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斌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 防城538021)
母岩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基础,是土壤因子中相对较容易控制和调节的因子[1]。由于不同的岩石,是由不同的矿物所组成,不同的矿物它所含的营养元素不同,且抗风化能力不一样,它影响到土壤的理化特性。调查区的主要成土母岩有花岗岩、砂岩和页岩。由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含钾较高;由砂岩发育的土壤粘粒含量少;由页岩发育而成的土壤,粘粒含量高、养分含量居中。详见表1。
表1 不同母岩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气候变化对土壤的性质和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温度和降水等的变化不仅影响土壤温度、水分、酸碱度、盐基饱和度等基本性质,还对农业土壤养分状况、森林土壤地表凋落物层及微生物活动等也有重要影响[2],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分布的植被类型,从而影响到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调查区地处北热带,温度高、雨量足,盐基淋失多,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pH为4.2~5.3;土壤粘粒明显下移,如圣堂山剖面,表层和淀积层的粘粒含量分别为13.20%和17.82%,淀积层的粘粒含量是表层1.35倍。
地形影响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热量再分配。土壤化学性质除受土壤质地和植被影响外,与局地的地形地貌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主要是体现在海拔和坡向上造成的差异。调查区海拔跨幅大,最低处为海拔50m左右,最高处是三踏顶海拔高940m。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土壤温度和湿度不同,植被分布也有所不同。而且调查区山体走向主要是东西方向,南坡土温较高而湿度小;反之,北坡土温低而较湿润。从表2可看出:相同的海拔高度,坡向不同,其粘粒、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相同的坡向而海拔不同,其粘粒、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存在着差异,详见表2。
表2 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不同的植物所选择吸收的养分元素不一样,累积和归还给土壤的养分元素不一样。马尾松的枯枝落叶中含有较多的难分解物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容重较大。详见表3。
为了加强对金花茶的保护,保护区根据保护的性质、任务以及资源分布情况,本保护区共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功能区。
核心区是天然植被,生长茂盛,无人为干扰,表土层的厚度为19.42cm,有机质含量高(5.08%),是缓冲区和实验区的1.49和1.29倍,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63%、1.70mg/kg和43.44mg/kg。土壤容重仅为0.99g/cm3,孔隙状况良好。
表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缓冲区多数是天然植被,有一部分为人工林如马尾松林,表土层的厚度为18.10cm,心土层的厚度为19.42 cm,有机质含量为3.42%,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05%、0.92mg/kg和22.70mg/kg。土壤容重为1.07g/cm3,孔隙状况较好,总孔隙度比其它两个区较低一些。
实验区是开展科研和原有的八角和玉桂林地,受人为干扰相对于前两个区较多一些。在实验区人工所种植的八角和玉桂,人们按照林木生态上的要求,调节土壤的肥力因子,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在实验区内,人们为使八角获得更高的产量,每年进行铲草、松土和施肥,也是造成土壤性质差异的原因之一。土壤性质比核心区较差一些。
各功能区的理化性质详见表4和表5。
表4 不同功能区土壤物理性质比较
表5 不同功能区土壤养分性质比较
保护区内海拔跨幅大,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不同的海拔高度,成土过程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海拔300m以下为砖红壤,300~800m为山地红壤,800m以上是山地黄壤。本保护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矿物强烈分解,土壤的形成特点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低,保肥和供肥能力差。
2.2.1 砖红壤
砖红壤分布在低海拔区,热量较高海拔区的红壤和黄壤高;矿物分解更为强烈。表6是剖面6-3的理化性质,淀积层的粘粒含量为22.15%,是表土层粘粒含量(15.43%)的1.44倍,粘粒明显增加下移且淀积作用强烈。由于盐基下移作用,表层的pH仅为4.8,而淀积为5.0,比表层较高一些;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不高。
表6 砖红壤土壤理化性质
2.2.2 山地红壤
山地红壤分布在海拔300~800m之间。土壤的热量比砖红壤低,而高于山地黄壤;湿度比山地黄壤较低。表7是剖面6-1的土壤理化性质。由表中可看出:表层的粘粒为17.26%,而淀积层的粘粒为20.53%,说明其粘粒也有下移和淀积。土壤的总孔隙度稍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钾的含量不高,土壤呈强酸性反应。从其平 均 值 来 看,容 重 为 1.02g/cm3,总 孔 隙 度 为56.26%;毛管孔隙度和非毛孔隙度分别为41.34%和14.83%,土壤的通透性较好,保水性强;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和钾的含量介于砖红壤与山地黄壤之间。
