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导向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2015-04-18 02:22李雪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历史思维

李雪芳

(诏安县梅岭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导向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李雪芳

(诏安县梅岭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课程优化的重点,其中涵盖了对形象辩证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探究式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等方式,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观察社会人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究式课堂

随着历史课程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进行理性的反思。多变、复杂而蕴含生机的当代社会要求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停留在单纯的知识记忆的层面,而更应该使其具有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现世未来,观察社会人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积累是为了能力的提高,而在历史教学中的能力则是着重于历史意识的形成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在具体时空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的能力,阅读与观察历史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信息的处理能力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有效应对学业考试要求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

历史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整体性思维。而历史思维能力正是在此基础上,以历史材料为本,理解、解释、再认、再现历史现象与事实的能力,更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轨迹,获得以古鉴今的经验,继而干预现世人生甚至把握未来时代脉搏的能力。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则主要体现于对历史材料的搜集整理能力,对历史事实的理解阐释能力,以及历史问题的初步分析解决能力,对历史知识的简单迁移应用能力等。总之,对该阶段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会”历史,更有助于他们“会学”历史,最终目的在于“会用”历史。

二、初中教学阶段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

初中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3到15岁,即处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思维十分活跃。然而对知识的汲取呈现出碎片式的倾向,对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无法明晰掌握和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理论。思考问题思维浮于事物浅层,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对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形象思维是指历史学习活动中运用直观形象对具体人物、物象、材料事件等等进行想象、联想、扩展、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思维加工过程,从而勾勒出历史的本来面目,建立对历史的形象性理性认识。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增加了极大的直观性,容易使获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接反应,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2.辩证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建立辩证思维意识,即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时,学会用两分法甚至是三分法去看待历史理论与观点,比如在认识到社会制度的更替时,既要看到朝代更迭的残酷,又要认识到历史车轮的前进。又或是看待封建社会时,除了腐朽落后,更要学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把握其优越性等等。学生需要初步学会理性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从貌似杂乱无章的历史事件梳理出历史发展规律,从而理解历史现象中自有的矛盾特性。

3.分析与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指运用史论从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角度方面进行多方位解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综合是对事物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各个方面的信息加以筛选与整合,从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逆向与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即是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定论的史实运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推导,寻求历史现象的最终原因和动机。运用培养发散思维则鼓励学生根据史料或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求异思维,多角度思维,获得多种思路。

三、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那种越俎代庖的“注入式”和无师自通的“放任自学”,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着眼点,改革教法,改革学法,以第二课堂为补充,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初步探索了一些途径。

1.立足教材,积累历史基础知识,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存量

所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全面正确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之上的,离开了历史知识这个载体去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只会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教材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课堂上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分析课本知识、多种手段化抽象为形象等帮助学生记忆,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同时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工作,有针对性的设置练习与检测,做到循序渐进,问题的设置应该避免单纯的知识块状记忆,加大拓展性思维问题的比重,尤其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养成根据历史经验观照现实人生的思维习惯。课后鼓励学生积极拓充历史知识,教师在历史教材之外,为学生介绍适合该学习阶段的历史读物,视频材料等,拓宽其历史视野。

2.设疑启智,建设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思缘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思考。

(1)问题设置需要注意引导性。明确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构成,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引导,设定要达到更好引导思维方向的效果,忌讳散乱而无用的问题,如在给学生展示司母戊大方鼎时,要尽量避免粗泛的提问方式,如:看到这个大方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而应该将问题具体化,且有思维意义,如请同学们注意方鼎的制作材料;材料的运用在该时代的价值;雕镂其上的装饰图案代表的意味,等等。

(2)问题设置要有足够的趣味性。提问要能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兴趣是求知探索的源头,是学生发展该学科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兴趣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维持在积极的维度,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愉悦。使学生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接收知识,获得极大的知识容量。因此,积极学习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索问题,拓展思维空间。

(3)问题的设置可以创造矛盾性。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故意设置相互矛盾的观点,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两难境地,通过引导,在讨论中获得正确的思维方式。如在古代历史的学习中,对关云长华容道私纵曹操的行为究竟是忠还是不忠进行讨论,比直接告知观点要更具有思维培养的作用。

问题的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谐与活跃的课堂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便是由提出疑问,思考疑问,探讨疑问这一过程来实现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显然有着引导的功效,因此在相对不对等的关系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将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语言与表达方式都将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

3.运用形象思维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感是指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把握,形成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确保材料的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大量的运用形象思维材料,根据教学条件,可以选择是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材料,也可以是形象、直观的图片,甚至可以是生动的语言材料。如地图的运用对理解战争局势、行政分界、疆域变化等有直接的效果;又如对《清明上河图》的展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宋朝百姓的生活状况。甚至精彩的演讲、评书等听力材料都能开拓学生的联想能力,引导学生重回遥远的历史时空,与古人“神交”,从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有逐步的直观感性的体会和认识,建立深刻的历史感,化抽象枯燥的历史为形象生动的感知。再造历史形象,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使平面的文字历史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学生的历史感,降低对历史的陌生感,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锻炼形象思维。

4.联系历史规律分析时事

历史学的意义不在过去而在现在与未来,所谓以古鉴今,就是要在所有过往不同时代背景中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步伐中,找到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的最本质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将现实与历史经验相结合,将会使学生在“故纸堆”中看到生机。例如,当前我国正在开展严肃的反腐败斗争。这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决策。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朝历代腐败贪官的行径以及出现的原因与对社会的影响,揭示出腐败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破坏,许多国家都毁灭在腐败之中;也可以结合科举制度的变革看待当今教育改革;或是从历史中的外交经验看当今的外交政策;还可以关注中日关系、台湾问题、英国大选、中东问题等国际社会热点,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从心理上提高对历史的重视。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能力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符合培养初中学生能力结构的规律,是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依据和目标。

2.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学科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漫长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推动者。教师不但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读史使人明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精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目的在于使他们不再认为历史杂乱无章、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有条有理,历史的经验教训令人警醒,历史的智慧启迪人心,从而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受益一生。

[1]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朱尔澄.历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J].教育研究,1987(10).

[3]田京生,齐渝华.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的教学探索[J].历史教学,1996(1).

2015-03-12

李雪芳(1976- ),女,福建漳州人,诏安县梅岭中学一级教师。

G633.5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6-0086-03

1673-9884(2015)06-0086-0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