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荫花
(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0)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在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指出:“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领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最活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全心投入教学中,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寓教于乐。例如在课前十分钟可唱一些少儿歌曲或开展如进入“快乐谷争做快乐鸟”和“数学王国闯关游戏”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游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会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猜谜游戏。例如“听音猜动物——把得数是50的放在X动物箱里,并模仿其叫声”“听口令做动作”“听描述找方位——蒙眼贴动物鼻子,在……的东北方向”“拼图吧”“赛龙舟抢答赛”等游戏来复习新知识。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了乐趣,又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能动力。把竞赛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大的调动孩子高涨的学习情绪,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分一分”时,教师创设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些2个扣眼和4个扣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扣子,为了钉扣子的方便,需要将它们进行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教师事前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把同样的扣子分发给各个小组,通过“比一比”“评一评”,看看哪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大家通过共同合作,共同探讨,齐心协力,小组间形成你追我赶的情境,把学习新知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实际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体验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测量”时,教师创设了“工人叔叔要对学校的跑道铺上塑胶,为了估计需要多少材料,他们要先测量学校的跑道有多长”的情境。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工人叔叔吗?”然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测量。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有的用目测法、有的用步测法、有的用丈量法……很快都有了结果,而且效果非常好。通过问题情境,把单一的测量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用问题的形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形式,而应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教师可设计抛硬币的环节,让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抛硬币,另一个作记录,然后再轮换,最后想一想哪面朝上的可能性大。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很顺利的完成了整个学校活动,同时又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听、说、看等交流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老师评价等评价方法。学生根据多方位的表现进行自评,认知自我的优缺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笔者觉得这一点不容忽视。自评能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我,形成认知,这样再次的活动就能够扬长避短。接着就是学生互评,小组内让大家公平、公正的评价他人的表现,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并会对他人作出评价,这既体现了评价的重要性,又让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锻炼。最后是教师的评价,教师从整体上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评判他们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评价记录,同时鼓励学生也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算一算小组内获得的表扬次数,同时及时地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真聪明!你最棒!好的尝试!再试一次!别害怕!”稍稍几句话,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激起学生的斗志。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教师要找到闪光点来表扬;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大胆地对他进行表扬,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表扬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发展、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作为导向,重视情境创设,构建和谐开发的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促进自主探究的发展,加强合作学习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做数学”。引导学生跨出传统教学的“三味书屋”,在数学的“百草园”里尽情畅游、快乐成长。
[1]樊珂.在和谐的春风里成长[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8(4).
[2]车文胜.让和谐在数学课堂中绽放生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