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飞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从海洋文学的视角解读《海狼》
巩飞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海狼》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从海洋文学的视角解读《海狼》,聚焦海上探险经历以及一系列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能够揭示作者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洋意识、“奋发向上、完善自我”的海洋气息及其通过人物叙述所赞扬的海洋精神:拼搏、冒险、奉献与包容。
《海狼》;海洋文学;海洋意识;海洋精神
杰克·伦敦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备受关注的作家。其代表作《海狼》一经出版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海狼》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海洋探险,以此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海狼》的问世也掀起了一股文学研究的高潮。尽管《海狼》是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往的学者却多侧重于研究小说所蕴含的的自然主义、生态主义和人性的善与恶等方面,鲜有人对其海洋文学的特点做系统的阐述。本文试图从海洋文学的视角阐述《海狼》所蕴含的海洋意识、海洋气息和海洋精神。
海洋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被确定为一门学科,其外延与内涵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以海洋为活动平台,展现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的作品。第二,以海洋为叙述对象或陪衬背景,反映海洋、人类自身及人与海洋关系的作品。第三,具有鲜明海洋特色和海洋意识、高扬海洋精神的文学作品(在2008年中国宁波召开的国际海洋文学会议上,与会专家就“海洋文学”的内涵和外延达成这样的共识)。《海狼》这一海上题材的作品从创作背景到故事内容再到故事所渲染的主题无不与海洋息息相关,可谓海洋文学作品的典范。
海洋博大精深,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孕育着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仅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也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海洋是文学创作的载体,文学创作又丰富着海洋文化。《海狼》这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伦敦“最有力的一部书”[1]。无论是从作者创作时的海洋意识、故事所展现的海洋气息还是作品所歌颂的海洋精神,这部小说都完美地展现了海洋文学的特点。
杰克·伦敦自小在水上漂泊,在雪原跋涉,生活经验极其丰富。据欧文·斯通在其《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2]中的叙述,伦敦早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便独自驾驶一艘小船冒着暴风雨,驶过旧金山湾。他还曾驾船去旧金山湾偷养殖户的蚝,参加水手们最野蛮的活动,烧别人的船只,打架酗酒。海上探险时的艰辛与痛苦使之意识到生活的目的是在粉碎障碍、战胜挫折中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总是喜欢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描写外部环境给他们的命运带来的改变以及他们适应恶劣环境的过程。这些经历和感悟是他创作海洋小说的宝贵资源。值得一提的是,他十七岁时的经历为《海狼》的创作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伦敦十七岁时在一艘名为“索菲亚·萨泽兰德”的三桅船上做水手。该船以捕猎海豹为业,其作业路线在日本海和白令海峡一带(这与“魔鬼”号的航线是一样的)。他们在途中残酷地宰杀豹群,把豹皮用盐腌起来,尸体抛入大海喂鲨鱼。这样的屠杀长达三个月,手段极其残酷,以至于作者后来回想此事时,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海狼》这部反映美国当代伟大的海洋小说就是作者以自己在“索菲亚·萨泽兰德”号上的冒险遭遇为基础创作的。杰克·伦敦的海洋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海洋的描绘,也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探讨。《海狼》的创作背景体现了海洋文学的特点,小说中景物及人物散发出来的海洋气息凸显了这一特点。
以海洋为背景或以海洋为叙述对象或直接描述航海行为以及描写海洋生活来反映海洋、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文学作品,就是海洋文学。《海狼》这部文学作品以海洋为背景,通过海上一系列的探险经历来反映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海洋的自然本性孕育着人类的人性品格,人类性格的形成也多半是环境造成的。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海狼》与同时代的美国海洋文学作品一起代表了当时美国海洋文学发展的一种新变化,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现实。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自己,人类潜在的兽性意识被激发出来,以野蛮的方式进行生死搏斗。《海狼》中,人与自然的斗争主要体现在船长拉森身上。拉森自幼生活在海上,长期受人欺凌,这也磨练了他健壮的体格和强大的心智。在他的意识里强大就是正确,强者王侯败者寇。大自然的神秘、变化莫测并不会让他退却,反而激发了他与之搏斗的激情。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他异常兴奋,觉得这是人生中最伟大的时刻。哪怕暴风雨把船只撕扯成了碎片,他也能镇定地指挥水手把巨大的主帆撑起来。当拉森战胜风暴时,韦登也不禁感慨“他就是人世之神,他玩弄着风暴,把扑上来的浪头甩掉,凌驾于波涛之上,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3](P68)。拉森身上展现着征服自然地力量,然而他最后却头痛而死,这也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应有的归宿。
海洋文学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争斗中,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在《海狼》中人与人之间冷淡、敌对。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每个人为了生存都不择手段地残害他人以保护自己。在与人为敌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人性、没有道德更没有关爱,到处充斥着残暴、野蛮和血腥。生存权的惨烈争夺使人类意识的精神、情感、道德显得苍白无力。这一点在拉森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认为“在只能容许一个生命存活的地方,上帝却播下了数以千计的生命,所以生命就要吃生命,一个生命就要吃掉另一个生命。直到最强、最贪婪而又最野蛮的生命留下来为止”[4](P49)。拉森如野兽般凶残、冷酷、毫无人性,不择手段地奴役、压迫他人,企图控制他人的意志;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水手们拳打脚踢,甚至残打致死;为了保住舢板不被狂风巨浪卷走,他不惜牺牲一个水手的性命;生气时就拿绳子将厨子托马斯拴住吊在海里出气,害得托马斯被鲨鱼咬掉一条腿;为了夺取海上霸主地位,与自家兄弟反目成仇。