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5-04-22 09:23方东杰
黑河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杨修人文精神人文

方东杰

初中语文阅读文本中无论是叙事性文章,还是说明、议论性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浓浓的人文情怀。如作家杨绛的《老王》一文,给我们展现了不幸者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中国石拱桥》一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茅以升的民族自豪感;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我们感受到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的豪迈气概、昂扬的激情和对取得胜利的喜悦,以及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的气势……可以说,语文阅读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诸多美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常常被忽略,一篇篇阅读文本被一些教师分解成概括段意、内容,分析句子含义,掌握某些题型的答题技巧等,语文阅读教学沾染了更多的功利色彩,学生根本无法真正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担负着建设精神家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深入领悟阅读文本的人文内涵

语文阅读文本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表达亲情友情,有的表现童真童趣,有的记录成长足迹,有的阐述环保理念,有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提出一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

1.走进阅读文本,诉说情感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感受到其中要表达的情感。然而,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作品本身是不够的,学生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如教学《孤独之旅》一课,让学生说说自己成长的经历,很多学生把课文的精神内涵概括出来,这时教师不要认为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很显然,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自身的成长,对成长的理解是肤浅的、强加的。现在的孩子有“杜小康”这样经历的少之又少,他们又怎能理解苦难对于成长的意义呢?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教给学生磨练坚强意志和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方法,以备今后应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境。学生只有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以自由、开放的心态解读文本,才能在阅读中汲取人文力量。

2.引入作者背景资料,激发情感

阅读文本中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久远的作品,学生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如对将近失传的民间宝贵文化“吆喝”的认识,高尔基在特殊年代寄托在海燕身上的象征意义,牛汉在困境中借助华南虎表达内心的不屈与坚韧等,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在讲解之前要查阅资料,充分备课,以便在授课时适当地引入创作背景或作者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介绍,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作者身上获取精神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借助想象与联想,触动情感

教材中一些写景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在教学中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为大多数学生很少亲近自然,无法透过文字去感受景物的美好。这时教师不要生硬地去讲,强加给学生感受不到的美好,而要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运用想象和联想,伴随着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和轻盈的音乐,慢慢地去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的训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教学《心声》一文,教师让学生谈谈对小说中人物的看法,有一位学生认为文中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并指出现实中的有些公开课也如小说中一样,都是表演课。听了他的观点,很多同学都非常紧张,提醒他不要再说了。这时教师如果给予鼓励和表扬无疑会打消学生的顾虑,让更多的学生敢于说真话;反之,如果教师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因不满意学生的回答而对其加以呵斥,这种态度本身就缺乏人文关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体验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多元化的,教师要改变以往让学生服从教师一家之言的做法,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如教学《杨修之死》一课,学生分析杨修的死因,有的说是杨修咎由自取,他不识时务,妄尊自大,也有的说是曹操小肚鸡肠,疑心太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关于杨修死因的记载,更客观地评价杨修之死。这样的引导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让学生认识到了小说与历史的区别,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呼唤人文精神。我相信,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杨修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真正的聪明人
“一合酥”续编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绝妙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