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取穴现状分析

2015-04-22 05:10班金福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面神经针灸穴位

班金福

(贵州省龙里县中医院 贵州 龙里 5512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临床多数疾病发病率也显著上升。面神经麻痹症俗称面瘫,是一类由于面部神经受压迫或损伤导致肌肉活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角向健侧歪斜、前额纹消失、眼睑无法闭合等。临床对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症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使用针灸治疗两种方案[1]。本次研究对比两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针灸方案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临床借鉴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于2011年1月间至2013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确诊为面神经麻痹症的患者,共计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范围为11~68岁,平均年龄为46.8±5.9岁;病程范围为4~55d,平均年龄为28.4±1.3d;其中左侧面瘫83例,右侧面瘫为37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针灸方案进行辅助治疗。开始治疗前,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同意治疗方案并坚持完成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以及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②接收相关疾病治疗方案,且该方法对本次研究观察指标有直接影响;③患有严重心、肝、肾脏损伤导致药物代谢过程受阻;④排除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其它严重病症晚期等[2]。

1.3 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患者参考《神经病学》[2]和《针灸学》[3]进行诊断:①患有相关病史:病情发生较急不慎受风受凉,或患有相关病毒感染病史;②临床表现:患侧面部肌肉出现瘫痪病症,患侧前额纹明显消失,眼裂闭合障碍,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不能,病侧齿颊间不能滞留食物,听觉过敏,多泪等。③经脑部CT、MRI,肌电图检查后无明显异常或病灶。

1.4 治疗方法:医护人员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方案配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选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进行口服,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者自身耐受性以及病情发展确定,30天为一个疗程,完整治疗过程后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针灸进行配合治疗:治疗开始前患者采用平卧位静躺,对治疗穴位消毒处理,根据临床相关治疗文献以及《针灸学》,遵照传统的“治萎独取阳明”的原则辨证,选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人中、合谷、三阴交、迎香、风池、翳风,头维,阳白、承浆、攒竹、足三里、太冲、四白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3]。急性期选取以上穴位6-8穴浅刺,弱刺激不留针,后轮换选取颜面部3-4穴隔姜艾灸。7-10天进入恢复期后选取以上穴位8-10穴,对患侧面部穴位采用透刺针法,加大刺激程度(可辅以电子针疗仪),每次留针30min,后轮换选取颜面部3-4穴隔姜艾柱灸,以10天为一疗程,完成一个疗程后停止针灸治疗3天,完成3个疗程后,观察该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5 观察标准:本次研究参照临床常规面部神经功能评价标准,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面部表情肌完全功能恢复,口角未出现歪斜情况,言语时未出现漏气情况,可自由闭合眼睑,额纹对称。②有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良好但并未痊愈,面部活动基本对称,鼓腮等动作不漏气;③无效:完成治疗过程后,临床相关症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面部神经麻痹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医护人员针对面部神经麻痹证进行临床文献调查,统计相关穴位选择情况;针对治疗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方案中穴位选取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如表1中所示:治疗组中共有60例患者,其中显效39例,有效19例,出现2例无效患者,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共有60例患者,其中显效29例,有效17例,出现14例无效患者,有效率为76.7%。对比后说明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面神经麻痹治疗有效情况具有积极作用。治疗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比较

2.2 治疗组患者穴位使用分析:我院医护人员查阅文献共计1284篇,针对文献中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穴位进行记录,统计使用次数排前的8个穴位,结果表2中所示。其中合谷出现1129次,占87.9%;地仓出现1087次,占84.7%;颊车出现881次,占68.6%;四白出现866次,占67.4%;下关出现684次,占53.3%;迎香出现674 次,占52.5%;攒竹出现672 次,占52.3%;太阳出现672次,占52.3%。与治疗组针灸方案中穴位进行对比后发现,穴位选择基本相符。

表2 资料查阅穴位选择统计情况(N=1284)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症临床近年来常见的一类神经病症,主要原因为局部血管过渡收缩,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局部组织循环受阻,导致缺血情况的发生而引发的疾病[4]。临床针灸治疗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活动情况,提高面部神经兴奋情况,显著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为保证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锻炼,饮食方面多摄入水果蔬菜,远离空调、风扇,寒湿入体、防止风邪[5]。

本次研究对比临床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两种方案,结果如表1中所示:治疗组中共有60例患者,其中显效39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共有60例患者,总有效患者为46例,有效率为76.7%。对比后可发现针灸方案治疗有效情况明显高于药物治疗,P<0.05。

医护人员查阅相关针灸治疗方案,统计针灸穴位情况后与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选用合谷、风池、地仓、颊车、阳白、四白、下关、人中、迎香、攒竹、承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与资料中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相比,基本相符。这可能与上述穴位主要分布于面部神经、三叉神经支配区域,从生理学基础上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肌肉病情[6]。

综上所述,针灸方案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有效方法,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医护人员对于穴位使用进行总结,合理的选择能有效治疗面神经麻痹,但有关作用和机制有待临床深入研究。

[1] 张素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45例临床观察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232-232

[2] 贾建平.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 仲远明,王茵萍.针灸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6

[4] 李力军.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症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

[5] 陆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3)

[6] 梅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5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411

猜你喜欢
面神经针灸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