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近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频频发生。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6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实施股权质押的公司达到353家,累计质押股份高达245.55亿股。而去年全年,共有1034家公司实施了股权质押,累计质押股份1172.03亿股,这一规模几乎是2013年的两倍。
据了解,有不少公司刚刚到期解除质押又重新续作质押。 数据显示,2014年,有约30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质押5次以上,其中上海莱士全年质押了60次之多。还有不少公司刚刚到期解除质押,又重新续作质押。股权质押何以受到热捧?背后反映出上市公司怎样的需求?
规模大幅增加
股权质押是属于一种权利质押,指出质人与质权人协议约定,出质人以持有的股份作为质押物,当债务人到期不能如约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就股份折价受偿,或将该股份出售并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方式。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完成IPO后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权再融资、债权再融资、银行贷款等。股权再融资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从2014年1月1日至今年2月2日,A股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股权再融资的总额高达7906.71亿元,是同期IPO融资规模790.91亿元的十倍左右。
“这还是在IPO开闸后的数据,IPO暂停期间的再融资更加疯狂。”华泰联合证券一位熟悉增发业务的人士感慨,股权再融资对市场的冲击已经大于IPO带来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经历了由“配股热”到“增发热”的转变过程。1998年以前,配股是唯一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直到2001年推出增发政策,这股“增发”热潮才得以兴起。由于,定向增发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其融资“门槛”更低,而且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所以,A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而不是配股、公开增发。
“与银行和信托公司相比,券商的业务机制更为灵活,对A股市场更为熟悉,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有实力对质押股票的风险详细评估。”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表示,目前通过券商渠道融资的质押比例大多在五成上下,而银行、信托通常只有30%。此外,券商的放款速度也较快,融资年利率也一般不高于8.8%。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邹亚生表示,虽然近期监管层通过降息、暂停正回购等方式释放资金流动性,但传统的融资途径仍然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迫使部分公司通过股权质押融资“补血”。另外,股权质押类产品信息较为透明规范,质押物流动性充足;而相较于定增、发债等传统融资方式来说,股权质押并不需要监管层审批,质押股份的所有权并不会被稀释,且限售股也可用于质押。
新三板股权质押火爆
原先A股公司股权质押的一些套路开始在新三板市场得到移植,质权方将股权质押打包成产品对外发售,且产品本身还有结构化的趋势。而且,部分公司不仅把股权质押当成一种融资手段,还将其作为一种业务工具灵活使用。
据统计,今年以来,随着二级市场行情火爆,新三板公司股权质押不断升温,仅2月份已经有20家公司公告股权质押。除了个别特别注明有偿还贷款等行为外,多数都未具体说明实际用途,但一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其中多数是为了将来增持股份无疑。
3月以来,新三板公司股权质押依旧火爆,目前已经有中镁控股、慧网通达、世安科技、乾元泽孚、泰恩康、中北通磁等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业务。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相对于A股公司的股权质押,目前机构对新三板公司给出的折扣相对较高。一般资质较好的A股上市公司股权基本能按照对应市值打6折进行质押,但新三板公司股权质押需要更多考量,每一笔的折价都不一样。“因为新三板市场的波动较大,一般情况下,一些基本面还算不错的公司也只能按照股票对应市值的3折左右进行质押。”
“现在做市商已经进来,不像过去都是内部人做股东的时候,多少钱的价格都可以增发,股价哪怕是再高,只要股东大会认可,一块钱增发都没问题。”一位新三板公司董事长表示,做市商进来以后,二级市场的定价机制得以发挥。
“选择银行贷款表面上看,随着新三板公司的治理规范,从银行融资的难度不大。但是,这里又有个悖论,那就是增持是我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公司行为,以目前我这家公司为例,银行给我的授信额度可能贷2000万元不是问题,但是我个人贷200万元难度都非常大。”
“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去选择股权质押。这种方式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新三板英雄会创始人、北京科创企业投融资联盟秘书长、三板汇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浩表示。
决定企业活力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今年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持续货币宽松、理财为王、低利率、股权融资大发展与海外融资获得大机遇”这样较为复杂的新格局。为支撑实体经济,货币宽松政策可能成为今年的“主色调”。在固定投资方面,公私两部门的投资释放量都将收缩。地方融资平台剥离了地方政府融资功能,地方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分离,朝向市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未来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已成相对棘手的问题;同时,在以房地产开发为重要支撑的私人部门情况亦不容乐观。
随着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全国逐步推开,房地产下行压力不容小觑。制造业等加工企业库存量高企,赢利能力下降。据工信部有关报告,在市场、成本和资金的多重压力下,工业企业库存量上升,应收账款扩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进入寒冬。另外,预计出口将不会得到明显改善。尽管人民币汇率市场近期单日波幅比较大,但为了配合人民币战略输出及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国家战略,人民币贬值空间不大。加之,欧洲、日本等持续货币宽松,给我国外贸型出口增加双重负担。 因此,可以预见,我国资本市场也将随着市场流动性跌宕起伏,在不断调整中前行。
面临这样的复杂格局,我国资本市场怎样才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宏观战略服务的问题,实质上已成了寻找未来经济支撑点的核心问题。无疑,深化金融改革拓宽直接股权融资,尽快完成“注册制”改革,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步骤。
诚然,由于限售股股权质押的流动性不足、个体公司股权质押规模过大等情况存在,暴露出一定的风险隐患,但现实中因股权质押造成的风险案例并不多见,相比单纯银行信贷的现实坏账而言,股权质押融资方式前端风险控制相对稳健,优势明显。
而仅从有效发挥资金效用这一根本作用上,我们以为,股权质押融资发展空间大,应该为这一形式点赞。尤其在这一领域中引入券商资金,不仅扩大充实了资金供应来源,同时为银行引入竞争者,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市场化选择,实现市场存量资金与实体经济的成功对接,有效纾解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中资金短缺之困。而且,资金供应主体的扩充,可以有效引导市场利率理性回归,反过来激发资金在上市公司经营生产中效率的提高。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导的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扶助各类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以股权质押提供发展资金,资本市场还会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