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核心提示:一个小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屹立不倒并能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一位伟大的缔造者,还需要一位伟大的改革者。
生于南洋小渔村,活在世界大舞台。
2015年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走完了他的一生。而这一天,距离新加坡建国50周年只剩下不到半年。
李光耀的一生,即是新加坡这个国家的历史。“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是政治家的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李光耀生前在回答“您希望自己如何被后人铭记”时提到。
然而,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所说,在二战以后反殖民的独立国家中,李光耀是最后一位政治强人了。
领导国家独立
与印度“国父”甘地相似,李光耀在英国就读,取得律师资格,1950年回国后成为一位深受欢迎的民族主义领导人。
日本1942年入侵,终结了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统治。李光耀曾夸张地认为日不落的格局或许会再持续1000年。日军赶走英军,使李光耀早早地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由此深刻了解权力的本质。
在日侵和日据时代,李光耀的学业一度被打断,他利用自己的中英文特长,曾与日军“合作”,受雇于当局的“报道课”,背地“暗通”盟军。战后英国人回来,他再转而走近英国人,最初加入的进步党即是一个亲英的党派。与日军和英国的“合作”,使得李光耀能够充分学习两国的管理方式,同时认识到二者的优劣。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但已无法重建这块小小殖民地的信任和服从。李光耀于同年组建了人民行动党。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带领新加坡在1963年9月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这个饱受压迫的弹丸之地,即便摆脱了英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实现了高度自治,距离完全地独立自主还只是开始。
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和中央政府矛盾频频。新加坡资源匮乏,连淡水都需要依赖马来西亚,在联邦自治中获取自己应得的权益难上加难。
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对华人的歧视政策,终于在1963年12月引爆了第一次公开矛盾,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到第二年的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随着“马来人至上”的观念逐渐成为主流,新加坡联邦的生存境况愈加堪忧。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
在此之前,李光耀曾是内阁和议会中“新马合并”的积极推动者,合并后继续竭力主张“新马合作”。他本人亦自诩“马来人最好的合作伙伴”。而当马来联邦恃强凌弱,强推歧视华裔政策时,他打出“保护华人利益”旗号,促成新加坡独立。从艰难的历史中走过来的国家,必然具备挑战一切困难的胆识和魄力。他们是达尔文理论下的幸存者,具备强烈的生存本能。李光耀实现了从革命家到国家缔造者的蜕变。
重视教育 吸引外资
提到新加坡,人们往往要加上“四小龙之一”的前缀,而外国人根本难以想象建国初始,新加坡处于一种怎样的内忧外患困境。邻国有马来西亚歧视和压迫,印尼也虎视眈眈,国际社会甚至怀疑这个国家能否继续存在。
作为地缘政治争端夹缝中的小国,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要有相当的武力保护自己。这一点,是作为革命者的李光耀从战争年代学到的灼见。危如累卵之际,李光耀的第一个举措是:武装。独立后的新加坡当年向以色列求助训练军队,同时,开始组织人民国民军。李光耀打算用10年时间,达到像以色列全民皆兵的标准。
李光耀说过:“我们的生存原则很简单,只有一个:新加坡必须比本区域其它国家更加刚强勇猛,更加有组织和富有效率。”从战争年代走出的建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风强悍,意志坚定。
国家不富强,再团结、勤奋、坚韧的人民,也无用武之地。当时,新加坡近乎一片渔村,几乎没有工业,失业率高达12%。李光耀的实用主义之道,开始展现光芒。
为了增强新加坡的生存能力,李光耀强势推行英语教学,取缔了以南洋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华校。正是因为新加坡人大多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使新加坡在接受国外投资、培训技术工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优势。
李光耀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关键的少数人”。新加坡很重视人才,一部分是政治人才,另一部分是专业人才。政治人才的任务就是把专业人才找到,把他们用好。新加坡到全世界去找能干的人,有了人才,就会什么都有。
为了迅速实现工业现代化,李光耀政府疯狂地招商。他本人多次亲往美国,凭借优秀的口才和准确的判断力,吸引美国商人来新加坡投资。优秀的投资环境是吸引投资者的首要条件,除了保障稳定的治安环境,李光耀一手将新加坡打造成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绿化上的大量投资,更体现他的远见。
新加坡采取工业园模式,令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创造出了更多经济价值。以裕廊工业园为例,其丰富的配套、完善的设施,令身处其中的人仿佛置身于极具生活气息的小镇。如今,新加坡工业园模式早已被复制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如最为我国人民熟知的建于1994年、占地7000公顷的中新苏州工业园。
国民素质,永远是一个国家持续进步的动力。李光耀曾说:“新加坡不养懒汉。”以养老保障为例,新加坡1968年即完善了全民参与的强制储蓄养老体制,规定每一个职工必须参加,每个参保人员将工资的40%存入个人“强积金”账户,雇主则给予相应的补贴注入。积存的钱由政府进行保守的投资管理,参保人员只有到退休后才能动用账户中的资金。如此,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政府的压力,又能保证国民老有所养。
李光耀的强势政策利国利民,同时也饱受他国舆论诟病。他这样回应:“我是新加坡人民选举出来的,不是你们选举出来的。”为了让人民信任政府,牢牢地团结在政府身边,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反贪污的严刑峻法。早在人民行动党成立时,他就提出“打倒贪污”的口号,把党旗基本色调定为白色,党的领导人在党的正式场合穿着白色衣裤,象征廉洁。