表7 山地红壤土壤理化性质
2.2.3 山地黄壤
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上,土壤温度较砖红壤和黄壤低,而湿度较大。造成土壤中的盐基下移较多,pH为4.4,土壤呈极强酸性反应;土壤有机质在温度低时,分解缓慢,有利于它的累积,故其含量高达5.59%,但其它养分含量与前两种土壤差别不大;土壤容重值仅为0.89g/cm3,总孔隙度高达71.59%,土壤疏松,通气透水性好。山地黄壤理化性质见表8。
表8 山地黄壤土壤理化性质
为更清楚地了解三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根据调查和分析化验结果,把这三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作一比较,详见表9和表10。从表9可看出:土层厚度、粘粒下移程度和总孔隙度,山地黄壤明显高于山地红壤和砖红壤。而土壤容重最低则是山地黄壤,最高的是砖红壤。
表9 不同土壤类型物理特征比较
表10反映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化学和养分性质。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来看:山地黄壤最高,其次为山地红壤,最少的是砖红壤。山地黄壤的pH为4.47,属极强酸性反应;而山地红壤和砖红壤的pH分别为4.58和4.76属强酸性反应;由于盐基离子受土壤水分的影响,水分多盐基离子易淋失,造成盐基饱和度低,故黄壤的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分别为3.09mmol/kg和41.56%,砖红壤水解性酸度和盐基饱和度稍高一些为3.32mmol/kg和47.43%,山地红壤则介于两者之间。阳离子交换量小于10mmol/kg属保肥能力差等级。
防城区分布有普通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三个种,而且是这三个种的唯一分布区,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东兴金花茶主要分布在核心区,而其它两个品种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也有分布。金花茶分布在沟谷边、土壤湿润、有机质含量高和通气透水好,植被茂密的荫凉地带。
表10 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化学和养分比较
2.3.1 金花茶的土壤剖面特征
就剖面而言,不同的金花茶的土壤剖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层较厚且为团粒状结构,土壤疏松,淀积层石砾含量较多,土壤质地为壤土至粘壤土;表层一般为20cm左右,表层石砾含量较少,仅为2%~5%;淀积层的石砾含量高为38%~52%。这些土壤表层条件有利于种子的萌芽,即当种子落下时,种子容易陷入疏松的表层土中,种子易于吸收水分,不至于干枯死亡,促进了种子的发芽,整个土体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至于淀积层石砾含量高,这是沟谷旁边土壤的共同特性,可能与金花茶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然而显脉金花茶与东兴金花茶更为相似,显脉金花茶表层厚20cm,东兴金花茶表层厚18cm,显脉金花茶土体厚38cm,东兴金花茶土体厚42cm;而普通金花茶与前两者差别较大,表土层厚度达25cm,土体厚度为71cm,详见表11。
表11 不同金花茶品种土壤剖面特征
2.3.2 金花茶的土壤物理性质
从表12可看出,表层和淀积层粘粒的含量:显脉金花茶为20.88%和14.40%;东兴金花为26.94%和15.94%;表层明显高于淀积层,这与其分布在靠近沟边,容易受侧渗水作用,把淀积层的粘粒带走有关;而普通金花茶离沟边较远一些,淀积层的粘粒含量(17.82%)明显高于表层(13.20%),体现了地带性土壤粘粒下移的特性。土壤容重在1.0g/cm3左右,金花茶在土壤的生态条件上,需要通气条件好和保水能力强的土壤条件,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表12 不同金花茶品种土壤物理特征
3.1.1 土壤的理化性质与保护程度有关
核心区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缓冲区,而较差的是实验区。说明设立保护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效果显著。
3.1.2 土壤保肥力差
调查区的土壤呈强酸性至极强酸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低,盐基不饱和,保肥供肥能力差。
3.1.3 金花茶的土壤特性
土壤疏松、保水性强、通气性好,土壤呈强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较高;速效磷含量较低。
金花茶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自我繁殖能力较低,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苛刻,同时人为的破坏亦导致其生境条件的破坏,在搞好保护区就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迁地保护试验工作,探索金花茶植物保护新途径。建议对金花茶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如其生长规律、立地条件等,为金花茶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郭建军,李惠卓,郝金宠.不同母岩母质上土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4(6):13~14.
[2]陈重潘.气候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效应[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2):39~42.
[3]冯德锃,刘金涛,陈 喜.山坡土壤化学性质的空间变异影响[J].山地学报,2011,29(4):42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