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广仪, 任宝玺, 姚菊霞
(甘肃省通渭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743300)
近年来,国家对动物疫病防制工作高度重视,实施强制免疫各类动物疫苗种类较多,目前正在使用的羊疫苗主要有口蹄疫等4种疫苗;每年春秋两季按照“一畜一苗,分次注射”传统免疫注射程序复杂,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量大,重复注射次数多,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免疫效果差,直接影响动物防疫水平和防疫质量。为了探索和创新动物防疫方法,改进和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我们组织成立项目组,拟定实施“羊一畜多苗多点同时联合注射试验”及扩大群体试验,研究一畜多苗分点同时联合注射效果。
1.1 试验羊抽样 在通渭县辖区随机选择5个养羊100只左右的养羊场,抽取没有注射过疫苗、没有相关疫苗抗体、符合疫苗注射条件的2-3月龄健康绵羊300只作为试验羊,分别编号1-300号,每组20只,共15组,依次为第1组1-20号至第15组281-300号。
1.2 疫苗选用 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OS+JS株),(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生物制药厂生产,批号1412003);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灭活疫苗(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7009);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46-2);山羊痘活菌苗(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批号2014008)。
1.3 试剂选用 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剂盒;(暂无羊三联抗体检测试剂盒);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山羊痘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1.4 注射方法 按表1的1-15组进行单苗注射、两两组合、三三组合、 四苗组合注射;每种疫苗按照使用说明注射,两种以上疫苗分别在颈部左右或臀部左右各注射一针,注射时严格消毒,规范操作。
表1 试验羊疫苗注射分组
表2 试验羊血清抗体监测结果统计(d、%)
2.1 临床观察 羊4种疫苗分组试验注射后,在24h内个别羊陆续临床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慢草不食、饮水少量、跛行等副反应现象;有副反应症状的主要是口蹄疫疫苗注射组出现,有跛行症状的主要是羊三联苗注射组出现,副反应率最高15%,平均在10%以下;其它组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精神采食等情况基本正常。多种疫苗注射组与单苗注射组出现临床症状的副反应率没有明显差异,副反应率在15%以下。试验羊48h内陆续全部恢复正常,没有出现疫苗注射后过敏死亡现象。
2.2 抗体监测 试验羊300只分别于免疫后15、30、45d经前腔静脉采血,每次采血按照试管编号登记;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采用间接血凝方法,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判定标准:羊血清抗体滴度≥1:64(1:26),则判定被检血清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抗体滴度<1:26,则判定被检血清O型口蹄疫抗体不合格。羊痘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OD450≥0.25则判定被检血清抗体合格;OD450<0.25则判定被检血清抗体不合格。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采用竞争ELISA方法,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判定标准:PI值≥45﹪,判定被检血清抗体合格,PI值<45﹪,则判定被检血清抗体不合格。表2反映试验羊血清抗体监测结果。
3.1 羊的口蹄疫苗、羊三联苗、小反刍苗、羊痘苗两两组合、三三组合、或4种组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注射,疫苗注射副反应率在15%以下,与单苗注射组相比,临床症状差异不显著,没有增加增强副反应的情况出现;安全可靠,适宜推广应用。
3.2.4种疫苗分组试验注射后,分别于15d、30d、45d抽血化验,监测血清抗体(羊三联未检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75%以上;小反刍苗、羊痘苗合格率分别达到70%以上;一畜2苗、3苗、4苗分点同时注射后产生抗体测定效价相对较高而且稳定,抗体产生过程中相互干扰、拮抗作用不明显,反而表现相互促进作用,都能达到或超过70%以上的国家标准。
3.3 通过对通渭县辖区1万只羊实施一畜多苗多点同时联合注射扩群试验,疫苗注射副反应率在15%以下,疫苗反应死亡率在1/10000以下,抗体抽样检测合格率在70%以上,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3.4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羊三联抗体试剂,影响试验的完整性;由于试验规模较大,对抗体监测时间安排较少,难以完成持续性监测结果;试验使用口蹄疫等疫苗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次、不同生产日期的注射效果难以确定和比较分析;对4种以上的疫苗没有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