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模式”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2015-04-20 06:14钟兴超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新加坡

钟兴超

摘 要:新加坡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建国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在短短的五十年里,新加坡政治上实行议会共和制,经济上通过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等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跻升成为与韩国、台湾、香港国家或地区并列的“亚洲四小龙”。笔者以为新加坡模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探讨新加坡模式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加坡;生存外交;实用主义

新加坡从1965年建国至今有五十年的时间,尽管新加坡建国史短暂,但是其在历史久远,新加坡可上溯自3世纪,据现有证据表明当时已有土著人居住于此,称该地为“蒲罗中”,该名称是已知对新加坡的最早称呼,意为“马来半岛中末端的岛屿”。自古以来新加坡就成为了中印及东南亚地区其他古国之间相互交流并进行贸易往来过程中用来双方船支停靠、修船的关键处,它还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货物交易进行转口的贸易港口。其处于印度洋、太平洋,即两大洋和欧、非、亚、大洋洲,即四大洲中,扼住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部,可谓地理位置极富战略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后,国力迅速增强,新加坡因其靠近赤道,海面辽阔,南北互有屏蔽,东西且有锚地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吸引了意图染指中、印及东南亚狼子野心的英方窥视。为争夺新加坡,起初实力及其它条件不成熟下,英方妄图以“自由港”的名义对新加坡定义,即告诫第三方:新加坡准许任何一方,包括中、法等运输商品途经该处且可免于关稅征收,将在该地进行转口贸易。所谓的自由港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是英国用来倾销工业品、垄断贸易市场的一种手段罢了。新加坡受到英国影响深刻,对于殖民统治亦激怒当地华人、马来人的感情,为实现共同愿望,新加坡民族意识激发,为此虽不同种族却背负共同使命的新加坡人展开了斗争,试图争脱殖民统治,二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及日本侵犯,英国不可能再一意孤行了。1946年英方推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关于未来宪法的声明》等奠定了新加坡未来的基调,即新加坡将以马来西亚一个州的地位存在。1963年加入马来西后却未能长久,至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独自建国。独自建国?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尚且不说国际社会的态度、马来西亚、印尼的仇视,暂且看新加坡人都认为其不可操作,新加坡资源匱乏,水资源仍旧需要马来西亚的供应,而马来西亚与其关系紧张,建国初的新加坡可谓内忧外患。那么新加坡是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下突围的,完成了民主化转型而经济上成功跻身为与韩国、台湾、香港并列的“亚洲四小龙”的。正因为新加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此,笔者从新加坡建国历程脉络的梳理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其政治、经济成就。

新加坡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治理这样的国家是以李光耀等領导人考虑的问题。促进种族和諧是新政府治国的核心,政局的稳定、廉洁、高效率的政府是治国的目标。新加坡确立了议会共和制,允许多党竞争。为此,以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为取得执政权就必須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选票。李光耀说:“他们对人民行动党如何能够做到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感到特別地的好奇”。人民行动党无微不至,使其获得了支持。在通过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人民的选票后,组建政府、职工总会和人民协会对全国管理,确立权威体制。在权威体制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获得了治国的权力。事实证明,人民行动党取得了成功,在数十年的努力下成功的将新加坡建设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社会秩序、高等教育和高水平的科技的现代化国家,经济上则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李文研究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成功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即:一、建立行政国家;二、党政合一;三、允许自由,但必須确立在合法的基础上。通过人民行动党的领导新加坡成为了现代化民主国家。除了政治上的成功转型外,其更为令人称道的恐怕是经济上的飞跃。

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宣布建国以来,经济腾飞从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国家之林中脱颖而出,其原因错综复杂,但必有规律可循。总结起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的地理位置及合時宜的国际形势

自古以来新加坡就成为了古中国和古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其他古国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并进行贸易往来过程中用来双方船支停靠、修船的关键处。与此同時,它还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货物交易进行转口的贸易港口。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使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国际大洋之间的航线中,扼住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部。正因如此才受到英方的窥视,经营发展了一个多世纪,至1965年宣布建国后为发展经济以人民行动党运用自身优越的深水港和地处海峡的咽喉,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并密切关注国际形势,顺应時势增减相关对外政策。如:越南战争;东南亚地区勘察石油、大力发展炼油业及世界主流发达国家转移传统工业等时期。

二、注重人才战略,大力培养新型人才和扶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至关重要,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新加坡政府每年至少在教育事业及科技训练等方面予以10%以上的财政补贴。这种重视教育,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兴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使新加坡人民素質普遍得到提升,以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新加坡能够在严峻的内外形势下并在短短数十年時间取得今天的成绩令人瞩目。尽管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確立了以经济建設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后通过三十余年的時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并获得了国际社会认可。以最近事件便可证明世界在逐步认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即2015年由韩国KBS电视台推出的《超级中国》这部共分七集的纪录片,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发展。摄制组走遍美国等20多个国家,以官员、学者、商人及民众的视野,观察中国为世界带来的改变。但是中国的未来道路依旧漫长,承认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的现实后就更应该正视他国发展过程中于中国有益的因子,其中新加坡模式的成功就具有典型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少华.论新加坡对马来新亚的外交政策.世界历史.2000年第二期.

[2]梁英明.新加坡“经济奇迹”浅析.改革与战略1991年第五期.

[3]王静.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经济研究.

[4]潘黎明.试论新加坡的政治独立与经济发展.世界历史.1992年第六期.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新加坡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现实与虚拟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实用主义的“古典”分野:在何种意义上?
——一个谱系学的考察与回应*①
新加坡的魅力
We Know Someone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