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
难以相信。林青霞都六十了!
今年(2014年)11月,林青霞将满六十岁,一个甲子,这让我有些难以置信。一次在香港,董桥约几个朋友吃饭。她来得最晚,莆太太说:“我在街上看见她了,人家还在买衣服。”
等啊等,等来一阵风。林青霞穿一件绿色连衣裙,双手扯着裙子,跳着舞步,转着圈儿进来。然后,举着三根手指,得意道:“三百块,打折的!”
董桥瞥了她一眼,说:“谁能信,这个人快六十了。”
吃饭时,她又催快吃。说:“我要带愚姐逛街。”
啥味道都没吃出来,就跟着她跑了。到了一家成衣店,我看中一件白布衫,又见到出售的袜子不错,有各种质地、各种款式。我拣了两双黑的,她挑了红的和绿的,我接过来一看,这不正是“惨绿愁红”嘛。这袜子,咋穿?她穿。
端详她那张几乎找不到皱纹的脸,想起董桥说的那句:“谁能信,这个人快六十了。”
11月3日,是林青霞六十岁的生日,而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她的第二本书《云来云去》,以上这段文字正是出自章诒和为她写的序里,短短几段话,似乎也可以一窥林青霞的“穿衣经”。
做了一辈子美女,林青霞自然对穿衣有所心得。从1980年开始她有了自己的造型师张叔平,在此前所有的电影造型,都是由她自己一手包办的。她是那样有性格的女明星,这也反映在她打理自己的穿着上。时尚圈所流行的复古装扮,在林青霞年代她已亲身示范过,她的人生既像一部电影,又像一本时装书,演着一出流芳颂。
她穿着清纯的校服走进了电影《窗外》,西门町流连的小女孩在电影上映后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她比玉女还要清纯,从此有了头衔叫“大美女”。她的心定格在穿百褶裙白袜子的青春年纪,保有着独有的纯真心境。
演了一百部电影,戏里戏外变幻角色,在2011年出版的散文集《窗里窗外》中,可以看到生活中林青霞的样子,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即使现在看来有些老土的造型,也因为她姣好的容貌变得不再俗气。
这位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人演绎了很多英武的形象,在她的书里也能看到戏外同样类型的打扮。上世纪70年代剪裁流畅的小洋装、印花元素被赋予林青霞的气质,穿上西装的她像极了女公爵。
与其说是林青霞预言了时装,倒不如说在她的年代,她比其他人更有条件选择适合她的服饰。
作为女明星始终都与美脱不了关系,然而林青霞可能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美成就了一个传奇,尤其在这个什么都不再惊奇的年代,是那时的人文背景让女明星看起来都像星星一样璀璨,绝非现代PS技术所能比拟。
从文艺爱情片到武侠片,林青霞的电影角色是她的事业轨迹也是人生轨迹,忧郁的少女角色与男性化的扮相恰好能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当复古怀旧的潮流与过往的青葱岁月重叠,她忽然就代表了当下的流行。
林青霞曾写过一篇散文《云想衣裳》,描述道:
“我这一生中许多时间花在衣柜里。女孩子都喜欢穿漂亮衣服,我从小就爱把衣柜里的衣服拿出来东配两配,配出一套满意的服装,就对着镜子扭来扭去地跳起舞来。
小时候喝喜酒穿的裙子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到了初高中,会自己买布请裁缝照着服装杂志做。高中毕业签第一部戏拿到定金两千元台币,第一件事就是逛委托行。那时候在台湾还没有什么名牌,要买漂亮衣服就得到委托行,那儿的服装都是舶来品。
七十年代拍的时装文艺爱情片,戏里的服装都得自己准备,一年拍十几部戏,服装需求量很大,一有空就得逛街买衣服。导演说明天准备十套衣服,晚上就在家把一套套衣服、鞋子、包包配好。
1975年到意大利罗马拍《异乡梦》,演员一休息就上街采购,个个大包小包地搬回酒店,所以那部戏的服装特别时髦。八十年代拍港产片《爱杀》《我爱夜来香》等,才开始有美术指导,由张叔平设计戏服,从此我戏里戏外的服装品位才大大提升。”
“我们一家四位女性,我和三个女儿,四个人鞋子号码一样大。我的鞋子、包包她们有时都用得着,有的衣服我们四人轮着穿。我嫌小了就给大女儿嘉倩,大女儿穿腻了给二女儿爱林,小女儿言爱贪舒服,最喜欢穿旧衣服,也不介意接四手货,所以现在还可以在小的身上重温我二十年前的衣裳。最好笑的是,有一次二女儿背着一个很小的黑色Hermes凯利包,她爸爸最不喜欢女儿奢侈,问她哪儿来的,大女儿嘉倩回答:“是爸爸以前送给妈妈(张天爱),妈妈送给我(邢嘉倩),我送给姨姨(林青霞),姨姨送给爱林的。”
现在这个包变成了古董,有一次在连卡佛百货公司看到一模一样的包,价格竟然升了十几倍。
三个女儿都俭朴,从不爱穿名牌,穿着随意在街边买的衣服也很开心。
她们三个小时候最喜欢逛我的衣帽间,衣服、鞋子、包包、围巾、皮带、太阳镜、首饰,样样都拿出来试,两个小的最爱换上我的衣服,踩着我的高跟鞋,戴上太阳镜对着镜子又唱又跳,兴起时跑到走廊学模特儿走台步,我则充当摄影师要她们向我飞奔,捕捉动感的画面,那是我们母女最温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