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碧璇
【摘 要】继2002年法国电影《八美图》后,《八个女人》这部作品一次又一次被搬上中国的话剧舞台。本文从演员的视角分析话剧中的演员艺术和角色魅力,穿越时空与这部七十年代流行一时的法国黑色荒诞剧中人物对话,剖析剧中演员的人物塑造以及如何树立演员表演观念。
【关键词】《八个女人》;背景;舞台;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012-01
一、话剧背景
故事发生在一个被大雪封困的法国小镇里,一户大家庭的男主人被“意外杀害”,于是他身边最亲密的八个女人便陷入了紧张调查和互相猜忌之中:是高贵美艳的女主人盖比?还是“老处女”小姨子奥古斯蒂娜?是吝啬贪婪的外婆?或者是衷心不二的黑人管家沙奈尔?……在一阵吵闹、猜忌和互相揭发后,种种不堪的真相被一层层抽丝剥茧公布在了观众面前,原来,女人们所疯狂追求的“爱”与“被爱”最后都是以自私的方式得到的,而她们所向往的关心和温暖最后都伤害了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
本剧作者罗勃·托马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编写出这部艺术作品。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法国文学界盛行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思潮,在哲学上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影响,他们从人物本身出发,多层面地分析人物,使得每一个人物既鲜活又形象。有一种说法,就是法国人对待“美学”是非常严肃的,所以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赋予法国女性形象的妩媚婀娜,一代容华。法国剧作家阿达莫夫说:“戏剧绝不是消遣和休闲的工具,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揭露与控诉社会、迫害势力的武器。”所以当一部作品被搬上舞台或者银屏的时候,我们就不应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故事情节,片面的人物塑造和优美或者平乏的文学语言了,正视时代背景下的角色塑造和品味如何把握人物才是每个演员应该做的。
二、话剧中的演员表演观念与角色塑造
说到演员在表演中的表演观念,就不得不提对舞台表演观念探索作出巨大贡献的当代著名戏剧家彼得·布鲁克。他在《空的空间》里提出了“僵化戏剧”的概念。“真实的表演”和“真实的戏剧”是打破僵化戏剧的最佳手段。
在起初拿到《八个女人》剧本的时候,我们通过多次的研读剧本来给剧本定位,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进一步的揣摩和研究。而在初期的“研究”就是认真、真实地体验人物的心理从而能更深刻地刻画出剧中人物的真实人生和性格。“真实”是表演观念中必不可少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是舞台下的揣摩都应该谨记于心,想剧中人所想的事,体会她的所思所感。演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达到“真实表演”:第一点,续写剧本的前提故事,如《八个女人》中的女主人盖比,她高贵美艳但是却自私冷酷,她向往爱与被爱,却吝啬给予身边人关怀和温暖。每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背景事件所导致,当剧本中没有提及,作为“有心者”的演员就应该树立一个愿与剧中人物“同呼吸”的观念,尝试续写剧本故事并将其合理化。正如剧本中盖比的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后来她准备抛弃亲人和丈夫的合伙人一起私奔,就是因为她早期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经历——自己的第一个恋人出车祸离开了她,而正值娉婷碧玉年华的她却怀着心上人的孩子,在母亲的催促下不得不嫁给现任丈夫;而她对于母亲的冷漠和不屑也是因为她亲眼目睹母亲杀害了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如此真实地站在剧中人物的角度续写前提故事会让演员在表演中信念感更强,同时也更容易流露出演员的真情实感。第二点,从她人的台词中进行推测和判断,以呈现出“真实的人物”、“真实的表演”。如话剧中所有人对于未出现的男主人公——马塞尔的描写:奥古斯蒂娜对絮宗说,“他能够看清每个人的优点,既懂得尊重像你外婆一样年老体弱的女士,也懂得尊重像我这样正派诚实的女人”;絮宗描述父亲“具有忍耐美德”;盖比向大家描述自己的丈夫马塞尔,“他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一个实干家,他聪明过人却又不失城府”……这些描述都非常全面而深刻,哪怕这个人物到最后并没有出现,我们也几乎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真的就在舞台上,就在这个楼梯上面的房间里,倾听着一切。而舞台上的演员也会通过不同人对于同一个人物的描写和塑造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态度。这样就做到了树立真实的人物,从而达到真实的表演。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位观念独特、颇有个性的话剧理论家向培良,他在《中国戏剧概评》中就提到了他的戏剧表演观念:“真的戏剧,是要忠实地表现人生,忠实地传达情绪,每一篇剧本的情绪是一整个的。剧场里的一切东西,无论是你目所见的,还是耳所听的,甚至于身体所接触的,都应该与一整个的情绪相调和,而我们演剧的目的也就是需要产生和传达这一整个的情绪。”作为演员,树立这一表演观念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要在演出的两个小时中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和极强的信念感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大剧场、多演员的话剧,常常会因为对手的一些细微的变化而无法适应舞台的变化,从而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到人物当中去,经常“乱蹦词”、“蹦水词”。使人物的情绪不能持续和忠实地表达。而反之,当我们太注意情绪的表现,就变成盲目地捕捉情绪了,站在舞台上一定要捕捉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做,在舞台上要真切、实在地感受,感受才是行动产生的前提,而你的行动是否合适合理,就在于“感受”的真切程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