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启蒙阶段,特别是数学语言还处于建构阶段,说话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简洁性都不够。与此同时,高效课堂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由学生来组织和讲解”,这些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的周密性和准确性以及语言层次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打开思想心结,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学生不敢于表达主要有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由于个性差异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胆怯害羞、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例如,有的学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条理不清,语言不完整、不规范;有的学生则干脆站立低头不语。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本身,几千年来,尊师重教形成了老师的“权威”,师生关系不平等,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不敢交流;同时老师在教学上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对学生错误零容忍、只关照“优等生”等现象,加深了师生间的隔阂,致使大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在课堂内外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在课堂导入、小组学习、新知识的探索、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环节做到亲近学生,尽可能地实现师生间的“零距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懒说”的内在情绪和“怕说”的心理障碍。同时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小组建设,通过同伴互学,小组群学,由小组成员相互鼓励督促发言,并在班里总结自己发言的得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小着手,从易入手,抓住细节,精心挖掘,科学设计,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的训练机会。要注重让学生拥有安全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萌生表达的勇气,产生积极表达的兴趣,进而树立敢说的信心,养成敢说的习惯。
二、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学生乐于表达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很抽象、枯燥的数字游戏,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越大,就越想参与,思维也更活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生活为本,精心设计形式多样、趣味十足、喜闻乐做的课堂活动,创设轻松活跃的语言氛围,巧妙地把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亲历整个过程,并且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能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共同探讨,在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例如,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打电话”“我是小小推销员”“我是小小设计师”等多种趣味十足的数学生活情境,营造特定的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进行合理分组、分角色(让学生分别充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进行自我介绍与交流),创设了一种人文性很强的互动交流情境,引领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讨论学习,简单清晰地比较出几者的异同。
三、注重榜样示范,引领学生善于表达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必须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准确,同时还可以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模仿力很强,作为老师就更加要注意语言规范性,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因此,老师说话时必须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在教学时,要综合分析教材特点,找准教学重点,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不同表达策略,以语言的表达促进思维的活跃,做到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做到解答题目语言精炼简洁,坚持学生口述分析过程,训练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善于表达的目的。不管老师成为什么角色在课堂中存在,都别只当指挥家,要做一名示范者。学生不会的可以和他们一起做,做得不好的给他们提提意见,做完的耐心欣赏,鼓励他们归纳收获。亲力亲为,效果会更好,活动实施也会更加顺利,同时也可避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情。如用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宽为例。学生有一下难题:安全问题,卷尺易划伤手;教室都比卷尺长,需要第二次测量。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参与示范,会让学生更注意卷尺的安全使用,也会让学生第二次测量有了方向和方法。
四、安排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学会表达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在问题解决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玩”的操作活动,引导每个学生在“玩”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组织学生小组动手操作,通过折叠、剪拼、测量等方法,组织每个学生“仔细看”“用心想”“认真比”“大胆说”“专心听”,采取自我表述、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全班评析等语言训练形式进行全面探究,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操作过程,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拓展学生的论证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然后,组织学生全方位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如此一来,学生边看、边想、边做、边说,使眼、手、心、脑、口、耳共同参与,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五、以语误为契机,转为良好语言表达
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大难点。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训练他们的机会。犯错,对,就是犯错时。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小孩子,但是你们知道吗?小孩子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精力是最专注的。当然这时候他们也愿意张嘴说。所以培养学生敢说、肯说、会说,从这一点入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正都要说服教育,不如让学生自己说说整件事情的因果,并让他们为自己犯的错找找“正规”理由吧。约定:犯错时可以不惩罚你,但必须为它找3个理由。并清楚的说出来。过关为止。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给他时间请教同学,或是和家长沟通。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也多了一点交流。我知道针对这一点会有很多人提出异议,认为是纵容孩子逃避现实,为自己犯错找借口。但是人是活的,老师、家长应该明白在事后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至少承认错误和道歉,我认为也是一种“正规”理由。关键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改正。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做起,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