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高校合唱团的建设和管理
张浩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如今,合唱团在高等院校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合唱中,学生的协作、配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并提高了审美趣味。如何有效地对合唱团进行管理,让合唱艺术在高校中焕发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本文将探讨的问题。
高校合唱团;建设;管理
学生在合唱中可以欣赏到许多极富艺术性、民族性特点的合唱作品,体验到合唱的魅力,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合唱团对于高校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像天津大学的“北洋合唱团”、南开大学的“南开大学生合唱团”等等,这些合唱团以学校艺术教育为依托,在没有音乐专业背景的基础下,找出了适合自己合唱团发展的一条道路,并且闻名全国。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合唱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就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合唱团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院校的合唱团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在组建和训练的前期受新奇心态的影响,出勤率都很高,积极性也很强,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一部分队员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的散漫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制定强有力约束队员的规章制度,没有把合唱活动记入素质教育学分,各种合唱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也没能在奖惩制度中得到体现。
(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稳定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较大的流动性是合唱团管理中的一大苦恼。
(三)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和团队管理。就目前来看,专职合唱指挥教师在高校中的数量是不够的。许多高校让声乐、钢琴或者音乐理论教师去进行排练指导,但是还是需要专业合唱指挥教师的辅导才能让合唱团快速进入轨道。
(一)明确合唱团的定位。合唱团是音乐院校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综合类大学美育教育的阵地。突出合唱团的特色,让它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要正视合唱团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必须做好合唱团内外两方面的工作:
1.建设合唱团的外动力:
(1)给予合唱团一定的建设经费,保证顺利开展,包括资料、服装、演出等费用。
(2)把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中,全面开设艺术教育普及选修课程,把合唱活动记入艺术教育学分。
(3)开展合唱演出及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2.建设合唱团的内动力
(1)团长与常任指挥负责制,确定相应的辅导老师,安排有能力的学生担任团长和声部长。
(2)制定合唱团的奖惩措施,规范团员的日常行为,提高团员的参与度。
(3)对合唱团团员的进出进行严格控制。考核时侧重两个方面,首先是参与合唱团的积极性;其次是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4)对合唱团团员的构成进行合理布局,以二、三年级为主,及时调整人员的变化,防止出现断层。
(三)专业教师长期规范的训练。合唱团能否持续良好的进行取决于专业教师的训练。有个别合唱团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教师在训练上面没有掌握要点,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样合唱团的发展会愈显疲力。
“长期”和“规范”决定了合唱发展的持续力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训练时间需要保证。比如每周按两课时计算,演出时,增加的排练计入工作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2.由合唱方面的专业教师进行训练,或者可由热爱此专业的教师担任;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定时对合唱团辅导,及时调整合唱团的方向。
(四)定期实践演出。只有训练是不够的,作品必须在舞台上展现才能知其优劣。他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科学的训练能收获良好的演出效果,演出中的问题又促使训练的方法得以改善。除此之外,演出锻炼了团员们的舞台感,以及舞台上的声音控制力,每一次演出都可以提高团员的们的积极性,他们的状态在演出中一次又一次的得到强化和提高。
1.积极参加校内的文艺演出,确保合唱团在晚会中的特色。
2.定期举行合唱音乐会,演唱专业乐曲,提高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3.适时参加国内合唱比赛,以此为动力,促使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合唱团的建设和管理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帮助,指挥的专业性和团长的协调力是关键,同时更需要合唱团员自身对于合唱艺术强烈的热情。
J642.63
A
1007-0125(2015)03-0195-01
张 浩(1985-),男,河南平顶山人,渭南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