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梅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支柱,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制约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模式,但是研究发现,这两种培训模式容易出现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专业发展是近些年来得到广泛认可的模式,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校、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将专业化发展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当中、将专业化的学习渗透到教师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当中的困难。本文聚焦音乐教师这一群体,试图找出促进音乐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在掌握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做到时时反思、事事反思。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提的比较多,但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提法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要让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做到在备课的过程中心中有学生。传统的备课都有备学生的前期经验,也就是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在新授课中又需要学到什么,而单纯备学生的前期经验并不算作真正的心中有学生。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这样的反思: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需要的又是什么?如何把学生兴趣、学生需要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把课堂设计同学生的需要、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是教学生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教教师会的东西。实现学生不仅仅喜欢音乐而且喜欢上音乐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情操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地把教案实施出来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真实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回答问题的方式。音乐教师要真正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对自己的课堂及时作出调整。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作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切不可因为教案中不涉及而忽略或忽视课堂中的“突发情况”。
教学过程中眼中有课堂,也就是要求教师上课过程中时时监控自己的课堂教学,既保证不偏离教学目标,也能保证根据课堂现状作出恰当的改变,做到既把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蓝本”,又不完全按照教案来上,把课堂真实情况考虑进来,把学生的真实反应考虑进来,照顾到课堂的真实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积极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才能算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
教学后反思是音乐教师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思考。思考的内容包括备课与实际教学哪里出现偏差,偏差的出现是备课的原因还是课堂随机出现的状况,如果是备课的原因,自己在备课方面还有哪些欠缺和不足;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待解决的问题;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待改进的地方;学生课堂表现如何,课堂教学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堂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是不是需要改进。
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反思成功在哪里,哪些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失败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也要及时反思,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应该在什么地方作出改进。并把这些思考及时总结,集结成册,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够起到重大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与此同时,教师同伴指导这种形式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中小学中教研组和教研室的存在,使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师同伴指导。
音乐教师同伴指导有别于传统的教研组或教研室,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首先,同伴指导的人数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多个人,组成合作指导小组,小组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共同提高。其次,同伴指导小组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和灵活化。音乐教师之间可以组成合作小组,音乐教师和别的学科教师之间,音乐教师和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音乐教师和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音乐教师和校外专家之间都可以组成互助合作小组。再次,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地位彼此平等。参加互助合作小组本着自愿的原则,成员内部地位上彼此平等,不存在谁指导谁,谁更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这是互助合作小组最突出的特点。只有这样成员间才会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真正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合作小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互助合作的过程不涉及评判的问题、不涉及比赛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伴合作指导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课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不好把握的环节,课堂互相观摩、听课也是互助合作小组最经常采用的形式之一。对课堂教学进度的把握、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方式、教学机智的发挥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观摩听课的方式,把真实课堂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完善。另外,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色彩的把握,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音乐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把学生吸引进课堂、把学生吸引进丰富的音乐世界尤为重要。通过互助合作小组,观摩不同教师的风格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本人更快地找准自己的特色,从而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合作小组可以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尝试寻找解决办法,然后示范教学,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观察、课堂效果的反馈,不断检验、反复提出改进的方法。因为广大教师处于教学一线,就应该充分抓住这种资源优势,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机智。而同伴合作的方式进行示范教学,可以通过同伴之间及时反馈、及时研讨,促进教学问题有效、及时解决。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互助小组可以利用成员间地位平等这一优势来申请课题、共同研究。以互助小组的形式申请课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途径非常多,最有效的就是让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从课题确立之初就和自身教学紧密结合,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既能解决当时的问题,又能提供进行深入研究的思路,这样的良性循环过程,既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教科研的方法,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向纵深化发展。
其实无论哪种形式的合作,都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由于同伴指导的形式相较于教研室或教研组灵活程度较高,可以以学期长度为时间限制,或者以课题结题为时间限制,灵活自如,可以提高合作小组的工作效率,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专家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找出其中的优缺点,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交流探讨,梳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与专家的合作研究中受益,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兴趣,使专家引领从最初的要教师学,变为教师自身的我要学,从而形成自己主动寻求发展的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标旨在实现转变课程价值、转变课程结构、转变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方式、转变课程管理方式,这些转变的实现需要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持和一线教师的行动研究相结合。这就需要专家在深刻了解和把握音乐课程标准的内涵下,和一线教师充分探讨、充分交流,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自身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育专业应该把握基础教育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可行的思路。
现在的专家教研很多情况下是设计出一堂课来,教学准备充分完善、教具设计精致高端,设计好教师的语言,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个细节。看完这样的课总觉得整个课堂丰富充实,但是离真实课堂又有些距离。从而出现公开课有公开课的方法,日常教学有日常教学的套路,公开课不能有效引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真正体现专家的价值,发挥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应该是把专家教研引入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和老师们一起去探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专家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解决真实课堂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教师发现理论的魅力,发现理论的价值。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音体美等学科逐渐受到大众的重视,认识到其在培养健全人格学生中的重要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学科应该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这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研究聚焦于音乐教师的校本专业发展,把落脚点放在了“校本”上,目的在于使专业发展成为音乐教师的常态工作,让教师的日常工作为专业发展服务,让教师的日常工作秩序化、有序化,摆脱日常的杂乱和盲目,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探讨音乐教师的校本专业发展,才可以使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才可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化。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向明,等.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杜屏,申炜,郝保伟.对“北京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与行动研究”项目的评估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5]朱伟强.基于标准:课程改革的新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1B).
[6]李国霖.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与校本行动研究[J].中小学教育,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