,由于氮化温度较低(500℃),渗层深度在0.45mm左右,处于工艺要求的下限。采用三段氮化工艺时,由于氮化温度较高(550℃),镗轴表面氮化硬度较低,为940HV,并且镗轴的变形较严重,振摆大于0.20mm,不符合工艺要求。三段氮化后镗轴组织中脉状氮化物为3级。
图3 镗轴等温氮化工艺曲线
图4 镗轴二段氮化工艺曲线
图5 镗轴三段氮化工艺曲线
图6 镗轴等温氮化后的微观组织
图7 镗轴二段氮化后的微观组织
表2 镗轴三种氮化工艺结果
(3)采用二段氮化工艺时,镗轴表面氮化硬度、渗氮层深度及变形程度都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即第一段温度为500℃,第二段选择为525℃;第一段的时间为20h,第二段的时间为60h,总体氮化时间为80h;第一段氨分解率为18%~25%,第二段氨分解率为25%~35%;二段氮化后镗轴表面组织为均匀细小氮化索氏体;截面组织,最表面有一层白色针状氮化物,次表层为氮化索氏体,脉状氮化物为2级。
图8 镗轴三段氮化后的微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