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04-22 06:14耿燕娜张文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耿燕娜 张文鑫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耿燕娜1张文鑫2

(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药学部,开封475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

摘要:新医改背景下,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需求对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国医药产业仍然存在规模小,产品低端的问题。针对我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及增强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协同创新;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与路径[1]。新医改背景下,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需求对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医药产业发展是一类涉及药物研发、人才培养、原料药生产、中草药种植、机械设备制造、药用辅料生产、制剂生产以及推广销售等方面的综合产业。实现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推动医药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以协同创新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以协同创新打造中国专利品牌药物,以协同创新推动医药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以协同创新全面推动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人民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护航。

1 我国医药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到9月份,医药制造业主营收入16541.5亿元,同比增长13.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在保持强有力的增长。然而,环顾全球医药市场,占据世界20%人口的中国却只占据全球医药市场的7%。

过去几年我国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6.72%的增长速度,但是国内医药市场分散化以及小规模化的特征却严重削弱了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来看,我国医药市场产出值只占据全球市场的7%左右。目前中国大约有3500家医药公司,比2004年减少了1500家,这个数目有可能继续减少。这是由于来自国外的医药企业淘汰了相当一部分创新能力弱的国内企业。

我国医药企业小而分散的直接后果是一部分企业自身资金有限,无法投入充足的研究开发资金进行新药创新和开发,更是无法跟踪前沿领域和技术。同时,由于新药研发风险大,企业研发的动力明显不足。很多医药企业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维持企业发展。所以,很多医药企业走上了仿制药开发之路。过去的几十年间,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开展药物研究开发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上具有先进医药水平国家的差距,使得仿制药成为我国医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我国药物制剂研究基础薄弱,制剂工艺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仿制药质量水平较低[2]。在总体上,国内医药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以生产和销售仿制药,依靠相对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竞争激烈而利润较少;另外一方面,数十家国外医药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依靠强大的品牌优势,占领了我国主流医院的用药市场,获得了极大的利润,使得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3]。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相对单一到品种齐全的快速发展进程。然而,我国医药产业仍然存在国际市场占有额严重偏低、医药研发资金投入少、研发水平低端重复的问题和不足。

2 我国医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制滞后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了本年度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青蒿素这一为数不多的中国原创药给中国科学家带来了无上荣耀。然而,在其背后,却是青蒿素产业的落寞和中国制造的青蒿素制剂未能主导国际市场的残酷现实,其部分原因是专利意识淡薄,导致本来是我国的发明变成了国外的专利,致使我国每年仅此一项就要蒙受2~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4]。

知识产权对于医药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产权系统,医药产业才能形成"创新-保护-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由于缺乏知识产权和专利意识,有关医药产品的专利保护是不足的。我国对医药研究成果专利的应用和保护与外国相比有明显差距。这就导致了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妥善的专利保护。并且,与国外的医药企业合作时,中国的医药研究机构往往不能准确的评估他们研究成果的价值[5]。

2.2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对医药产品基础研究和药物创新开发的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然而,中国医药产业的资本市场来源是有限的。因此,目前自筹资金仍然是我国药物研究开发的主要来源。图1所示,1995—2011年,我国药物研发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这个比例高达80%,而政府支持和其他渠道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医药研发资金来源不均衡,也就决定了不能针对重大疾病系统开发具有划时代的药物。

图1 1995—2011年我国药物研究开发资金来源组成变化情况[6]

2.3医药产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医药产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机协同创新是医药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同创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合,传统的产学研结合只是产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而协同创新在于三者齐心协力,进行科学攻关。美国硅谷的实践创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依托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硅谷建立了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协同创新关系,造就了硅谷的创新奇迹[7]。对于医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把科研院所的科研、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相互协调,攻关合作,进而实现医药产业发展新突破,促进医药产业创新价值的最终实现。

目前,我国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医药公司仍然“各自为营”,依据兴趣和热点进行科研,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依据市场价值进行药品生产,少有的交流往往浅尝辄止,由于利益顾虑和制度制约往往无法深入交流,这当然不能激发医药产品创新的火花和灵感。

3 依靠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1以协同创新推进医药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在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充分借鉴国际领先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特点,坚持把市场作为导向,把企业作为主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地方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政策效能,从而让我国医药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8]。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在布局及资金投入上呈现东多西少的态势。上海、江苏等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生物药物基地以及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代表的医药产业基地。这些区域医药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政府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对他们进行支持,加速医药企业整合,支持他们针对重大疾病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协同开发,力争在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的药物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弥补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缺额,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占领技术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针对重大疾病药物的研发的同时,我国仍然要瞄准非处方药的巨大市场,大力支持非处方药发展。尽管中国的非处方药市场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非处方药市场。但是非处方药市场仍然具有很大潜力。由于国民医药知识的匮乏,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倾向于首先选择医院进行疾病治疗。随着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医药知识的普及,非处方药以其方便快捷、安全有效、价格便宜必定会赢得广大慢性病以及小病患者的青睐,从而真正让"小病自己治"的理念转化为现实。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摆脱发展仿制药的战略决策。目前,在我国,上百家企业竞相申报一种仿制药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这种无序竞争势必会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9]。因此,必须遏制仿制药竞相申报的恶性循环,鼓励协同创新,借鉴西方成功开发新药的经验,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新的疾病治疗策略,打造中国专利品牌药物,实现“重磅炸弹药物”新突破。

