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一件嫁衣并不传奇,传奇的是几十年后每当看到时,心底仍涌动的幸福。
当我们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茶香胜于咖啡的浓香,当我们沉浸在悠远入心的二胡却不那么享受似懂非懂的交响乐;
当我们尝试过愚人节、圣诞节的种种欢快却深感不如传统节日凝聚的那份深情浓浓……
此时,文化回归不仅成为文化坚守着们的呼声,更是成为了心系传统文化大众的需求,并不断渗透在生活的点滴当中。
生活如此,更何况终生难忘的婚嫁之时。
有幸的是,我们还能在当代找到一些历史的痕迹与碎片,这是通往心灵深处最好的源起。路途中,我们需要有梦的坚守者。
半扇门 一世情
徐孜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一个偶然的瞬间,改变了他追逐梦想的路径。
一个平常的下午,坐在家中躺椅上享受阳光与下午茶的徐孜突然灵感乍现,想找一块老式面料进行创作,这种莫名的冲动让他冲进奶奶的房间,打开了据说比他年龄还大很多的衣柜。
当徐孜轻轻拉动铜锈色的把手,一种与当代家具不同的沉甸感瞬间让人穿越了时间。
一翻找寻后初衷未果,但一个精致的樟木箱子引发徐孜的窥探欲。
打开后,竟是一件嫁衣。历史痕迹也掩饰不住的红色扑面而来。徐孜小心翼翼地打开,精致的刺绣让他这个服装设计师也忍不住赞叹。
经询问,奶奶婆娑着嫁衣说:“这是我当年出嫁时,我的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后来你爸妈结婚时,也是用它做的嫁衣。”
一件嫁衣,传递了一个家族的浓情。
奶奶从箱底又拿出了一张旧色纸张,上面毛笔书写: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这段民国结婚证书上的文字,让人瞬间“穿越”到了当时的结婚场景。
看着奶奶笑容里满满的幸福,徐孜突然明白了多年思考的问题:一件好的服装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徐孜心头涌动,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话“缔月下之盟,履白头之约”。他突然有个念头,做个中式嫁衣的品牌,就叫“月白”。
一嫁衣 传承梦
嫁衣对于各个民族来说也是一种语言,嫁衣的样式、颜色、花形图案较其他服饰保留着一个民族最古老的图腾和象征符号。
她是用来传承传统、记录历史、讲述故事、表达感情的。一件嫁衣并不传奇,传奇的是几十年后每当看到时,心底涌动的幸福。那是当年的宣誓,一生的承诺,彼此的责任……
徐孜沉浸于中式文化的探索中,他痴迷于北京城里浓郁的传统文化痕迹。当他看到故宫里的皇家建筑时,如同当年第一次看到奶奶嫁衣般触人心弦。
他觉得这些隐藏在中华几千年里的韵律美,是“月白”中式嫁衣最好的符号,他一定要将这些充满灵性的图案用不同的语言方式附着在“月白”中式嫁衣上。
但中式嫁衣的承载与传承远远大于之前的想象,而更难实现的是快节奏生活下,能够一针一线将“月白”气韵流动服装之上的绣工几乎没有。徐孜的“月白”梦,需要在文化的领悟中不厌其烦地寻找实现它的每一个人。
在徐孜的心里,“月白”要实现的是一份珍贵的中国式人与情的深刻记忆,并将这份记忆慧心巧思地融入“月白”中式嫁衣,也许这恰恰是民族文化被唤醒的最佳载体。
快节奏 慢奢侈
凝想下T台上的月白,莲步轻摇,金缕丝案,花开耀世……最后穿到那花烛夜的袅娜身影之上,映衬着姑娘娇羞的脸庞,一切都恍若隔世,复归到那个缓慢而又不失轻盈的年代。
从前慢,那是一种静静的奢侈。
出于“慢”的珍重,让徐孜和他同是设计师的妻子廖秋婷格外用心地对待“月白”的每一件嫁衣。
真丝线绣,祥云瑞鹤嫁衣,耗时2080个小时;平金绣,褂皇嫁衣,刺绣工时,6200个小时。徐孜说自己的幸福在于:他是那个能与自己妻子,真正把时光一点一滴地编织进嫁衣里的人。
这好像与当下“速生”年代完全不匹配的节奏。然而,徐孜却很享受在不断打磨之间,感受那个缓慢而奢侈的过程。
“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慢与传承,渗透着温度的技艺,正在演化为一种难言的奢侈。”
在他看来,“速生”的年代,“浮夸”滋生了“过剩”,“过剩”也必将催生“挑剔”。
因果循环之间,人们开始对物质本身寄托更为深邃内在的情怀。相对缓慢、富有雕琢感、带有艺匠精神和温度的“手感经济”成为了此番情结的最佳衍生物。
而“月白”,希望能够成为中国嫁衣高级定制的一个既保守、又新锐的品牌。
保守在于,他们不会试图去驾驭时光,以“速成”的心态最大程度地获取规模和利润,而是会通过技艺,让时光慢慢沉淀在产品本身。
而新锐在于,他们不会因循守旧,单纯地“复古”,而会将现代审美和古典美学很好地融合与平衡,甚至能让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参与到嫁衣的创作过程中来,一同将爱情的记忆和温度植入到那华美的霓裳。
这是“月白”的夙愿,也是中国原创高级定制品牌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