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

2015-04-18 10:50于子建辛东亦
警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安机关民警心理健康

于子建,辛东亦

(1.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省公安厅,吉林 长春 130051)

浅谈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

于子建1,辛东亦2

(1.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省公安厅,吉林 长春 130051)

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工作需要由单纯的心理健康维护向全面心理建设转轨。要从公安工作全方位、公安民警从警的全过程着手开展心理建设,形成研究体系、教育体系、服务体系和研究平台,为公安机关发展服务,为民警快乐从警服务。

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心理健康

“心理建设”一词最早见于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所著的《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这是孙中山在1917年至1919年所撰的《建国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著作中,孙中山把自己的革命经验和教训提高到认识论上来加以概括和总结,指出“必须大力倡导知难行易说,以破人们心理上的大敌”,这样就把心理建设提到革命的首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在物质建设日见成效的同时,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滞后的问题不断显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建设又重新被人们提及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特别强调心理学要为社会实践服务。[1]中国科学院学者指出,心理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国家发展过程之中。[2]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迫切现实需求。[3]这里所谈的心理建设是指国家层面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教育指导与管理服务。心理建设主要包括研究体系、教育体系、服务体系和心理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如果心理建设是一棵树,树的基础就是心理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树干就是心理建设的研究体系,树冠就是心理建设的教育和服务体系。[4]

一、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含义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5]公安机关作为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机器,其心理建设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基层公安机关主要指承担执法服务职能的市、县、区级公安机关,它是构成公安机关的基本战斗单位,承担着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主要职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是指借助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由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对公安工作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侧重于教育指导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科学选拔人才,最大限度提高民警心理特质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训练,培养民警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和积极心态,提升心理承受力和职业技能;全程关注民警心理发展,及时发现和解决基于工作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维护民警的心理健康,为广大公安民警提供战时心理支持与干预,进而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其中,既包括一般性的心理服务工作,又要符合公安机关自身的特殊要求;既要开展团体性心理教育训练,又要注重个体心理咨询和疏导;既要维护民警平时的心理健康,又要开展战时心理干预和心理防护。涉及内容广泛,任务繁重。要做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必须善于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充分考虑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基层公安机关的实际,使心理建设与基层公安机关所担负的任务、所处环境相适应,与公安机关优势相结合,增强心理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其应有价值。为了做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工作,要解决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基本内涵等问题,这有助于把握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升层次和水平。以2014年9月黑龙江省发生的在押嫌犯从看守所脱逃事件为例,制度不可谓不全,设施不可谓不足,但是执行制度者的懈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研究表明,刑事警察的个性品质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的平均值高于监管警察,而在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怀疑性、独立性等因素的平均值低于监管警察。刑事警察和监管警察在个性方面的共同点是较低的有恒性、较高的怀疑性和实验性,刑事警察和监管警察个性的不同点是刑事警察表现出更大程度的敢为性、幻想性,监狱警察则表现出更多的聪慧性、怀疑性。[6]基层公安机关在安排这两个警种的工作人员时,就必须考虑个性特征与岗位需求的匹配,这样才能人尽其才,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避免黑龙江省出现的这类问题。

二、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现状

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是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绝大多数公安民警在基层公安机关工作,其心理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建设水平,事关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生成,决定公安机关履职尽责的能力。相对于部队、教育等行业,公安机关心理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对许多基层公安机关来说,心理建设还是一个新事物、新领域。虽然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心理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多数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还没有落实。据调查,某省73个市、县、区级公安机关,仅有1个正式列入编制的心理机构,专职心理人员只有3人。全省近年来先后招录100余名心理学专业人才入警,目前真正从事心理工作的微乎其微。调查问卷显示,96.5%的民警都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不良反应,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心理不良反应的原因,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不知该向谁求助,也不愿直面现实问题,回避、退缩等消极应对方式占主导地位。各地建立的一些心理咨询、心理减压机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心理健康工作与民警需求脱节的问题。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的心理工作多数还是围绕心理健康做文章,采取开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目的是应对已经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作为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开展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毋需置疑。但是,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基层公安机关的心理工作不能简单停留在应对和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上,而应该从公安工作的全方位、从公安民警从警的全过程、从基层公安工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对民警心理进行研究、规范、培养、管理、维护,也就是开展心理建设。

三、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意义

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提升广大民警的职业心理素质,维护民警心理健康,应对一般问题和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影响,促进民警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战斗力。几乎所有公安工作需求都与心理建设有关,如岗位设置、职责划分以及警察的选拔、任用、训练、教育和绩效评估,还有公安工作的心理环境、执法能力、队伍管理等。

(一)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心理学要为社会实践服务,这为抓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重视公安机关心理建设,维护民警心理健康,培育民警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公安部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部领导曾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家庭环境对民警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警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努力促进和实现民警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公安工作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要大力加强民警的技能、智能、体能、心理和作风纪律等各方面的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培养民警过硬的心理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要解决民警的现实心理问题,要在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民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增强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心理建设是促进民警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公安机关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心理建设,能够使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一致起来,使推动公安队伍建设与促进民警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根据形势需要,在继承、发扬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建设优良传统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建设,使公安队伍管理与建设措施符合公安民警的思想规律和心理需求,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

