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黄俊 贾煜
摘要:基于战略、制度以及伦理的综合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92家食品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和来源。结果表明:市场对食品企业履行员工责任和公共责任的激励作用不明显,而制度压力和高管承诺对该维度的社会责任行为有显著影响;食品企业承担消费者责任具有多重动力,但市场激励的效果低于制度压力和高管承诺的效果。因此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基于满足制度要求和管理者主动承诺的表现,而非企业的战略打算。
关键词: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市场激励;制度压力;高管承诺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3.04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3-0015-04
以不同视角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来源,从而产生了多种观点。基于战略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是利益驱动的,企业行为均是从理性出发,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战略决策。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提出“要获益必行善”,即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目标、战略可以有效统一起来,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及其印象管理技巧,可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感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或声誉,最终建立起竞争优势 [1]。由于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和绩效增长,企业会受此激励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达到战略目标。制度理论认为企业是嵌入于制度环境之中的,一方面企业行为决策受制度环境约束,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一定策略来适应制度环境[2]。受这种视角影响的学者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对制度压力的回应,对强制性规定的服从,满足企业及高管对与身份和地位相适应的社会责任的需求,并赢得管理精英圈的认同[3]。而根据规范伦理学的观点,企业管理者的任何决策行为都有一定的伦理背景,其决定一件事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都会出于主观上的伦理考量。因而企业决策不仅仅由利润最大化动机驱动,对他人的义务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伦理的行为结果,是管理者价值观主导下的承诺。目前单视角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很少有文献将多种视角结合考察战略、制度和伦理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重要作用。Swanson归纳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理论上有三种动力:经济动机、消极义务以及积极义务[5]。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有工具性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遵从外在环境中利益相关者的压力,还可能会是基于帮助他人改善的主动承诺。但由于直接测定来源以及区分来源存在难度,使用代理变量又可能存在偏差,因而采用经验数据检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多种来源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基于食品安全问题展开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研究中,其探究来源的视角就更为狭窄。当前主流观点认为,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的动机主要在于声誉机制和政府监管。如果市场存在由于声誉机制而建立起来的高质量与高价格的均衡,那么在长期经营中,因维持高质量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企业将不会自毁声誉,也就无需通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上的质量安全问题[6],即完善的市场机制会激励企业提供安全食品。也有研究者认为,由于食品市场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食品企业往往存在利用信息优势对消费者产生欺诈的冲动,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不可能形成安全食品的供给,需要政府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直接干预[7],从而改变企业的行为决策,保障食品安全。因而食品企业的行为受其所嵌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环境约束,当监管威慑力度不强且守法的经济激励不足时,理性的生产经营者往往会选择违法行为。该领域研究一直忽视管理者的因素,虽然某些研究者认识到企业缺乏自律也是食品安全危机的来源之一,然而目前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给予支持。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①针对食品企业研究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可以为食品安全治理等政策设计提供重要思路。②融合多种视角考察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来源,并利用中国食品企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有利于识别转型期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从而更好理解其社会责任行为的规律。③采用成熟量表直接测定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以及各种来源因素,减少了使用代理变量带来的信息偏差,从而得到更为真实的结果。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市场激励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行为目标就是通过提高市场绩效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经营战略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从而达到盈利的目标。研究者认为如果企业基于社会责任为战略开展活动,并且能在市场上阻止竞争对手模仿这种战略,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市场竞争的门槛,从而获得非常的回报 [8]。同时社会责任表现能使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潜在消费者)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影响购买意愿,最终促进企业盈利的增长 [9]。因而企业为了实现其行为目标,可能会受到社会责任背后市场绩效增长的激励而履行社会责任。
食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积极回应社会责任要求,这会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及其品牌信任度,形成企业差异化战略,从而带来企业市场绩效增长,当这一机制产生作用并被企业管理者所认知,企业就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H1:社会责任行为带来的市场回报越高,食品企业就越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
