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背后的人生悲欢

2015-04-17 09:00中文
中外文摘 2014年12期
关键词:汪氏吴氏农妇

中文

牌坊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中国式的纪念碑。那么,牌坊究竟是何时出现的?牌坊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个普通农妇的自杀

公元1783年5月的一天深夜,安徽省卢江县一个农妇上吊自杀了。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农妇的自杀,不仅惊动了地方官员,还惊动了当朝皇帝乾隆。乾隆皇帝下令由朝廷拨款,为这位自杀的妇女修建了一座牌坊,来表彰她的自杀行为。

一个普通农妇的自杀,为何惊动当朝皇上,并为其修建牌坊?故事得从农妇之死说起。

1783年5月的一天,安徽卢江县农民汪朝献回到家中,见妻子汪氏在哭泣。汪某赶紧询问,妻子哭诉说,自己在白天干农活的时候,被陌生的男人摸了一下手。令汪朝献没想到的是,这天深夜,妻子竟上吊自杀了。

汪某见妻子寻死,便上报了官府。人命关天,官府展开了调查。审理此案的官员将案件调查的结果上报,惊动了千里之外的乾隆皇帝,于是,他下令为这位自杀的农妇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来表彰她的自杀行为。

据卢江县县志记载,导致这位妇女自杀的原因极其简单:汪氏在白天务农时,被男人摸了手。被男人摸手这样的行为,何以让一个妇女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呢?

在中国古代,有着严格的社会制度,那就是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间的接触,是受着道德制度约束的。妇女嫁人后,一切以自己的丈夫为重,这是中国古代的礼法制度。对于其他的男子,在接触时要保持着必要的距离,否则,妇女会受到社会和家族的严厉谴责。

而汪氏被陌生男子摸了一下手这一举动,明显违反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如果被不知道实情的人看到,很有可能会以为是汪氏的行为有不得当的地方,才会导致陌生男子摸她的手。所谓人言可畏,如果事情真发展到这个地步,汪氏是没有办法向自己的丈夫去解释的。在这样的思想压力下,汪氏更加觉得自己的清白受到了玷污,百口莫辩,羞愤难当。

乾隆为何批准建牌坊

在中国古代,女子在丈夫去世后,必须为丈夫守住贞洁,一生忠诚。有很多妇女在丈夫死后,一般都是独自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然而,自杀的汪氏相比那些为丈夫守住贞节从一而终的妇女,更具有代表性。这样的典型正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为其树牌坊,是在用皇帝隆恩鼓励其他女子来遵守这样的道德规范。

事实上,从明朝开始,牌坊的修建权便被皇帝垄断。朱元璋为集中皇权,固定了牌坊的审批权:未经朝廷审批恩准,无论达官显贵、名公巨卿、豪绅士族,地位再高,权势再大,也不得建牌坊。否则便是欺君之罪,有杀身之祸。

牌坊须经朝廷审批恩准,可以传达出朝廷的导向。明清两朝都制定了完备的旌表制度。明朝下过一道指示:凡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均可旌表。而18世纪后,牌坊则更多的用来表彰贞节烈女。

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介入,无疑给牌坊增加了一圈光环。就这样,牌坊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便和帝王的恩宠联系在了一起。

一条鲜活生命的离去,留下来的是一座皇帝亲自拨款修建的精美牌坊。这位汪氏农妇成了这个家族的有功之臣。她的生命换来的是这个家族的荣耀。在中国古代,很多的家族都有着和汪氏家族相似的经历。

牌坊背后的无奈与叹息

在中国东南部地区的安徽徽州,林立着数十座牌坊,其中一半数量以上都是贞节牌坊。

公元15世纪之后,徽州商人崛起于东南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支最重要的商业力量。而商人的妻子,便成了这些成功男人背后的支柱。这些女子和丈夫成亲后,便会和丈夫分离,丈夫常年在外面经商,她们独自在家中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一年年,红颜老去,到最后,也许只换来一座牌坊,甚至有的妇女的丈夫没有赚到钱,连牌坊都没有,所以,这些牌坊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的无奈和叹息。

诸多牌坊中,有一座叫“吴氏节孝坊”,立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为了表彰族人鲍文渊的续弦、嘉定人吴氏的“模范事迹”。

吴氏22岁远嫁到鲍家,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吴氏守寡31年,60岁辞世。族人被她这种行动所感动,为她立了牌坊,上面嵌有乾隆皇帝御表的“节尽三冬”、“脉存一线”等字样。

据《民国歙志》记载,棠樾家族入志的就有59位烈女。每一位烈女身后,都有一个说不完的凄凉哀伤的故事。

事实上,煌兮赫兮的牌坊背后,往往是对女性人性的漫长虐杀。据史料记载,有一位女性,正值妙龄时就死了丈夫,她立志守节。但在足不出户的深宅大院里,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呢?这位妙龄女,每天天一黑就关上房门,把整整一吊钱撒落在地上,然后再一个又一个地摸黑捡起来穿好。等铜钱全部摸到,天快亮了,她也精疲力竭了,于是倒头就睡。几十年过去了,她驾鹤西去,得到了解脱,人们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那吊钱,正反两面的字都没了——全部被她摸平了。

(摘自《风景名胜》)endprint

猜你喜欢
汪氏吴氏农妇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元代珍稀家谱《汪氏渊源录》简论
汪氏蜂蜜产品包装设计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巩昌汪氏家族研究综述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吴氏“安胃饮”治疗“产后胃炎”39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