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丁海平
黄维翰在《渤海国记下篇·朝贡中国》中记载:
渤海在唐营州之东二千里,自国都忽汗州西至长安,史言八千里。而遥遣使如中国,有朝贡、谢恩、祈请、贺正、进奉端午诸名。贡道:陆行,渡辽入幽州境;水行,渡海入青州境。
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因中国丝绸被大量输往西方而得名,是中华民族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贡献。
长久以来,重走丝绸之路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先前,每当我读到有关河西走廊的知识时,往往心潮澎湃,并提醒自己必须要完成这个心藏许久的梦想。说来惭愧,其实我生活、工作的地方离甘肃很近,坐动车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可每到了闲暇之余,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好在有这次由中国甘肃网举办的“一带一路看甘肃暨2015全国百家网媒丝绸之路行”活动,它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次行程共有兰州、天水、张掖、嘉峪关、敦煌五个大采访点,这五个点连接了古丝绸之路河西段和陇东南段的各大镇地。
中山桥
第一天是所有媒体报道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们聚齐兰州,准备开始一场“寻梦丝绸”的旅行。我因为来得早,到酒店安排好一切后,便利用闲暇之余去了解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古城——兰州。在宁夏、北京两地求学的近10年间,我认识了许多兰州的朋友。虽然多年不见,但当他们听说我要来兰州时,和我一样激动万分,盼望着见面叙旧。想想这些年,每个人心中都难免会惦记曾经的故人,惦念往日的美好回忆。于是,我将整个下午的时间分开安排:第一波与本科好友相聚,聊聊那些年我们一起疯狂而为的事情;第二波与读研时期的好友见面,一起畅谈我们的梦想。一时间,舟车劳顿的疲乏感烟消云散,这是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及与故人重逢,更因为心中一直坚守着那份最纯真的情谊。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自然为她留下了诸多名胜、遗存。在朋友的带领下,我去了黄河铁桥、白塔山、白云观、青城古镇、五泉山、兰山公园和甘肃省博物馆等地。
白塔山
在黄河上,有包括兰州中山桥、平阴黄河大桥、包头黄河大桥、银川黄河公路大桥等在内的几十座大桥。其中,最受青睐的要属中山桥了,因为它承载着兰州文化与兰州人的希冀。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标志性建筑之一。朋友介绍说,铁桥建成之前,曾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据相关资料记载,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3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中山桥的建筑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三年建成,造价为30.6万余两白银。
我之前虽然没有拜访过中山桥,但细想来也算是和它有缘。外公在退伍之时,军队曾组织老兵集体参观中山桥,因此,我小时候总看到那张外公在中山桥的留影。那时候的中山桥没有现在这么巍峨庄严,游人亦不是很多。这次,我到中山桥,心中带着外公的记忆重新感知它,甚是激动。中山桥与我们平常所见的桥完全不同,我们平常看到的基本是石桥,要么笔直,要么呈拱形,而中山桥则全由钢铁铸成。设计者匠心独运,工匠们精益求精,将整座桥的钢架间连接得十分紧凑,隔断间的距离也是异常稳固,整体看上去,显得庄严且不乏美观。
起说起天水,我常怀有一种刻板的印象。小时候,我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有关她的描述,即天水是甘肃省一个常年缺水的贫困小城,有时当地百姓会将一桶水节省着使用一年。我当时无法想象这是何种境况,但此次天水之行使我彻底改变了以前幼稚、无知的想法。媒体团一行人乘车到天水市,已是晚上8点左右,朦胧的夜色笼罩着天水市区,我们去酒店放好行李,洗漱一番后,约三五好友夜游城区。小小的城市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操着各自的乡音,让天水市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许多。
天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它坐落在渭河上游,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甘肃的小江南”之称。在甘肃,若比较哪座城市的景点更胜一筹,在我看来当属天水市。
来到天水,可以不去市中心,但必须要去伏羲庙与麦积山。我们的第一站便是伏羲庙。用过早餐,天公有些不作美,碧空万里的蓝天变成了灰蒙蒙的阴天,当地人说,逛伏羲庙需选个好天气,因为伏羲像虽在室内,但是院内的苍松古柏、庙宇的雕梁画栋也是一景,得配有好天气方能彰显古朴遒劲的沧桑之美。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建筑群呈宫殿模式,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十余座;院内遍布明代所植古柏,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现存仅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1963年,伏羲庙被评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
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是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原北部最早的皇家石窟,以精美绝伦的泥塑雕刻闻名于世。栩栩如生的画像刻画了古代宗教文明在这里的繁荣盛景,是自然景观与文明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麦积山石窟数目众多,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到达麦积山石窟是早上8点左右,隔窗望去,麦积山的大体轮廓映入眼帘。高高的山峰屹立于枝叶繁茂的树林中,从山底仰望,偌大的山壁上凿有一个个大小相同的石窟,形同万眼聚集;也有体形、高度不一的浮雕大佛,千姿百态。我们分成三小队,每队都有专业导游讲解。爬上山壁窄梯,进入窟内,讲解员的声音萦绕在耳旁,心却早已回到了远古时代。
