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2015-04-21 09:29张艳红
黑河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每节课知识点信息技术

张艳红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引导教师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让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有兴趣学好并且掌握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效率的最大化,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学习,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有的教师非科班出身,一般都是兼任,加上信息技术只是一门会考科目,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这就给信息技术教学设下了很大的障碍。尽管如此,信息技术教师仍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只有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依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进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信息技术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这门学科有兴趣,喜欢并有信心学好它。

二、精心设计备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课前备课亦即课前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有力保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新课标中每节课的基本理念研究透,多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每一个环节都想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是会考学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乐中玩,玩中学,真正掌握知识。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实践活动中,将每堂课上需要提出的问题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每一个学习的内容分解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并将每册、每单元甚至每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与其它知识点融合、贯通,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在设计中以单一的课本上的知识点为主,学生会由于枯燥无味而不喜欢听,听课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联系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课前准备即使详尽、细致,但由于受教师的情绪、周边的教学环境或学生的配合程度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每节课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首先,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听课心情。上课效率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感情、语气和精神状态决定的,教师精神饱满,学生也会情绪高昂,心情愉悦。其次,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忽略小事,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的表现,从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反应来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可通过向学生提问,观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授课教师的语言、板书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大因素。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喜欢上机操作实践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为此教师可以适时地用欢快、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节一下紧张的课堂气氛,引用身边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紧张的思维得到适时的放松,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每节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的设想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累积过程,需要教师切实做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实现。

四、课堂积极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更要重视课后反思,以期有所进步。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如一节课下来,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还有哪些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推陈出新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归纳、总结新知识是否得当,并进行有效的归类与取舍,思考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以备将来借鉴和参考。通过教学反思,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喜欢信息技术课。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心里真正地爱学生,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让学生把对自己的这份喜欢迁移到信息技术课上,从而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地讲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每节课知识点信息技术
一张图知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我会跳绳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