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工程训练与协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

2015-04-22 01:21王世刚郑喜群蔡有杰王俊峰徐成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科技

文/王世刚 郑喜群 蔡有杰 王俊峰 徐成

一、引言

当前,随着竞争加剧,全社会越来越迫切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近10余年来,通过信息科技等高新技术与传统工程技术日益融合,促使“产、学、研“密切结合,不断产生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在强化校企共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1]。

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工程教育的研究与改革,美国偏重工程科学的教育,校企有较明确的分工,在校内学生主要是学好学科基础,获得相应科学学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公司实现。德、俄等国一般学制较长,工科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就采用双元制,学生即学基础知识,也学强化工程技术训练,企业介入到培养过程中[2]。

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工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需要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兴趣,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近年来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协调发展,强调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和一些宝贵经验。但总体来看,发展还不平衡,还有很多高校对此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仅仅设置了相关的创新类课程,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和训练,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也不够完善。我校在这方面的发展与建设是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高校之一。

二、工程训练与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路

人才培养质量是能否实现创新的关键,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竞赛,参与教学科研项目,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型工程训练平台[3]。因此,需要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式的大学生工程训练和科技协同创新开放实践基地。

在大工程背景下,工程训练和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实训内容集工程基础、制造技术、现代加工、创新实践、拓展训练为一体,注重基础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整合校内、校际、校企资源,实现“三位一体”,分工合作,紧密配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为目标[4]。实行全方位、模块化、分层次、开放型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合理布局,形成别具一格的实践教学特色。

优化整合基础训练,提升强化创新训练,深入浅出,整合实践内容,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工程实战有机地贯穿于四年大学培养之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包括工程素质),进而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得到分阶段、有计划、有层次的培养和提高。通过系统、集成的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集成的认知水平、团队协作的集体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创新潜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三维设计大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举办三维制图、数控技能、纸桥等校级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活动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程训练与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效

1.黑龙江省确立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我校正在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服务基地”。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校企共建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这些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开展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2.校企联盟构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平台。基地与企业的深度结合,使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得以实现。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研发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企业的工程师亲自指导学生实践,指导和带领学生完成企业实际的项目和工作任务。

学校与齐齐哈尔二机床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建华电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北方汽车制动器系统有限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的框架协议》。基地聘请多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或指导教师,作为硕士生导师以及毕业设计 (论文)、学生科技创新、专题课程的指导教师。基地与这些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共建,协同创新工作,共同申请和合作研究相关科研课题。同时,每年在学生中选聘几十名科研助理,让学生参与基地和教师的各项科研课题。

3.开展了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开展了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创新实验班等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尝试。基地所属创造教育教学与实践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一直面向全校开展工程实训、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成效显著。

4.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工程训练与科技创新基地包括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和创造教育教学与实践中心等实践教学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包括铸造、焊接和钳工车间、普通机械加工车间、数控加工车间、特种加工车间、精密测量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室;实验中心包括机械专业实验室、过控专业实验室、机电专业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创造教育教学与实践中心主要面向全校开展“三创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近年,基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基本项目训练为基础,以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探索新时期知识复合型、能力多样型、素质综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1]赵新泽,曾婉珍,赵军.地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探索 [J].黑龙江教育,2014(5):93-94

[2]王秀玲,张国福,谷东伟.独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模式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213

[3]王春荣,滕宝仁.依托工程训练中心优质资源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47-149

[4]吕明,杨胜强,白薇.创新理念下的工学类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4):31-32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科技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