张掖丹霞
从和讲解员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艺术品至今仍能够保存完好,跟历朝历代对文化的重视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维护者,我们今天才得以体会到古代人民超群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马不停蹄地赶路后,我们又踏上了张掖之旅。张掖是甘肃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历史古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因其土肥水美、物产富饶,故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张掖古为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境内有全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长城遗址。久远而辉煌的历史给张掖留下了以古建筑、古城堡、古烽燧为主的众多名胜古迹,使这座塞上古城显得更为厚重和博大。
我们去了张掖很多地方,但我要着重描绘的是金张掖那迷人的丹霞丽景。丹霞地貌的形成是大自然的完美造化。我曾去过青海省贵德县的丹霞地质公园,当我看到那一座座五彩山丘时,被大自然的创造力所征服,也感叹人类在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贵德与张掖两地的丹霞地貌各有特色,贵德丹霞豪迈粗犷,而张掖丹霞则宛若细流般柔和。我们游走于山间,左右风景各异,引得媒体团朋友连连赞叹。
嘉峪关
嘉峪关地处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侧5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关城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现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构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强劲的西北风刮走了戈壁表面的细纱,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使其表面呈现出青色的波浪,像一幅历史画卷。一座座土黄色的古城堡耸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使人引颈张望。
我们主要考察外城与外壕,由于时间紧迫,也只是走马观花,但这丝毫不减长城雄伟孤傲的凌然气势带给人的震撼。站在长城最高点,四周事物尽收眼底,向下望去,长城四壁光滑无棱,高度有几十米,对于古时攻敌守城来讲,作用十分突显,敌人若想攻城,想必也要费一番心思。想象当年守关士兵,在这万分艰苦的环境下,为保国泰民安,为战胜敌军,也必定付出了许多,我顿时生出无限敬畏。采访团中的许多人都去过八达岭长城,相比之下,嘉峪关虽没有八达岭地势险要,也没有丛林环绕,但它有着不一样的威严,这种威严是中华民族的气概、古代中国人民的希冀与荣耀。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这里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莫高窟、月牙泉闻名天下,也是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所在地。
丝绸之路是与西方进行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由此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来自西域的物产亦传播至中原。在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也日渐成为“咽喉锁钥”、丝路要冲、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说起敦煌,很多人都会提及月牙泉与莫高窟。浩瀚沙漠中,本是炎热干枯的地带,却偏偏出现一湾泉水,为这片毫无生命的贫瘠之地带来了生命气息。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一睹月牙泉真容,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感受“有生命的沙漠”。月牙泉,因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尤其是晚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微光,更是美得无法言说。我们到达月牙泉的这一天正好是中秋佳节,主办方精心安排的一场沙漠中秋盛宴让大家惊喜分外。皓月当空,彩灯映泉,大家围坐在一起,光脚踩着沙漠,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第二天,我们去了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全长1600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此次,我们参观了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几大特窟。进入窟内,首先看到正前方的大尊石雕,然后是较小的雕像,每处的塑像都不同,有的是菩萨,有的是释迦牟尼,有的是单面雕刻,有的是四面雕刻,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四壁绘满了袖珍佛像,因为数量繁多,又被称为“千佛洞”。我们发现,从每尊雕像的衣着、发髻、装饰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历史精神风貌。
丝绸之路漫长而久远。在古代,它是促进交流、传播友谊的道路。今天,它是联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将会为世界文明的不断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