12制度压力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制度理论认为,制度条件能够改变企业从事某一行为的收益和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动机和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没有企业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所在国家的制度约束决定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当社会缺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和监督机制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就没有动力去主动承担法律以外的责任。Campbell发现,在较强政府管制以及有良好行业自律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履行社会责任,在弱的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高或者顾客信任低),企业往往消极对待社会责任要求[10]。针对中国企业的研究发现,在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较低、法律环境更为完善以及要素市场相对发达的地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就更好[11]。
强制性要素、认知要素以及规范性要素形成了制度环境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循着特定的传导机制将制度压力传递给企业[2]。强制性要素以法律授权的强迫引导着企业行为,企业出于自己的利益遵守这些法律规章,不愿因为违背而遭受处罚。比如《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做出了规定,政府通过罚款或者吊销生产许可对食品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法律的强制约束和政府的严格监管对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了管制压力。以共享的价值观、信仰和认知框架为主要内容的认知要素会对企业行为产生模仿压力。食品行业中某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表现出在经营实践中由于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声誉效应、良好的政府关系,使得整个行业企业模仿而产生社会责任行为的扩散。规范性要素主要包括了经验法则和职业标准等,企业如果违反这些准则和规范,可能会受到失去社会资源、行业内成员歧视以及威胁到未来的经济回报等惩罚。企业界和食品行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共享观念和做法对食品企业行为决策的作用往往是根本性的。
H2:食品企业感知的制度压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
13高管承诺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但组织有可能主动超越他们的自利目的而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而这取决于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与社会问题上的认知。管理者利润最大化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往往是导致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因。Weaver发现组织行为受到管理者价值观的影响,高管的伦理承诺会让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责任压力做出反应,并推动企业具有更好的社会责任表现[3]。同时相比那些仅仅是应对环境压力才参与伦理项目的企业,管理者对伦理道德有高度承诺的企业会实行更广泛和深入的伦理项目,而不是表面的敷衍。因而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可能是企业自身认识到其对改进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从而积极承诺的结果。
H3: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承诺越多,食品企业就越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
2研究设计与样本
21样本与数据
本文的样本企业主要来源于与食品科学学院有合作关系的食品企业以及MBA学员中就职的食品企业。为了保障数据的可靠,限定访问对象必须是食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经过对收回问卷的审核,有效问卷为292份。这些企业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山东等地,上市企业占76%,其中外资企业79家、私营企业127家、国有企业86家。
本文使用量表测定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源因素及其行为本身。这种安排基于如下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决策主要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管理者对市场形势的分析、制度环境的感知以及自身的社会责任态度,都是将其价值观与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进行融合形成的自我判断,据此作出相应的行为。因而使用量表来测定管理者对外在环境的评价和自身态度的界定更能够直接体现出各种来源因素的作用,而使用代理变量可能会因为掺杂了其他因素而受到干扰。同时本文分析各种维度的社会责任行为,这种数据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
22变量测量
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考虑到食品企业履行消费者责任的重要性,本文借鉴Boal 和 Peery的量表[12],从员工责任、消费者责任以及公共责任角度考察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其中消费者责任行为表现为:生产顾客所需求的产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生产安全的产品。量表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的形式。
激励、制度与承诺:文献中几乎没有完整地测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各种动机的量表,大多数量表都只测定社会责任来源的某一方面。比如Singhapakdi构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重要性认知量表[13],一般用来测量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该量表中反映利益相关者观点的内容被广泛使用,并表现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部分内容同时包含了工具性的观点和规范性的观点。工具性观点反映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体现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动机,即市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激励。包括3个条目: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盈利非常重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的总体效益取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规范性观点则反映出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承诺,也包括了3个条目: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道义上的事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企业除了盈利,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制度压力的测定,本文借鉴Kostova和Roth的测量方法[14],从管制压力、模仿压力以及规范性压力三方面测定食品企业所感知的制度压力。由于原始量表的主题是关于产品质量管理,本文将量表扩展到社会责任的层面。比如:国家在保护环境、保障劳动者权益、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出台了必要的法律法规;同行的大多数食品企业都能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食品企业界普遍认为食品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本量表共13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的形式。本文将上述两个量表结合来测定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种来源。
23研究模型与方法
由于社会责任行为以及各种影响因素需要多个观测变量进行测量,同时分析社会责任行为与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即本文需要测度多个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以及潜在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因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来源。本文采用Amos190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路径分析,以此探讨推进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图1研究模型
