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是中俄良好合作的基石

2015-04-20 04:56陈卫东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俄油气普京

互信是中俄良好合作的基石

陈卫东专栏

现任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6月,我去俄罗斯参加第12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大会,会后接受了一位彭博社记者的采访。这位俄罗斯女记者极为关注中俄油气合作的进展。7月,上合峰会结束后,该记者给我发了封邮件:“这几个月中俄高层领导互动频繁,但没有签署任何油气合作合同,9月普京访华,是否是今年中俄签署重大油气合作合同的最后机会?”在俄罗斯,像这位女记者一样迫切希望中俄油气合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在美国、欧洲强化制裁和低油价的大环境下,普京整个“东向战略”迫切需要中国市场和中国投资。

回顾过去20年来中俄油气合作历史,很长一段时间是“只开花不结果”。2011年,1500万吨中俄石油管道建成是中俄油气合作中至今为止最重大的实际成果。2014年,双方签署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迄今为止最重大的在建油气项目。

最近五年是中俄油气合作既开花也结果的五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持续增加,去年较前年增加30%,约占中国年石油进口总量的11%。可以预期,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的数量和比例还会持续增加。尽管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和LNG还未被输送到中国大陆,但正在建设和已经投资的天然气合作项目以及多个在谈项目都是世界级的。虽然目前中国天然气市场增长放缓,但仍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

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潜力最大,但市场价格的承受能力并不高。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天然气与电力是高度可替代的能源燃料,消费者对天然气价格极为敏感。从理论上讲,中俄在天然气资源与消费上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两国不论在国家或是企业层面对此都有高度共识,但就实践角度看各方分歧仍然不小。

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保障能源供给是政府和石油央企的最优先目标选项。现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等则是中国能源最为优先的目标选择。作为最大资源出口国,俄罗斯石油工业的战略选择与市场布局与中国极不相同。当中国石油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全方位“走出去”寻求油气资源时,俄罗斯正在享受欧洲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增长的石油天然气价格。彼时俄罗斯油气资源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天鹅肉”,用“十年追求一无所获”来形容中国企业的失落并不为过。

但过去一年油价下跌过半,加之欧洲制裁,俄罗斯油气向西出口阻力重重。前苏联遗产消耗殆尽,新区新产能建设乏力,东方市场增长减缓。“欲乘东风,中国优先”成为普京极力推进的“东向战略”。

9月,只在北京停留48小时的普京还给俄罗斯带回20多个项目合作协议与框架备忘录。伊戈尔.谢欣表示,这些协议潜在的投资额度会超过300亿美元。上述女记者的“猜想”成真了。但另一俄罗斯驻华记者对普京此行的成果并没有太多兴奋:“数量不算多,价值不算大,虚的不算少,落实不容易。”

对此,我有同感。过去20年,中俄油气合作的同步性一直不太好,即使像“东线管道”如此重大的协议执行中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中俄油气合作目前进入了既开花又结果的良性互动阶段,但合作企业间的互信度仍然不高。提高两国油气工业合作的同步性和执行的确定性,仍有待于增加中俄两国各个层面的沟通交流。增进了解,才能增加互信。互信是中俄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石。

责任编辑:赵 雪

猜你喜欢
中俄油气普京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