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2015-04-20 02:52陈超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要诀特长优势

陈超

寒假里,我抽空读了徐世贵的《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一书,收获颇多。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第七个要诀:个性。

真正的教学艺术都是个性化的。一个人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记得刚教书时候,我要上一堂重要公开课——《两小儿辩日》,我查阅了所有资料,把我认为好的东西都用上了,可是试讲以后,一位熟悉我的老教师却认为我这一节课大不如我平时的课。他直言说:“你大概是在资料中迷失了自我。”我一下子明白了,决定推倒重来,把课文里那些自己欣赏的东西作为我设计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课文,结果获得了好评。我从这件事悟出了这样的道理:真正的教学艺术都是个性化的,都只是表达自身潜力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人在精神漫游中所到达的境界。

个性是人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人最精彩的东西在个性里边,人的创造力藏在个性里面。个性潜能是可以开发的。开发个性潜能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增强个性意识,做你最擅长的,做你最喜欢的、最有信心的,做你相对资源最丰富的事情。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的教师太缺少个性意识了。许多教师来到了学校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学校,教材怎么写自己就怎么教,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表面看这是尊重别人,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但长此以往恰恰迷失了自己,丢掉了自己。自己的主见没了,自己的特长没了,自己的创造力没了。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一批上课靠《教学参考书》,布置作业靠《能力训练》的三靠教师。

我也细想了这个问题,教师缺乏教学个性也与我们多年的教研培训观念有关。共性要求多,个性尊重少。培训要教师千人一面;评课要求一个标准。如在以往的导课中,学校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理念来包办代替教师。较少注意去发现或鼓励教师的创新。而执教老师有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指导”,主动放弃了属于自身特点和有价值的东西。

教了二十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教学有什么特点?说不清,这不能不说是一些即将走下讲台的老教师的一大遗憾。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模式?一个重要方法和措施就是研究发现自己,打造自己的长处。一个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教师,不在于机械盲目地去照搬某一种权威的教学模式,而在于能博采众家之长,在广泛吸纳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例如在语文教学方法中,李吉林老师认准的是“情境教学法”;孙双金老师擅长的是“课堂辩论法”;于永正老师拿手的是“课堂表演法”;王菘舟老师出彩的是“情感体验法”。正是他们重视了开发自身的个性潜能和特长,使他们在教学艺术风格追求方面获得了成功。

教师要千方百计去挖掘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特长,发挥个人的特长。有的老师总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这要看你怎么看,你与姚明比个头,与李连杰比武术,与宋祖英比唱歌,与刘翔比百米跨栏,与赵本山比演小品,你肯定比不过。但你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别人在这方面能行,你可以在那方面能行。你努力几辈子并不可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你一辈子肯定有着至少在一个方面超过爱因斯坦的可能性。如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可能有自己的优势,如记忆优势、表达优势、朗读优势、人际优势、表演优势、书法优势、绘画优势、音乐优势,等等,关键是要能解剖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擅长绘画的就在黑板上画一画;擅长表演的,就带学生演一演;擅长朗读的就当堂示范读一读……自己的优势不就凸现了吗?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我备课有个习惯,拿到课题后,我总喜欢什么参考书都不看,什么人也不请教,自己先在心里构思,从目标设定到环节安排,从教法选择到活动设计等,予以全盘考虑,然后再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别人,进行对比分析,哪里我想到了,哪里我忽视了,为什么忽视了?别人的设计好,好在哪?不足的问题出在哪?即便是非常好的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特点?自己能否驾驭?长期地这样思考,极大地缩短了我成长的历程,提高了自己专业发展的速度。多年的实践让我感觉到,越想备好一节课,越是要做好博采后的对比和反思工作。在博采了众家之长后,再对自己的教学重新设计,这时,往往就能备出一节比较理想的课。

先做合格教师,再做优秀教师。先求共性发展,再求个性发展。教学有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得“一法”后兼及“他法”,先学“一家”后师法“百家”,然后融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像练书法一样,先“入格”后“出格”。这些观点皆是阅《十个要诀》后想到的。

猜你喜欢
要诀特长优势
矮的优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画与话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提升魅力有要诀
“四要诀”上好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