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岩
秸秆“禁烧令”出台后,需要给秸秆一个“出口”,农民秋整地面临秸秆如何处理的问题。“硬堵”不如“疏导”,作物秸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生物质资源,科学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粮食种植面积,特别是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农村替代能源的使用,需要处理的秸秆越来越多。据专家按谷草比估算,黑龙江省每年产生秸秆超过5000万吨,除去用作牲畜饲料和农村烧柴的部分秸秆之外,其余被废弃或烧掉的秸秆达总量的6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75%。目前黑龙江省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刚刚起步,产业化利用几乎是空白。但从笔者一年来对玉米秸秆利用的关注和观察看,社会资本非常看好秸秆综合利用领域,投资洽谈活跃。秸秆利用技术和工艺发展很快,有的已经很成熟。秸秆加工产品用途广泛,市场销路好,只要政府给予足够重视,认真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秸秆的收集方法、机制和成本),秸秆综合利用一定能成为我省未来的一个潜力产业、活跃产业。
第一,饲料化。玉米秸秆做饲料是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秸秆作为饲草的替代品,是养牛业不可缺少的粗饲料,过去直接喂牛或用铡刀铡成小段和精料掺在一起喂牛,利用效率不高。现在主要是利用畜牧机械装备,把玉米秸秆掺入生物菌剂,做成青贮或黄贮饲料。秋后的玉米秸秆主要是用作黄贮饲料,与其它饲料混合做成TMR(全混日粮)。据省畜牧局介绍,黑龙江省从2003年推广这项技术,一些养牛大县普遍应用,全省每年消耗玉米秸秆1000万吨左右,随着我省标准化肉牛、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饲料产业的发展,对玉米秸秆的消耗还会增加。
第二,肥料化。秸秆肥料化主要是通过秸秆还田的方式实现的。农民在田地里焚烧秸秆,就是将秸秆变成肥料还田的一种方式,燃烧后形成的草木灰主要是钾肥。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问题是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雾霾天气增多,同时还容易引起火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焚烧秸秆并非最佳方式,燃烧后形成的钾肥含量不多,遇到雨雪很容易流失,还田效果不佳。同时烧秸秆会使土壤局部温度迅速升高,破坏土壤有机质,使有益生物大量失活,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初步测算,黑龙江全省采用焚烧玉米秸秆的比例约在60%以上。
第三,能源化。过去,秸秆对农民来说是重要的冬季取暖燃料,每年秋收后将秸秆运回家储存,作为冬季取暖、做饭的燃料。这是秸秆燃料化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能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秸秆取暖做饭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把秸秆加工形成固化颗粒和秸秆天然气。在秸秆固化成型方面,兰西县搞的比较早,还开发了专门烧这样材料的炉具。秸秆固化后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储存。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秸秆气化技术难度大,加之农村居住分散,致使运行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不宜大规模发展。二是通过燃烧将秸秆转化成电能,即“秸秆发电”。笔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黑龙江省各地目前已建成30个秸秆电厂,基本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普遍存在生存困难,秸秆发电难以大规模发展。三是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燃料酒精。发展秸秆酒精,可以解决能源与人争粮的问题,是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添加在车用汽油中,可以减少一氧化碳排放25%,减少二氧化碳10%,本身就有防雾霾作用,有很好的环保价值。从国家政策看,国家2011年就已经规定对粮食生产的车用酒精恢复征收消费税,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这些都表明国家不再支持粮食生产酒精。而国家《可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新增非粮燃料酒精200万吨,到2020年生物燃料酒精用量要达到1000万吨,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国家将继续出台支持发展生物质燃料酒精的政策。因此,应该看到,秸秆燃料酒精是朝阳产业,如果技术过关,应给予足够关注和重视,大力提倡支持发展。
第四,材料化。就是通过秸秆加工利用,替代越来越稀缺的木材,把秸秆变成各种工业和民用材料。笔者接触到的有这样三种。一是秸秆板材。这项技术几年前我省的一些科研机构就开始研究,在实验室出过产品,但设备成套、成本偏高及环保等问题没有解决,尚未形成产业化。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一些企业开始引进英国康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对玉米秸秆进行全自动去叶、皮瓤分离作业,利用纤维较长的皮生产零甲醛高密度板材,叶和瓤的部分制作成优质饲料。从省秸秆综合利用协会了解到,目前双城乳家、肇东英朗、木兰县引进这家公司的技术和设备,设计能力每年消耗玉米秸秆50万吨,生产零甲醛高密度板材10万立方米,优质饲料30万吨。从成本上看,利用这种技术3吨玉米秸秆可生产1立方米板材,原料成本是1200元,1立方米板材市场售价是3100元。还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每10万吨玉米秸秆捡拾需拖拉机手20人,打包及装卸90人,堆料场人员60人,生产线用工90人,共计260人。如果全省有一半的玉米秸秆用于这样的加工,可增加季节性用工4.25万人,提供常年就业岗位2.25万个,可增加劳务收入11.9亿元。二是玉米秸秆纤维复合材料(FPC)。FPC是利用玉米秸秆加工制成生物质纤维颗粒材料,其用途相当广泛,可以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橡胶或塑料制品中,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还可以制成生态木,用于室内外装修、地板、游艇甲板等。据台湾专家介绍,FPC技术已经成熟,运作模式是台湾方面提供技术和设备,并回收全部产品。这种利用方式在国外已经开展并取得成功,在黑龙江省还是空白。三是秸秆做成食用菌生产基料。虽然秸秆做基料不是生产食用菌的最佳材料,在木屑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在尚志、牡丹江、东宁和伊春、汤旺河、嘉荫一带都有应用,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秸秆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但消耗量有限。
第一,在重视传统利用方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玉米秸秆的工业化高效利用。秸秆饲料、肥料都是传统的利用方式,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主体基本都是农民,主体之间没有更多的利益矛盾冲突。同时也有一定的传统和工作基础,只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解决好一些制约因素,就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但是,对于这些低效利用方式,应充分考虑秸秆收集成本,如果成本控制不好,会影响和制约利用企业持续发展。秸秆能源、秸秆材料等这样的工业化利用,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大,属于高效利用方式,抗风险能力强,还有利于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还能创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应该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向。
第二,将秸秆加工利用作为我省现代农业的产业机会,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力度。黑龙江省是粮食大省,自然是秸秆大省。秸秆是与粮食资源伴生的一大资源,但一直未被高度重视,科学认识和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不仅未能实现其应有价值,而且秸秆焚烧形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目前,一些社会资本已经投资秸秆燃料、秸秆发电、秸秆板材项目,但多数企业运行状态不佳,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企业所从事的是环保事业,是准公益产业,建议政府和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投产达产,形成产业氛围,为秸秆加工利用做出示范。同时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责成有关部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黑龙江省秸秆加工利用的指导性意见,在用地、用电、融资、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
第三,有针对性地解决玉米秸秆收储运的问题。据一些企业反映,秸秆加工利用的技术、资金、市场都处在可行状态,但却面临秸秆收集、与农民关系等难题,其实质是秸秆综合利用,生产加工的成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秸秆利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协调研究玉米收获机械,同时积极探索秸秆收集供应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秸秆收购经纪人和企业发起创办秸秆收集、运输、储存合作组织,推动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秸秆供应体系,形成良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