1987年,新加坡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案件。曾为新加坡组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被举报两次受贿50万元。面对反贪局的调查,深受李光耀器重的他希望当面解释,遭到拒绝。郑章远接受调查后畏罪自杀。
正是李光耀建国伊始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使新加坡度过了最艰难的年代,并获得世界承认。然而,如何保证一个小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屹立不倒并能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一位伟大的建国者,还需要一位伟大的改革者。
不断转型 鼓励创业
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家国”。从自治起,李光耀当过31年内阁总理、近14年“国务资政”和近7年“内阁高级资政”。他在1974年成立了淡马锡控股公司,经营管理着新加坡的国企,同时他还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董事长。
这两家公司加起来,掌控着新加坡绝大部分的不动产、金融、媒体行业。无论政府领导层由谁担任,每一个新加坡人都清楚,谁才是这个国家的领袖。那么,作为一个现代的、发达的民主国家,李光耀如何让本国人民信任如初呢?除了李光耀时时都以国家和国民利益为重外,他在时代更迭中出色的表现也为他赢得了投票。
新加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懂得顺应时代积极做出改变。当年取缔南洋大学、推行英语教育时,即便备受批评,李光耀也毫不动摇。到了80年代,国家相当富强后,人民行动党政府又开始推广“讲华语运动”,试图重塑华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而这一转变,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显成效、一个新兴的庞大市场兴起也有关。
李光耀曾说,要修建赌场,除非“跨过我的尸体”。然而,为了振兴旅游业,消除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新加坡政府于2005年宣布撤销40年赌禁。时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表示,兴建附有赌场的度假胜地可能有一些麻烦,但不建赌场却会带来更多麻烦。同时,政府并未改变初衷,不鼓励本国人进入赌场,而以100新币的门票为本国人专门设置了一道门槛。
自建国以来,新加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型:转口贸易替代工业化;工业技术升级,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工业;发展有增长潜力的服务业。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让首次出现经济乏力的新加坡意识到,仅仅靠引入大型跨国公司的外资企业到新加坡办公司并设厂来发展经济,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新加坡开始开设各种“创业中心”,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补贴激励。
“革命的环境造就的是铁血、铁腕的领导人,而和平的环境造就的是能许诺给人民舒适生活的领导人。”李光耀十分清楚如何管理一个国家。淡马锡公司到2013年投资组合价值约1690亿美元,年盈利83亿美元。它的规模,比东南亚其它地区华人银行资本加起来还大,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控制的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
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全球144个经济体的生产力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新加坡名列第二。
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历史不会重复,但某些趋势及其结果却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你不懂历史,就会目光短浅;如果你懂历史,就能着眼未来,高瞻远瞩。”李光耀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时候,就在构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直到他视察中国南方以后,正式提出向新加坡学习。早期,中国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感兴趣;后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又对新加坡的金融制度感兴趣;从苏州工业园,到后来的天津生态城,新加坡一直是我国学习的对象。李光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一手经营起来的新加坡模式,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影响着这个世界。
人类在应对挑战中孕育出不断进步的文明,在困顿挣扎中获得不断发展。如今,在新加坡,许多支持反对党的年轻人不明白为何新加坡要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他们没有经历过动荡的年代,难以理解上一辈人的忧患意识。新加坡建有17个蓄水池,为市民储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占地约三千公顷。为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新加坡通过大型蓄水计划,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环再利用等技术,使得水源供应更加多元化。
而在建国初始,这个国家还时刻惶恐着马来西亚切断淡水供应。建国4个月后,马来西亚驻新加坡步兵旅的准将来见李光耀,以保卫安全为由坚持护送李光耀去国会开会。一国元首被另一国警卫队护送,令李光耀想起了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对另一位北非战场法国将军说过的一句话:“你是一位法国将军,为什么要让外面的美国士兵保护你?”如今,新加坡依然奉行全民皆兵的国策,而军事实力位于东南亚前列。
推行国家东西融合的李光耀,骨子里始终信奉着儒家文化。“如果想要一个社会实现良性运作,就必须考虑大部分人的利益,社会利益必须优先于个人利益。”这一观念,确实贯穿了李光耀整个执政生涯的治国理念。
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多数的社会,如何构建出清廉的政府和法治的社会,这很值得中国借鉴。
李光耀对1978年来访的邓小平说,未来大陆一定会成功。他的理由是,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很贫穷,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人做不到的,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
李光耀很看好中国,中国也没有被他错看。(支点杂志2015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