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健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教材的内容多以对话形式出现,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生听,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真实而有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笔者结合对课堂教学实例的观察和思考,总结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机械的口语操练现象。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语言明确,但机械性操练过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真正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活动少。机械的问答,使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无趣。而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的口语操练活动,则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阶段一般现在时态中助动词do和does,动词原型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区别是难点。如果只是机械地对语法结构做讲解分析,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法形式,但未必能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言知识分级标准(二级)的标准描述中提出:“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操练,引导学生感悟语法结构。例如在闽教版《英语》第四册Unit4 Transportation PartA中,执教教师首先通过简单易懂的有关一般现在时态的Tips,让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句式功能。然后教师设计了两个操练活动。活动1:guessing game,教师到某位学生旁边和他说悄悄话,再请其他同学来猜,操练“How does she/he go to school?She/He goes to school…”的句式。由于听不见悄悄话,产生了信息差,激发了学生的探求动机,容易产生想说英语,积极参与交流的热情。活动2:教师设计了Map-working,让学生用“How do you go to...?I go to…”互相询问选择去不同景点的交通方式,学生在所熟悉的生活对话中,兴致很高,自然地展开交流。这些操练活动,既巩固了语言点,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意义的对话中,真正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有关家庭成员的内容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展示课文人物图片,然后根据图片上的人物用“Who’s he/she?He’s/She’s...”和 Who are they? They are...进行问答,活动开展起来显得有些单调。在一个教学案例中老师对这个活动做了修改,她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不同组合的课文人物照片,有创意的是照片上不仅仅有人物,还特意配上不同的风景名胜,看上去就像是去不同地方游玩时的留影。教师一边让学生欣赏课文人物的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合照,一边进行对话交流,而且还让学生猜猜“Who’s missing”?教师的这种设计让操练活动更有趣,更像一种生活的交流。
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受美味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新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活动场景更加逼真,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交际能力。例如在一节低年级复习课的拓展环节“我是小小表演家”中,执教教师对课本所学的主要句型进行归纳,很用心地创设了多种的情景:认识新朋友、春游点名、在校门口遇见老师、在动物园遇见老朋友、人口普查员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根据活动的需要,教师将课文重点句型进行整合,作为情景的提示语帮助学生完成对话。语言的综合,可以完成更多的语言量和交流,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语言实践中。这种的拓展也让学生觉得课本的知识可以随时运用到实际生活的交流中。
传统的语言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少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教师过分关注词句教学,只重视学生认识了几个词和几个句子,或者把对话分句教学,忽视了和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例如《Time》为主题的课中,语言学习目标是:“What’s the time?It’s…o’clock.”传统的教学是这样的:先教 twelve o’clock,然后是 It’s twelve o’clock.接着是 What’s the time?最后是 What’s the time?及答句 It’s twelve o’clock.的对话教学。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有的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表现很出色,可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使用语言的机会,无法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对外语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成为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其实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孤立处理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围绕文本主题,在真实的互相交流中,很自然地引出生词或句子教学。例如在主题Summer Vacation的文本中,目标语言点是句式be going to,执教教师先自我介绍I’m going to…in summer vacation.然后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summer vacation?”启发学生用“I’m going to…”谈论自己的暑期计划,并自然地引出课题。教师以谈话带动学生词句学习的方式,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很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谈论课文内容也是师生之间思维交流的过程。教材是教学资源之宝库,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宝藏。在一个文本教学的案例中,教师先呈现台湾的地图,告诉学生我们和隔海相望的台湾还没实现三通,所以“We can’t go to Taiwan by train.Because there’s no bridge.We can go to Taiwan by plane or ship.”然后和学生讨论文本中出现的人物Wang Tao’s aunt,介绍“She’s from Taiwan.”后,提出三个问题“Does she go to Taiwan by train/ship/plane?”让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的知识进行师生间的互动。
用英语谈话式的交流,是一种接近真实交流的不刻意的学习,也是最接近母语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
英语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刚接触英语的低年级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多听纯正地道的英语,并且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培养英语语感。要传授给学生英语拼读能力和朗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习纯正的语音语调。随着小学生英语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为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提供条件。教师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营造真情实感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逐步习惯用英语思维表达,积极参与到说英语的环境中。
同时,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著名教授王小英老师认为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是否给学生人文关怀,给学生一个信念,激活学生,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暂时稍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消除学生怕说错、说不好等各种顾虑,多做简单和巩固性的交流,及时以Good./Very good.加以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做肯定性评价。积极的反馈能增强学习者进行口语交际的信心。对于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尽量不要只局限在Good./Very good.上,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交流。如当发现学生和你喜欢同一种运动时,你可以说I like…,too.We can play together,OK?又如在一个对话文本中只出现Do you like…?的肯定回答Yes,I do.并作为教学语言目标,但教师并没有回避否定回答,而是让学生在总结所得食物数量时根据实际情况,自然生成回答No,I don’t.有的教师则把学生分成同质和异质小组,在课前安排free talk,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用英语开口交流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用英语交流时,就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文化内涵,交流起来才不会产生沟通的障碍。如果套用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很容易产生交流的不快,使交流无法顺利进行。例如我们在路上遇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如果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生活。用“How old are you?”问女士的年龄,会被委婉地拒绝,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去向等属于个人隐私,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他们是不愿意以这些内容为话题的。诸如此类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都会对口语交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习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礼仪,生活习惯,以帮助学生学会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