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5-04-18 05:10蔡建军
奋斗 2015年4期
关键词:淮海战役干部群众

蔡建军

有感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蔡建军

“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重要论述,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作风新常态,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准则。

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任务异常繁重。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坚持人民至上,倾听人民呼声,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实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与考验,如何读懂“倾听人民呼声”的内涵,无疑是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党的干部无论职务多高,都是群众的一员,都是人民的公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就逐渐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丢掉了民的品质、民的淳朴、民的感情。心中“少民”、“无民”,就会在感情和态度上拒民、离民,更会在工作和行动上劳民、伤民甚至害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信念,展示出共产党人强烈的“为民情怀”。

曾几何时,许多地方热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只要GDP增长的点数,不要老百姓幸福的指数;只管领导那里出名挂号,不管群众那里怨声载道;只顾大刀阔斧搞得风生水起,不顾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从本质上说,还是为官者没有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这个基本问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为自己树碑立传和谋取私利的工具。

要成为为民执政的好官,信念坚定是“灵魂”;为民服务是“根本”;勤政务实是“精髓”;敢于担当是“特质”;清正廉洁是“风骨”。

时下,不少干部就觉得为官不易,压力大了、不方便了、不自由了,其实这恰恰是因为过去有些东西扭曲了。任何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为官不易都是常态。如果为官可以为所欲为,灰色收入随便拿,肥水到处有,自由裁量权随便用,那一定是腐败盛行。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不论时代怎么变,环境怎么变,党的力量之源始终没有变,立党为民之本始终不能忘,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始终不能丢。革命战争年代,脱离群众意味着失败;和平建设时期,脱离群众则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

“人民永远是靠山。”百岁上将吕正操曾这样深情寄语后来者。60多年前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80万军队被我60万军队打败。据统计,仅淮海战役期间,后方人民用“小推车”将300多万吨弹药物资、2.85亿公斤粮食等及时运到了前线,用车轮碾出了一个战争奇迹。“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一幅幅动人的场景,无不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毛泽东同志因此欣然题词:淮海战役是“人民的胜利”。

党员干部要想“一呼百应”,就得对群众“有求必应”,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天大的事,多问问“群众能这样吗”,多想想党员该做些什么。多问问“群众能这样吗”,才能更好地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为民多办实事好事。1959年1月,周恩来到广东从化县温泉大队视察,当得知社员们洗不上温泉时很生气:“修干部疗养院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3年后,获悉一座150平方米、可容纳50人的温泉浴室建成,总理满意地笑了。

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讲要求不讲需求,只讲服从不讲服务,领导不算称职,群众也不会买账。只有主动把脚步定位在基层,始终把角色定格为公仆,心态从“当一回群众”转变到“做一生群众”,才能真正服务群众,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息息相通,一起推动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刘桂华liuguihu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