(二)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是公安机关履行使命的客观要求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激烈变革,个体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不可避免,造成心理问题增多,这是所有国家和社会制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出现心理问题的人逐年增多。公安机关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和平年代职业压力最大的群体。随着公安机关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公安机关建设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广大基层民警要经受艰苦和危险的考验,经常直面流血牺牲,心理负荷明显增加,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民警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统计显示,2006年至2010年,全国共有2 182名警察因公牺牲,首要原因是劳累过度,因劳累过度而在工作中猝死的人数达到1 029人,占牺牲警员总数的47%。“过劳死”的警察平均年龄仅有45岁。从警种分布看,派出所民警、交警等基层一线民警猝死人数较多。[7]巨大压力带来的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民警健康的重要因素,成为公安机关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如果对基层民警面临心理问题、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不能及时疏导和调节,民警很容易陷入苦闷、迷茫的心境,导致心理失调,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下降,直接影响民警身心健康,影响公安机关建设的科学发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做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工作能有效解决民警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基层公安机关民警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很难把它们完全、绝对地分割开来。例如,一名民警因为职务晋升缓慢而存在着严重的烦恼。这种烦恼作为一种情绪反应是心理问题,因而需要心理疏导。但他的烦恼与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有关,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还应当着力解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使其能够正确对待个人的职级待遇。这个例子说明,人的思想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思想必定伴有一定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却不都是受思想支配。人的行为受政治观点、道德观念支配,同时受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影响。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心理建设,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能够从更深层次了解民警的认识、情感、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情况,能够把教育深入民警的内心世界,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把心理科学运用于公安机关思想工作中,是增强思想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基层民警出现的一些认识、情绪和行为不正常现象,有许多是心理问题造成的。如果单纯从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上找原因,把依靠心理疏导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来处理,忽视心理疏导和矫治,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进行训斥甚至处分,这本身就是不良刺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加重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抵触情绪或心理疾病,甚至酿成恶性案件。

(四)做好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工作是增强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有效措施

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有赖于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公安队伍战斗力的生成关键是警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则是警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构成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没有政治问题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战斗力,心理建设出战斗力。在突发紧急警务活动中,个别民警出现惊慌、紧张和恐惧情绪,判断失误,处置失当,都与心理素质不过硬有关。某地派出所所长在出警时遇到战友被歹徒袭击致死的突发状况,持枪在手的他虽然意识到要向歹徒开枪还击,但是由于瞬间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陷入意识狭窄状态,他忘记了枪膛已经上好子弹,连续拉动套筒,意图上子弹。结果枪膛中的子弹接连跳出,错失击毙歹徒的良机。究其根本原因,是该所长职业心理素质存在问题,没有突发紧急情况下使用枪支的经验,日常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在实战状态下运用枪支的能力太差,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此类问题不是民警个人能够解决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实战化警务技能训练,提升民警的职业心理素质,加强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使民警具备应对和控制各种突发的复杂局面的能力。民警日常的执法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心理建设,基层公安机关的心理建设对保持高昂士气、增加凝聚力和提高战斗力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

基层公安机关业务繁忙,人员众多,队伍管理难度大,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其中,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在基层公安机关,作为执行者的公安民警对制度的理解、认同、遵从、实施状况决定着规章制度落实的程度,也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管理水平。强化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就是要考虑执行者的心理特点,从执行者角度思考问题,能使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具备可操作性,执行者也就更加乐于主动落实规章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基层公安机关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许多问题的发生都与民警心理素质不高或不良情绪逐步郁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有关。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安全、稳定。2006年3月17日凌晨,香港尖沙嘴警署两名巡逻警察遭到一名持枪男子袭击。两名巡警一死一伤,袭警者也被牺牲的巡警在死前击毙。经调查,袭警者徐某某也是一名香港在职警察,时年36岁。事后调查证实,徐某某还涉及另外两起杀害警察和保安的案件。徐某某个性张扬,非常乐于显示自我,服从性不佳。他曾多次参加晋升考试,偶尔还名列前茅,但是他被香港警察心理服务机构判定有“性格缺陷”,不宜晋升,因而失去自认为势在必得的高级警职。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与干预,徐某某把失败归咎于香港警察体制不公平,先后三次杀死两名警察和一名保安,杀伤一名警察,酿成香港历史上最惨重的警察杀害同事的惨案。

综上所述,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建设对于公安机关科学发展,履行神圣使命,提高公安民警心理素质,提升队伍战斗力,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彭波.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1).

[2][3]傅小兰.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求[N].科技日报,2014-09-07.

[4]周恩来.在公安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11-05.

[5]罗非.促进心理建设的布局与举措[N].科技日报,2014-09-07.

[6]王飞,邹舒.刑警与监管民警的个性心理特质比较研究[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7]BBC.“过劳死”成中国警察牺牲主因[N].新华国际,2011-04-05.

(责任编辑:孙秀娟)

D631

A

1671-0541(2015)01-0041-04

2014-10-08

于子建(1965-),男,吉林九台人,吉林警察学院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警察心理学;辛东亦(198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副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警察心理学。

本文系吉林省公安厅2014年度科研项目《吉林省公安民警心理管理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16-2014。

猜你喜欢
公安机关民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