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5-04-18 01:16高秀丽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上机织物纺织

高秀丽,陈 理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织物组织与结构》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织造方向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服务于纺织等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纺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现代纺织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纺织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可从事相关的管理、设计等的专门型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分析本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基础上,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析,提高了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织物组织与结构》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了纺织材料学、纺纱原理、织造原理等理论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织造方向高等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织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机织物分析、织物规格与组织、织造工艺、面料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小样试织等操作技能,并在“教、学、做”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织造生产工艺设计、实施和生产现场管理、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营销等岗位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 教学内容现状及改革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织物基本概念及分类、上机图与织物分析、三原组织及其织物、变化组织及其织物、联合组织及其织物、复杂组织及其织物、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和服用织物设计等。由于织物组织与结构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设计方法复杂以及实践性强,因此具有较大的教学难度。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往往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进行二次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加大实践知识的投入。

2.1 理论教学

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蔡陛霞主编的《织物结构与设计》,全书共5章内容,章节虽少,知识点很多,学时少,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要求和教材特点,以织物组织为主线,结合实物面料,重点突出,使学生初步掌握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原理知识,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与组合。

2.1.1 教学内容重组

《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内容中,上机图与织物分析排在织物组织与应用知识之前,在没有织物组织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上机图有一定难度,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织物组织与结构知识,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删减:绪论作为课程内容的引入,介绍本课程的背景知识以及课程的考核情况;第二部分内容为第一、二章内容的组合:上机图与织物分析这一章中第一节织物的形成及织物组织概述讲完,接着讲解织物组织与应用这一章的第一节三原组织及其织物,在学习和掌握简单组织的知识之后再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织物的上机图,接着学习第二章其他各节较复杂的组织;第三章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由于课程课时少,列为自学内容;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这一章理论性虽强,但内容少,学生较易掌握;第五章服用织物设计,设计性、实践性较强,结合实例及面料实物进行讲解;最后,在掌握本课程基本内容之后结合面料实物再学习第一章第三节的织物分析,并且增加彩色知识的讲解,学生更易接受。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形成简单明了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1.2 教学内容的更新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技术的进步,而织物组织与结构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及时更新授课知识,补充新技术、新知识。如,讲授特殊效应的平纹组织中,增加近年来流行的新型面料曲线布原理的讲解;阴影缎纹中增加人像明暗的形成;织物几何结构相中,引入十个结构相中间状态的结构相与经纬纱屈曲波高、细度关系的通用公式;另外在平时讲课过程中还增加了很多新型面料图片。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

2.1.3 教学内容的延伸

对教学内容的复习,传统的模式是单一的作业反馈,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我们采取了除作业之外的多种巩固所学内容的方式:有主题小组讨论和课外延伸阅读、课后小测验等。这些教学内容的延伸除加深对教材内容和课堂知识的理解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自信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复习。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延伸知识空间,使学生在大信息条件下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每年流行色发布,了解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观。

2.2 实践教学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对三年制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2年在校学习,再利用1年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织物组织与结构》作为企业顶岗实习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必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建立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去企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1 增加课内实验

如织物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相互关系,内容较抽象,为此,课程开设了织物上机方法现场课,可以增加对织物上机图的感性认识以及掌握上机图的画法。现场教学每班分为两组,讲解踏盘、剑杆织机上机图各部分对应的位置及原理,再进行师生讨论,由此加深并提高学生对上机图的直观认识。

2.2.2 列举实例

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是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和产品开发等职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实例训练的知识,例如,在讲服用织物设计中的色织物设计时举例为某纯棉色织缎条府绸,坯布规格为 18.7tex×18.7tex,382.7(根/10cm)×265.6(根/10cm),成品幅宽150cm,边经30根,成品匹长40m,剑杆织机织造,一花成品平纹地、缎条花宽各为25mm、1.6mm,边筘(3筘 ×4入/筘 +4筘 ×3入/筘)×2,试进行工艺设计与上机计算。通过实例的练习,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将来更快适应相应的工作。

2.2.3 做好织物CAD上机和试织

织物CAD上机和试织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学习织物组织与结构之后,为提高和巩固专业知识而开设的综合设计实践课程。织物CAD上机,使学生了解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理念及发展方向,会初步操作织物CAD软件,掌握织物组织、纱线、面料和工艺单设计等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每人至少上交五种不同类型的织物设计作品;织物试织,包括市场调研、织物设计和上机试织,所设计的织物品种以变化、联合及复杂组织为主,须有一种复杂组织织物,每人上交两块15×15cm布面匀整的织样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产品设计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3 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

很多专业课教师致力于有关纺织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实物、案例教学[1];启发式,角色转换式,课堂研讨式,问题引入式教学[2];“长、宽、高”全方位态势的立体教学法,对立体化知识结构的织造教学进行构建式教学[3];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4];基于行动导向的“学做案导学导做”教学模式等[5],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外以多媒体课件应用为开端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给传统课程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生机与挑战,也可以应用于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的教学中去。

3.1 探索新的MOOC教学法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我国已获得政策支持,目前已拥有包括各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新开设的MOOC等课程的共享网络资源,其中“名校+名师+名课”精品课程《织物结构与设计》已在一些学校上线,虽然课程名称不同,但使用相同的教材,讲授内容一致,可作为本课程课下学习资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6]。微课有摄制型、录屏型、软件合成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其中录屏型微课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点突出,减少或没有无关信息干扰的特点[7]。起毛组织是复杂组织及其织物这一章的难点之一,其中的长毛绒组织可以通过课件、录屏、摄像和剪辑等步骤做成小视频,传于网络平台,供同学们多次学习和交流。

3.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8]。翻转课堂的推动得益于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MOOC和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学的发展。例如,将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中的织物分析内容转移到课下,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课堂上结合各种面料实物认识各类组织,并分组讨论和学习面料分析步骤,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课堂上学生的交互性学习,最终提高学生对面料的掌握程度。

总之,在教学方式上,收集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组织网络论坛,形成良好的师生及同学互动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区间;利用CAD软件、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板书相结合促进教学活动;以具体任务或面料为载体、结合相关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室、实验室或现场施教,学和做相结合,强化学生织物分析和织物设计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4 结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尽可能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观,课上课下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的积极性。本课程教学还应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国内高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正在改变传统的规模化、批量化为个性化、订制化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不同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单项训练或综合技能训练,缩短与企业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

[1]张如全,武继松,等.非织造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4):140 -142.

[2]张海霞,孔繁荣.纺织材料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4):60 -63.

[3]王静.构建立体化知识结构的织造教学过程[J].科技信息,2009(30):14.

[4]王美红.机织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2009(4):33 -35.

[5]刘华,王慧玲.基于行动导向的学做案导学导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2):137-144.

[6]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4):19-21.

[7]陈燕,王慧玲,刘玲.微课教学法在纺织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6):516 -518.

[8]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猜你喜欢
上机织物纺织
周金应
澳洋纺织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织物柔软剂的香气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