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教师奖励幼儿的一些建议

2015-04-22 14:32卢佳鑫蒋亚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形式幼儿园幼儿

卢佳鑫+蒋亚

中图分类号:G 6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14-01

作者简介:卢佳鑫(1990.07-),女,汉,河北省邢台人,研究生,河北师大学前教育。

蒋亚秋(1990—),女,汉,河北衡水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奖励随处可见。良好的奖励方式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有所良好表现,还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健康的成长。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奖励这种方式,往往就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依赖、轻视等不良心理。那么,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的奖励中应注意哪些呢?笔者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正确运用奖励,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关注奖励对象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奖励对象集中在个体奖励,即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个别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而对于群体奖励来说,占得比重是比较轻的。针对个体的奖励只是教师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这样的奖励方式会忽略大部分幼儿的需要,打消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的积极性。群体奖励就是对集体进行的奖励,不单单是针对于某个人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可以使多数幼儿受到奖励,有效地避免了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从观察中发现,某幼儿园要求教师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肢体的行为使得幼儿能深切的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是肯定幼儿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教师对幼儿的肯定是很重要的,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做法就是教师对每一位孩子的肯定。同时,集体奖励的方式也兼顾了奖励的均衡性。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应该适当增加集体奖励的方式,保证奖励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尽管奖励应该面向全体,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奖励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幼儿应该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奖励上应该有所差异,例如,小班的幼由于刚进入幼儿园,他们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缺乏安全感,他们渴望接近,需要老师的身体接触(拥抱、抚摸),从而得到安全感。大班的幼儿对于奖励已经司空见惯了,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更多的丰富奖励的形式,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时,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奖励形式。在观察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大班的一个男孩特别调皮,老师一般很少奖励他。有一天,这个幼儿画了一幅画让老师看,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奖励了这个幼儿一朵小红花。一天下来,这个幼儿表现一直很好,活动也很积极。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般在班里总有极个别不受老师关注的学生。但是一旦老师适当的奖励他们,他们的表现就会特别积极。相反,经常受到奖励的学生可能对此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因此,教师在奖励幼儿时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奖励方式效果会更好。

二、奖励形式的新颖性

奖励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奖励形式却只是局限于那几种,例如:画小红花、奖励小贴画等。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采用同样的奖励形式。一成不变的奖励形式会使幼儿失去对奖励的兴趣,从而致使奖励失去了意义。其实奖励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机械式的使用奖励,在原有的奖励形式的基础上,可以创新一下,改变一下,让奖励变得有吸引力。幼儿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奖励时变换一下形式。新颖的奖励形式可以让幼儿对奖励一直保持一种新鲜感,不但避免了幼儿对反复的奖励形式不再感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奖励的有效性。在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会在游戏活动中采取跟幼儿互动的奖励形式,如:与幼儿击掌、与幼儿撞屁股、与幼儿碰碰头。这些奖励形式是与传统奖励不同的,它不单单是让幼儿被动的接受奖励,而是以师幼互动,这种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正确把握奖励的时机

奖励的时机分为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针对不同的奖励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奖励时机。如果应该即时奖励的用了延时奖励,应该延时奖励的却用了即时奖励,那么奖励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观察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用即时奖励比较多。那是因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幼儿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必须利用即时奖励来马上肯定幼儿的行为,从而使幼儿有效的保持这种行为,并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游戏活动中,则用延时奖励比较多。因为在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一般不会去干预或打断幼儿。而是在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时对幼儿进行奖励。这样做可以避免在幼儿兴趣正浓厚时将其打断,同时也保证了游戏活动的连贯性。正因如此,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把握奖励的时机,避免不恰当的时机影响奖励的效果。

四、走出奖励的“疲软”误区

很多教师发现,自己的奖励似乎不那么有用了。是什么原因致使奖励失去作用了呢?俗话说“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一个度,就好比同一种刺激,如果出现的多了,人们就会对这种刺激习惯,当这个刺激再出现时,人们就不会再有之前的反应。奖励也是如此,控制不好度的话,幼儿也会习惯,从而对奖励就没有太大的反应了。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教师不能盲目的奖励,应该有所指向,明确的奖励,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目的。虽说奖励可以使幼儿提高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但是教师也应该在奖励的度上有所把握。奖励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不要让幼儿对奖励失去新鲜感,更不要让幼儿习惯被奖励。同时,变换奖励的形式、把握奖励的时机也可以控制奖励“疲软”现象的产生,奖励要适量、适度、适时,才能使其得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奖励的有效性。

奖励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总是以它独特的魅力,促进受教育者自身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逐渐的完善。教育工作者认为奖励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措施,但是对于应该怎样有效的运用奖励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对于身心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来说,该怎样利用奖励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幼儿某种良好的行为产生以及重复,更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形式幼儿园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