拉森甚至连死人也不放过,残忍地将前大副的尸体扔入海里任鲨鱼厮杀、抢夺。在自己众叛亲离、奄奄一息的时候拉森还企图放火让凡·韦登、莫德和“魔鬼”号同归于尽。其实,不仅是拉森,“魔鬼”号上的其他水手也都充满着野性。这艘船就是“一个独身者的聚舍,粗暴地互相间倾轧”[5](P129)。在拉森的专制统治下,每个人的兽性意识都被激发出来。托马斯经常拿刀威吓凡·韦登,让他言听计从。韦登也以刀对刀,以暴还暴。约翰逊在被拉森痛打一顿后将好事的厨子痛打了一顿。水手们因不服拉森的统治,将其和大副扔进海里。在“魔鬼”号上,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要想生存,必须争斗;要想生存,必须残忍。只有征服另一方,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暴力成了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恶劣的环境使每个人都丧失了人性。然而,这种斗争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就像拉森,最终众叛亲离、头痛致死。这也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应有的归宿。因此,人只有完善自身,才能实现自救。
海洋精神是指海洋族群的胸襟禀赋,海洋族群的海洋精神。包括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以及放眼四海的广博胸怀,勇立潮头的冒险精神,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放手一搏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在《海狼》中,杰克·伦敦有意识地将美国19世纪中期带有明显进步色彩和积极作用的浪漫主义与当时美国人民追求社会前进和崇尚个人奋斗精神以及向往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海洋精神赋予“超人”拉森。拉森自学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识,练就了精湛的航海技术。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在大自然面前自信勇敢,面对风浪毫不畏惧,这一英雄形象迎合了美国人的奋勇冒险心理,成为当时美国的精神象征。这种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美国人的意识,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时的美国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正大肆地开发边疆以获取巨大的财富。他们爱冒险﹑不满足,挑战越大就越能激发他们的兽性意识,开发他们的潜质。杰克·伦敦一方面讴歌拉森身上的这种海洋精神,另一方面又谴责暴力行动,因为暴力带来的是残暴、血腥和痛苦。这种残忍的、极端的兽性意识最终走向灭亡。
《海狼》不仅揭示了海洋精神,也倡导海洋文明。小说中人与大海的斗争归根到底是人的本性和海洋本性的斗争。大海恢宏壮观、浩瀚深邃,拥有崇高的灵魂。而以拉森为代表的一类人自私、贪婪。小说里的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品质,如海洋宽阔包容的崇高灵魂与拉森狭隘的个人主义始终是矛盾的,这是人与自然冲突的本质。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有超自然的力量,以为自己能主宰大自然。这种不平衡心理带来的愚蠢行为给大自然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人与自然的不平衡状态仅仅靠一方超越另一方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相互包容,才能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斗争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人与自然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要靠相互包容、相互体谅才能和平共处。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人与人之间不存在谁凌驾于谁之上,也不存在谁主宰谁,他们是一个同前进、共后退的群体。只有和平共处,才能实现自救,共同进步。拉森和韦登身上所展现的正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极端的个人主义注定失败,只有完善自我才能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实现灵魂上的自救。
《海狼》以海洋为背景,以海洋探险为素材,反应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海洋文学的代表作。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海狼》与同时代的美国海洋文学作品以其代表了当时美国海洋文学发展的一种新变化,它反映了人类的生存意识,传播了海洋文化,颂扬了海洋精神。从《海狼》与海洋文学的关系可以看出海洋与文学密切相关,海洋是文学的载体,为海洋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学是海洋的延伸,文学的发展丰富了海洋的文化底蕴,推进了海洋文明的发展。毫无疑问,文学与海洋文学相辅相成的深远意义,还有待学者深入研究,但从海洋文学的视角解读《海狼》,却可以使读者对《海狼》及海洋文学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1]程星.《海狼》——杰克·伦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J].苏州大学学报,1983,(2).
[2]欧文·斯通.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M].董秋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杰克·伦敦.海狼 [M].戴欢,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London Jack.The Sea Wolf[M].Airmont Publishing Company,inc,1965.
[5]London Jack.The Sea Wolf[Z].New York Bantam,1960.
(责任编辑:朱 斌)
Analysis of The Sea wo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a Literature
GONG Fei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The Sea Wolf is one of Jack·London’s classic works,bying analyzing this novel from a perspective of sea literature,focusing on maritime explore experience and a series of contradictions of humans and mather nature,the author displays his sea realization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as well as the sea breath of “strive to ego perfection” and the sea spirits praised by characters’ narration,namely attempt,explore,devotion and forgiving.
The Sea Wolf;sea literature;sea realization;sea spirit
I106.4
A
123(2015)02-0061-03
2014-06-21
巩 飞(1992-)男,安徽宿州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