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明
(顺昌县洋口中学,福建 南平 3532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果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一些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及课题研究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满堂灌,走老路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程所确立的教学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课标的要求为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确立开放式教学思想,改变过去教师“教教材”,引领学生自己“学教材”,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初步形成一种适用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乘三”教学。
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最为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好课前“三个研究”。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研究学生,就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潜在能力及发展倾向等等;教师还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整体发展动向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就能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中,教材是一种手段、一个平台、一种资源,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研究教材就是要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对教材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认真钻研分析教参,并敢于和善于处理教材,挖掘和利用“地方教材”及时事政策等,以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研究教材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教学内容,以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善于利用“地方教材”及时政内容,并能使之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就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合作、引导的方式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自己,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特长及不足之处;要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三出来”指说出来,写出来,走出来。课堂上紧紧扣住一个话题,围绕一个中心,让学生用嘴说出来,用笔写下来,并能走上讲台进行交流,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理解教材;也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学生坚持“三出来”的课堂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真正把自己培养成敢说能说、能写会用,并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材。“三出来”的课堂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
课堂上说出来,可以开始时说,或中间说,或结尾说;也可以大家讨论时说,或辩论时说;还可以说自己的观点、建议、感想、问题等等。说出来是学生表达感性认识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说不好,允许学生说错;要鼓励学生有话大胆说,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发展。如:笔者在上《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七年级下册)这一课时,先请学生上台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立表现和行为?还存在哪些依赖的思想?由于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所以,不少学生想说、能说,即使个别同学说的不够好,还是以肯定为主。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导入新课做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实践充分说明,课堂上让学生说出来,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化压力为动力。为了课上能说并且能说得好,必须充分预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通过说,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思维,提高了表达问题、与人沟通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胆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写出来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通过分析、归纳,用笔记录下来,既有知识要点,又有学习体会。课堂上写出来不仅是一种技巧,而且还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一个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不仅体现他的学习能力如何,还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他的一生。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写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提高对学生课堂写出来重要意义的认识,形成共识。其次,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笔记实况,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板书或口述等形式进行训练。第三,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慢到快,从少到多,逐渐提高学生做好笔记的能力。
课堂上走出来,就是敢于走上讲台,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人分享和交流。走出来是以“说出来”为基础,是“说出来”的继续和发展,体现了学生认识上的升华。同时,走出来还是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展示自我风采的最好平台。课堂上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在“说出来”和“写出来”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还可以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笔者在上《自己的事自己干》(七年级下)一课时,学生经自主学习后,对自己的事为什么要自己干有一定的认识,但未必是全面的。通过同学的相互交流,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增强了自信,而且在认识上相互补充,趋于全面、完整。真正懂得人生需自立,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法律的要求,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从课堂教学主体出发,为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思想品德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三结合”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互联网信息量大,更新快,是思想品德课天然的资源宝库。多媒体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新技术,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笔者在上《人生自强少年始》 (七年级下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补充了大量的图片,有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和东岸的狼;有全国十佳少年和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代表;还有漫画“云雀的故事”,等等。它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问题明确,将这一切通过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在轻松、有趣、快乐的教学过程中增长知识,辩明道理。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充分,积极参与,有序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讲故事、剧情表演、演讲比赛、课堂辩论、课堂讨论等等,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互动中增长知识,学会做人;在互动中实现德育、智育协调发展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笔者在上《平等尊重你我他》(八年级上册)一课时,用《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导入新课,作家屠格涅夫的言行感动了所有的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是多么的珍贵!同时,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新教材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真实、自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现实生活提供给学生去体验、感悟,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如笔者在上《学会合理消费》(九年级第七课)一框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你每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你的零花钱一般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2)你在购买食品时,会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树立“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意识,掌握消费前做预算,消费中不超支,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总之,“三乘三”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其实质是营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在师生信息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分享彼此的思考和体验。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