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江波
(江西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管理分院,江西 南昌330201)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市场需求的卓越服装设计人才是服装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建议学生用累计1年的时间参加企业实践教学,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教学的“3+1”模式,在各服装院校已陆续展开试点。本文分析“3+1”模式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为应用型卓越服装设计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2010年9月,武汉纺织大学从2009 级本科生中挑选了30 人组成“卓越服装设计师”班。2012年4月,我院(江西服装学院)也开设了“卓越服装设计师”试点班。2014年9月笔者以国内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在此期间重点考察了武汉纺织大学“卓越服装设计师”班的开展情况。笔者以两所学校“卓越服装设计师”班的教师、学生以及部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目前在国内还属于初期实施阶段,特别是“3+1”模式中的“1”如何开展,各个院校基于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内容、方式、流程、管理和评估体系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总的来说,都存在以下问题:
传统的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要求。“3+1”模式借鉴了国外院校的经验,如德国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实践时间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时装设计专业的实习和市场考察时间超过1年。“卓越计划”要求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时间,还需要各试点院校在实施过程中予以科学论证。
在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学习工艺技术、服装分类设计、市场管理三个模块的知识,第四年在服装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对这样的安排,学生的反映主要有两个:(1)有些学生有继续深造的计划,在企业实习时复习备考的条件和时间都受到限制;(2)大多数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被局限在某一企业,不了解招聘信息,会产生焦躁的心理,给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我院时装设计学院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文化基础课、服装设计基础及工艺基础,大三集中到福建省石狮市的服装企业实习,大四学习企业生产管理并完成毕业设计。这样的安排也出现了两个问题:(1)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不是以服装设计为主,主要是因为学生两年内学习的服装知识难以满足企业对设计岗位的要求;(2)大四回到学校做毕业设计以及找工作,挤压了学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量。所以这两种实习的时间安排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工作的日常管理与考核需要企业和学校配合完成,实习带队教师就成了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中间人和监护人。实习带队教师中应该有“双师型”教学人员,但是由于实习企业一般都离学校很远,已经成家的教师并不情愿承担实习带队任务。无论是武汉纺织大学还是我院,实习活动主要由年轻教师带领,但他们大都缺乏服装设计经验及实践经历,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指导不够。
目前,在检验学生的企业实习效果时存在一种形式,即学生的实习报告由企业盖章就完事,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价。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实践成效,监督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工作,需要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
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科工程人才通用标准的第4条规定: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实践教学是“卓越计划”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教学环节。各个高校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实施的“3+1”模式教学也必须有所区别。我院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由原来的职业教育转向应用型本科教育,故没有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到“卓越计划”中来,而是提出以“大服装”的观念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卓越班”制定了应用、创新、国际化、卓越四个培养目标。但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两所院校“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计划的共同之处。
针对两所院校学生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即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保证1年的实践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弹性的实习时间。为此笔者提出分阶段安排实习的做法,见表1。在第二、第三学年,以服装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完成认知实践和专项实践两个模块。第四学年采取集中综合实训形式,要求能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设计师助理工作,并根据实际设计任务完成毕业设计的成衣制作,这一阶段的时间要保证有6 个月。分阶段实施实习的方案能够更好地达到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交替循环和相互促进、能力和素质逐渐提高的目的[2]。
表1 “3+1”模式分阶段实训模式
服装设计是市场性很强的专业。有市场经验的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可以以此为基础成立由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带队教师组成的院属设计研发中心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见表2。这个中心的功能除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进行扩大,一方面可以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学人员的摇篮;另一方面可以从事服装设计业务的洽谈、时尚传播与推广、服装设计实务培训等服务。我院在福建省石狮市成立了设计研发中心,在学生校外实习、“双师型”师资培养以及承担横向课题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表2 院属设计中心——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认知实践、专项实践、综合实践。认知实践的企业参观采用PPT 书面报告的形式完成作业考核;专项实践的模拟工厂、市场考察主要通过工艺技能、书面报告、品牌策划完成考核;综合实践是“3+1”模式实训的核心部分,主要从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服装制作技能、设计作品以及企业和带队教师的认可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见表3。
“卓越服装设计师”的培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应该锐意进取,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不断完善“卓越服装设计师”“3+1”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先进理念,以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校企合作、设计师工作室、模拟工厂、市场调研等多种模式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分解实践教学时间,兼顾学生对实践、深造、就业的要求。培养有责任心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扎扎实实地将“卓越计划”落实到校企的组织工作中去,做好学生指导工作。从保障“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完善考核制度、监管制度,从而使“卓越计划”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成长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
表3 企业实践综合评价表
[1]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EB/OL].(2013-1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312/160923.html.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学研究,2012(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