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

2015-04-17 21:52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岱峰中心小学柯清洪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物体单位思维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岱峰中心小学柯清洪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岱峰中心小学柯清洪

追问是课堂理答中出现矛盾的一种常见解决方式。课堂追问艺术体现在能够通过课堂生成选择恰当的追问方式;能够在学生茫然、出现错误处和思维需提升时抓住追问的最佳时机;能够针对学生“真实想法”,在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处,在课堂“意外惊喜”时灵活掌握追问技巧。同时,追问也要避免过度、毫无边际等误区。

小学数学;数学课堂;互动;追问;艺术

追问是指在学生回答教师预设问题之后教师有目的、有方向地再次提问。追问是学生学习出现矛盾或师之教与生之学中出现矛盾的一种解决方式,它解决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解决学生思维过程的障碍,解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解决教师教的针对性,解决那些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如何避免无效“追问”,而进行艺术性地“追问”?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追问的时机和方法。

一、把握最佳“追问”时机

课堂上教学的生成是丰富的,并非任何情况下都是追问的时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教学时机问题非常重要,把握得当将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1.在学生茫然处“追问”。在一位学生对问题比较茫然时,如果教师放过了这个学生,改让其他学生作答,那么将不利于这个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开展“追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具备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以此作为追问的基础,追问学生,化解学生的茫然,提供新知的生长点。要了解学生经验,教师就应该通过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日常交往来获取,最好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特殊信息。

2.在学生错误处“追问”。有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肯定会有学生的出错,而对于生成的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会让课堂更具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追问”达到目的。比如用“追问”展现学生思维的矛盾,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展现思维矛盾,可以从答案的特征,也可以从答案形成的过程来“追问”。但是要防止小学生经常出错,还是要在数学课之外让学生养成重视纠正错题的习惯,从而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

3.在学生思维需提升时“追问”。当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无法进一步深入思考时,数学教师要从思维方法角度进行追问,及时化解学生思维方法的漏洞,促进学生思维得到提升。此时的“追问”,不仅让学生知其一,又能知其二,加大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而且也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展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思维方法的教学,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如何生成的。

4.在“意外惊喜”处追问。随着新课堂的开放,课堂上难免有“意外”。这些“意外”无法预设,但却可以捕捉,只要能及时捕抓到其中有意义的成份,继续追问下去,巧妙引导,定能取得“意外惊喜”。以“直观认识圆柱、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堂开始不久,学生带来的各种形状的物体时不时滚落下来,现场有点混乱。面对这样的场面,授课教师迅速捕捉到教学的有利因素,果断改变教学设计。追问:“同学们,这些容易掉下来的物体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形状?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发现掉下来的物体大都是球形或圆柱体的。然后又追问:“为什么球形的物品容易掉?”学生回答说:“因为球形的容易滚动”。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掉下的球形比圆柱体多?”学生终于在这样一串的追问中明白了球形物体是最容易滚动的。

二、掌握恰当“追问”方法

“追问”的方法有多种,教师要根据教学生成来选择恰当的方法。通常一节课中会出现各种生成,教师应采取多种“追问”方法来取得预期效果。有的生成是不清晰的,教师就应该跟踪追问;有的生成只是回答了答案,教师应该对原因进行追问;有的生成只给了一个回答,教师就可以发散追问。但是有两种追问方法比较难以掌握,一是循循善诱的追问方法,一是“深入理解”的追问方法。前者节奏很重要,后者逻辑很重要。

1.循循善诱地追问。数学课堂上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有时学生并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内心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追问”技巧,将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挖掘出来。如果教师不深入“追问”,很有可能误解学生。此时教师可以透过表面回答,追问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下这个案例便可见一斑。课堂上一位教师出题让学生在1、3、4、7、9五个数中,找出一个不同的数。有个学生选择了7,这个答案让师生都听不明白。于是这位教师追问:“你能说出让大家明白的理由吗?”这位学生如此解释:“在这五个数中,如果去掉7,那么……”他说不下去了,似乎意识到什么,然后又说:“教师我看错了,应该是4。”教师追问原因,学生说:“因为4是双的,其它数是单的。”可见有时学生说出的答案是自己没有完全想清楚的,甚至有可能是口误的。教师的追问,就可以避免误解,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应——“你错了,请下一位。”小学教师尤其要有这样的耐心。当然要避免学生常发生这样的错误,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核对自己答案的能力训练,做到口出、笔出尽量不犯低级错误。

2.“深入理解”的追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比较开放,小学生的思维也具有发散性,课堂生成比较多样。课堂上,教师需要睁开慧眼,抓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像侦探一样通过追问,使它们成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以“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谈话导入中教师问:“我们数物体的时候要用到什么?”生1回答:“数字。”生2回答:“单位。”让学生理解“数字”和“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是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的概念基础。这位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数”和“单位”有啥关系?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接下来的汇报中学生回答,生活中对物体计量都是要有数和单位组成,只有数,单位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因此,数物体时,数和单位不能分开。这样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深入理解了计量是由“数”和“单位”组成的。教师再通过举例,10个苹果和1框苹果之间哪个苹果多,虽然10比1大,但1框苹果比10个苹果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数是什么意思,数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数不能单纯表示大小等内涵,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

课堂中的“追问”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味,演绎更精彩的课堂。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物体单位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看错单位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