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鸣
(温州大学 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鼓词的声腔研究
许天鸣
(温州大学 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鼓词在当下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面临着发展与传承的棘手问题,改革在所难免。鼓词的声腔改革按照现代的科学技法表演可以完善其音色,使行腔更流顺,更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其韵味风格。
鼓词;声腔
温州鼓词,简称“鼓词”,俗称“唱词”是江浙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其发源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南下的曲子词,在明代时更是结合当地的民歌小调,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吸收了各类艺术形式,才有了今天的温州鼓词。50年代后期,温州鼓词在“双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焕发出新的活力,1958年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后,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第一次登上首都的舞台。温州鼓词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温州得到较快发展。
鼓词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明末清初就开始产生雏形,时至今日依然走过数百年,农耕文化导致的固定人群在固定的土地上不断地繁衍,让这个曲艺形式相对稳定的流传了下来。然而今天新媒体时代汹涌来临,冲击着这门古老的艺术,鼓词的生存处境和前景也越来越令人担忧。首先鼓词的听众目前以老年人为主,并且大都集中在城乡郊区和偏远农村。由于如今的人们可选择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如电影电视话剧音乐会等等,人们不再喜欢传统的戏曲。并且学习鼓词演唱的人越来越少,传统艺术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鼓词也不例外。虽然目前鼓词艺人的收入很可观,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不断冲击的今天,大胆进行改革,才能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继续散发往日的光彩。
(一)声腔气息的巧用。声腔是鼓词艺术的灵魂,是其区别于其他曲艺形式主要因素,笔者认为鼓词的唱腔是其生命和灵魂。只有勇敢的直面鼓词的现状进行大胆的声腔改革尝试,才能让鼓词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鼓词在保证其行腔韵味的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上如果借鉴民族声乐的声音训练方法,将会起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传统的鼓词训练方法采用清晨“喊嗓”和“吊嗓”的方法,存在即是真理,这种方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可以让声音的机能得到不间断的练习,保证练习者的声音始终处于状态上。如果再借鉴上民族唱法中的气息和共鸣的运用,行腔必将更加自由。鼓词的唱法虽然与我国的民族唱法不尽相同,但是所有演唱形式都离不开良好的气息的支持,气息是行腔咬字的原动力,鼓词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完成演唱,还要运用各种伴奏乐器,其对气息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从两种唱法的基本发声要求和原理上看看,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对气息共鸣咬字的要求上。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经过多年的借鉴美声的融合和广大一线演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声乐教学体系与统一的审美。如果鼓词大胆地借鉴民族声乐唱法的精华,把民族唱法中训练声音的方法与鼓词中特有的韵味结合起来,既能保留鼓词唱法的风格特色,又能完善和发展鼓词艺术。近年来,戏曲唱法,大胆的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在声音的音色和控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于整个鼓词的教学传承和表演的生态体系,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声腔的共鸣与咬字。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才能保证音色的统一并且发出圆润的声音,鼓词由于使用的是温州地区的瑞安方言,瑞安方言柔软婉转,但发音上的腔体打开的较小并且咬字靠后,发音的腔体容易受到咬字的影响,这更需要表演者在保证字正腔圆,把方言咬清楚的同时,充分利用喉头的打开,用舒服的深呼吸使头腔咽腔胸腔适度打开,形成稳定的共鸣腔,让咬字和声音融合到一起。如果延续之前的高喉位,即便有呼吸支持,声音也不免会浅薄。
(三)伴奏乐器的音准对于声腔的影响。温州鼓词的伴奏乐器以牛筋琴,二胡、扁鼓、梆子、三粒板为主,还配有三弦、琵琶、月琴。牛筋琴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牛筋琴的音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初的牛筋琴只有一块木板,用牛筋作的五根弦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在二十世纪初,艺人又把五弦增加到七弦。温州鼓词艺人郑声金在牛筋琴上增加两个半音弦,并使其音域扩大,演奏各种曲调就更加运用自如了。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曲目的不断变化,为了满足需要,牛筋琴已变为23弦。牛筋琴的改革也是当务之急。
艺术形式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生存的根本也要依托市场化,在大众的审美改变的同时,艺术形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温州鼓词这门存在几百年的的艺术形式,无论将来命运如何,当下的从业者都应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大胆的创新,为温州鼓词重新散发活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1]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中国曲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89.
[2]汤镇东.温州鼓词男女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3.
[3]叶大兵.温州民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36.
[4]胡珠生.温州近代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546.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许天鸣,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师。
J82
A
1007-0125(2015)03-0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