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2015年1月9日,是康平纳人难忘的日子,也是纺机人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康平纳团队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纺织机械史上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注定要载入国产纺机装备的发展史册。
回顾“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过程,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康平纳对产学研合作之路的坚定不移。在我国纺织行业,设备使用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相互独立、交流甚少。设备使用企业在材料、工艺技术创新时,往往遇到设备技术瓶颈,阻碍了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设备供应商根据传统的设备需求和国外设备发展趋势,开展设备创新,由于其缺乏中试基地、新工艺的配套,导致纺织染整设备创新能力不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够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集为一体开展创新研究,但只局限于理论研究、或前期的实验研究,缺乏创新能力的转移和扩散。康平纳则深得各家精髓,完美践行了产学研合作模式。
另一个启发点,在于康平纳对工艺与装备关系的深刻理解。康平纳长期从事高档面料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的染整生产经验,对制约产品质量的行业共性问题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在纺机研制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技术点,从市场的角度分析生产什么样的面料需要什么样的设备。康平纳创建的纺织新材料、染整工艺、染整设备三维立体创新体系,解决了装备无法完全满足工艺的缺陷,成为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的典范。
康平纳推广新设备的经验也值得借鉴。“筒子纱自动化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并不仅是一个获奖项目,也是成套技术与装备及其技术产品已经在30多家企业得到实际应用的项目。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康平纳开发出的新设备产品,必先在自家企业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完善设备的性能,使其能够达到最佳应用效果,然后再推向市场客户。在推广方式上也很灵活,康平纳既能够为用户供应成套技术装备或提供交钥匙工程,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单台套设备,还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集成改造,真正实现了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目标要求。不仅实现了装备的提升,而且为用户企业降低了成本。
康平纳此番获奖,给传统的纺织印染业带来了一线曙光,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行业大力宣扬了“绿色印染车间”理念,只要继续加大在下游企业的推广应用,假以时日,必将改变社会各界对“印染=污染”的原有认知,中国印染产业届时将迎来新辉煌。(文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