3.2以协同创新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是核心,人才资源和素质是关键,我们要继续大力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医药市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视教育和促进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既定国策[10]。培养高水平的医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高质量的科研和教育,以及医药产学研有机融合。实现上述目标,应把协同创新作为主要抓手,在医药产学研整个环节凝聚、培养、储备大批的创新人才。

从医药产业研发人员数量和质量上看,西方先进的医药企业的研发队伍占到了员工总数的约20%,并且绝大部分都拥有博士学位,而我国医药企业中,从事药品研发的人员还不足总员工的10%,而从事药品研究的人员中本科生较多,硕士和博士等高学历人员却明显不足[3]。这主要与我国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制度有关。

医药产业特别是医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从业人员往往经常接触很多有毒的有机溶剂,涉及大量的体力劳动,相对而言,适合男性从业,然而医药高等院校培养的医药人才男女比例却严重失调。虽然当代女性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上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医药研发更适合男性从业决定了当前高校中医药人才中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不利于医药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医药产业后备人才中“阴盛阳衰”现象必须尽快遏制从而得以扭转男性医药人才缺失的尴尬局面。

目前,中国医药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以培养基础知识为导向,为医药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仍然以科研为导向,以SCI文章论英雄,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都是抛离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只是一味的围绕导师的基金项目开展,几乎和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有些比较陈旧,有些比较前沿,几乎不能应用于实际医药生产。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和生存现实,很多学生毕业后不得不抛弃了科研工作,不得不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补充急需的知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几乎白白浪费了在长达五年的科研生涯中积累的科研经验和技能。为了扭转科研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应医药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开始设置药学和中药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相关教育部门缺乏对设置专业的评估,大部分设置药学和中药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培养,完全照搬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的只是短期的在校外相关单位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而已。因此,医药院校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逐步实现分门别类,以未来的工作为导向,以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为重点,先行先试,实现医药企业和高校协同培养,协同创新,全面有序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为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真正让产学研协同推进医药产业发展。

3.3以协同创新推动医药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涉及药物研发、人才培养、原料药生产、中草药种植、机械设备制造、药用辅料生产、制剂生产以及推广销售等方面的综合产业,实现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相关产业的有效拉动[11]。

目前,医药产品主要分为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数据如图3所示,2000—2011年,化学药在我国医药市场的比重仍然较大,而中药和生物药所占比例总和不足化学药的一半,相当一部分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尚属空白。长期以来,我国是化学药原料药出口大国,依靠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一定的优势。然而,由于化学药物环境污染严重、利润较低。因此,必须扭转医药产业产品不平衡的现状。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大力促进中药现代化。

图2 2000-2011年我国医药产品组成变化[6]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重大疾病基础研究的突破,以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治疗等生物医药新方向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医药企业研发的重点。我国必须清醒认识到生物制药的巨大潜力和市场,积极研究相关政策,以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等为突破口,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共同研发。

中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战胜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发展中药,走中药现代化之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积极推行中药规范化种植和采购,推动中药市场规范化,有序推进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制剂是药物应用的终端形式。药物治疗疾病需要达到病灶部位,传统制剂只能将药物非选择性的输送到全身,且不能达到稳定的药物浓度,因此往往剂量大而引起很大的副作用,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不但能够减少病人服药次数,而且能够精确的到达病灶部位,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点[12]。以阿霉素为例说明,早在1995年,阿霉素就以脂质体的形式在美国上市,而我国首个脂质体药物在2009年才得以上市,比美国足足晚了14年。因此,我们要把制剂创新作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另外,药用辅料在制剂中的含量高、种类较多,其质量会影响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药用辅料基础薄弱,产品种类较少,质量标准比较低。因此,为了促进药物制剂的现代化,有必要逐步实施要用辅料GMP认证管理。

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证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性,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精确尖端的药物质量控制分析仪器、药品包装机械设备以及制药机械设备。这些尖端设备往往需要自动化控制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相关行业进行研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品相关机械设备仍然呈现相对单一和简单,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缓慢。因此,实现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药物生产、药品机械设备等相关产业协同推进,协同创新,才能有效解决药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缺医少药的局面,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证。但是,我国医药产业仍然面临着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缺乏高端产品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面。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必须依靠协同创新,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协同攻关,研发自主品牌,协同推进医药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协同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协同推进医药相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医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邵培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专利制度回应[J].知识产权,2014(3):85-89.

[2]牛剑钊,林兰,马锐,等.我国仿制药研究及监管现状[J].中国新药杂志,2014(1):6-10.

[3]辛志虹.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33): 36-37.

[4]吴蓬,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6-367.

[5]Yan G.The development of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problems and solutions[J].Pak JPharm Sci,2014,27(4Suppl):1035-1039.

[6]Qiu L,Chen Z Y,Lu D Y,et al.Public funding and private investment for R&D:a survey in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Health Res Policy Syst,2014,12:27.

[7]洪银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14(1):56-64.

[8]汤莉娜,申俊龙.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与创新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1):26-29.

[9]蔡基宏.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关键因素分析——美国的经验和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9(11):14-20.

[10]王秀梅,平萍.本科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中国电力教育,2009(8):47-48.

[11]徐凤.浅析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267.

[12]梅兴国.把握创新制剂推动我国药业发展新机遇[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2):89-91.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5.18.08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5)-18-0161-04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张瑜2015-07-14)

GENG Yanna1, ZHANG Wenxin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uaihe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Kaifeng 475000 China;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reform,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growingmedical demand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ve provid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W 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At the same time,we also realized tha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as still small and low-end products.The problem which presented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policy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pharmaceutical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
朝阳产业何时能走出发展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