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少拉
爱分地域
◎ 潘少拉
美国东部的爱情实际至极:等级分明的新英格兰从高中就开始给人贴标签,精英和屌丝井水不犯河水,自费读私立大学的姑娘跟拿奖学金的穷小子在一起似乎就是异类。在《欲望都市》里,律师和出租车司机的组合几乎是天方夜谭。曼哈顿投资银行前台的小职员约会后台主管都得用“临幸”来形容。
而在传统的中部,保守和忠实成了爱情的标签。我的一位住在农场天天开皮卡来上班的同事,娶了自己家隔壁农场主的女儿,两人从小一起套牛、套马,长大了,顺理成章地“套”在了一起。乡村音乐里的爱情简单又质朴,很多人似乎笃信,这婚嘛,结了就不能用来离。全职太太是个非常合理的设定,职业女性下午三点下班回家照顾孩子也是顺理成章的。
到了西岸,爱情变成了金门大桥上的雾气,不但种族、年龄、职业的界限消失了,甚至性别的概念也模糊了。情侣的颜色是混合的,年龄是让人疑惑的。在宜家,见到两个爸爸带着儿子逛街也很正常。有大量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人搬到加州,也有不少加州人因为受不了如此开放的文化逃离加州。移居德州的加州同事愤慨地告诉我,加州根本不是美国;也有搬家至加州的德州同事告诉我,加州才是最有美国民主精神的地方——爱情是民主的,婚姻是自由的。
而北京的爱情呢,大多是做着“北京梦”的小镇青年的。人和人以各种方式相遇——在学校里借本书,乘公司电梯,买麻辣烫忘带钱。爱情这事儿看起来随意极了,很容易找到,又很容易丢。于是,离家千里的寂寞,赌上青春的倔强,痛彻心扉的绝望,还有你那轻描淡写的叹息,都由一个曾经的陌生人翻阅,然后洒在没有尽头的雾霾里。
你还记得在你的小镇里,爱情是怎样的么?当一个小镇的姑娘到了大城市……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摘自《看天下》2015年第4期 图/张瑞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