3研究结果分析
3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达到了07以上,表现出较好的解释变异误差的能力,说明各量表有较高的信度。
本文采用的量表均为多人使用过的成熟量表,结合专家和被访者的意见,进行修改之后确定而成,因此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运用 SPSS190 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8,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值均在0001的水平下显著。社会责任行为量表中抽取出3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7116%。这3个因子分别为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和公共责任。社会责任来源量表中抽取3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7559%。3个因子代表了市场激励、制度压力和管理者承诺。因而各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32假设检验
运用Amos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对初始模型进行运算,运算结果显示卡方值/自由度为287,未达到显著水平,接受虚无假设,表示模型与观测数据契合。模型分析中未发现负的误差方差,所有的误差标准值比较合适。结构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1 所示,从拟合结果看,模型和数据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表1结构模型拟合结果
拟合指数数值卡方(自由度)905661(315)RMSEA0080CFI0916NFI0875GFI0871RMR0058表2显示了结构模型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H1只在消费者责任维度得到验证,H2和H3则得到了所有维度的证实。
表2模型路径系数估计结果
路径
制度压力与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以及公共责任的路径系数为正而且均通过t检验,表明良好的制度环境仍然是当前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同时制度压力对员工责任的作用达到了大效果水平(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以上)。而对企业履行消费者责任以及公共责任的作用为中效果水平。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并严格执行、行业的风气以及社会公众的期望对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是直接而巨大的。这一结论与多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高管承诺与3个维度社会责任的路径系数正向显著,即管理者在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主动承诺对推动食品企业履行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以及公共责任有明显作用,而且其影响均达到了大效果水平,大于市场激励和制度压力的效果。这印证了管理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同会将其内化为一种理念,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达到表里如一。因而企业自律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上的作用是需要非常关注的。
4结论与启示
实证研究表明:食品企业履行消费者责任具有多重动力,但市场激励的作用效果低于制度压力和高管承诺的效果;而食品企业承担员工责任和公共责任主要取决于制度压力和高管承诺,市场对该维度的社会责任不产生激励作用。如果从多视角来解释,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是一种满足制度要求和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而非企业的战略考量。
本文结论对当前推进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对食品企业行为监督主要强调市场的修复和制度的完善,而忽视了管理者的态度。根据本文的结论,对食品行业从业者的教育应该成为规范食品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在美国早期的化学局和之后FDA对食品企业的监管中,教育和咨询是主要的监管工具,其效果非常显著。教育与咨询的方式注重纠正而非惩罚,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或干预自由竞争的情况下,使企业既愿意也有能力服从社会责任要求。
参考文献:
[1]Porter M E,M R Kramer.Strategy and Society: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5:78-92.
[2]DiMaggio P J,W W Powell.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 Field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147-160.
[3]Weaver G R,Trevino L K,P L Cochran.Integrated and Decoupled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Management Commitment,External Pressures and Corporate Ethics Practi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539-552.
[4]阿玛蒂亚·森.经济学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Swanson D L.Addressing a Theoretical Problem by Reorienting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odel[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43-64.
[6]Shapiro C.Premiums for High Quality Products as Returns to Reput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98):659-679.
[7]Antle J M.Efficient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the Food Manufacturing Sector[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12):1242-1247.
[8] McWilliams A,Siegel Donald.Additional Reflections on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15-16.
[9]谢佩洪,周祖城.中国背景下CSR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64-70.
[10]Campbell J L.Why Would Corporations Behave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s?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3):948-967.
[11]周中胜.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12] Boal K B,Peer 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1of Management,1985,11(3):71-82.
[13]Singhapakdi A,Kraft K L,Vitell S J,et al.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Survey of Marketer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5 (23):49-56.
[14]Kostova T,Roth K.Adoption of A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Institutional and Relational Effec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215-233.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