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福建教育网络电视台建设策略研究

2015-04-17 19:21:53罗立仪邹学麟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罗立仪,邹学麟

(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福州 350007)

融合发展:福建教育网络电视台建设策略研究

罗立仪,邹学麟

(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福州 350007)

建设网络电视台是传统电视台向新媒体融合转型的内在需求。福建教育电视台基于自身资金、技术、内容、推广等资源的不足,亟需与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开展紧密合作。在模式探索、内容建设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以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福建分台的模式,取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从而构建一个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立足地方、覆盖全国的视听媒体新格局,提高传播能力,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福建教育电视台;网络电视台;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电视的开播使传统电视从先前以传者为中心的线性传播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的交互传播,传播的大众化、共性化逐步趋向分众化和个性化,大众媒介的话语权也逐步从垄断、居高临下趋向开放、平等对话。由于服务主体与内容的丰富多样,广告投放的份额也趋向分散与多元,宣传模式的指令计划走向以市场为主体的资源整合传播模式[1]。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以各类教育节目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办台15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天24小时播出、涵盖新闻及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科普教育类节目、活动类节目、优秀影视剧节目等主要内容的福建权威教育电视播出机构。早在2009年,福建教育电视台就作出了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工作部署,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对原有福建教育电视台网站进行升级改造,并经福建省新闻办批准更名为“博视网”,同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获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尽管已是福建教育电视台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凭电视台自身的资金、技术、内容、推广等资源,至今难以把“博视网”成就或转型为一个有独特影响力的新媒体。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CENTV)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开办,基于互联网或移动通讯网络传播,融合网络特征与电视特征为一体的内容平台。目前,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以“实行申报准入制”方式寻求与地方开展紧密型的合作。借助“联合出海”,尽快构筑一个定位明晰、有鲜明互联网特征、根植本土、辐射全国的视听新媒体,这对福建教育电视台加快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合作模式上实现融合发展,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国家宣传管理部门对提供互联网视听服务的主体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和准入门槛,只有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核批准才能获得相关的服务资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CENTV)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网络电视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坚持集约化、规模化运营,探索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媒体间的联合发展模式”,“鼓励中央级网络广播电视台整合地方电台、电视台资源”等精神,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成立伊始就开始筹划联合各省级教育电视台、综合电视台科教频道、电教馆、高校等,以分台形式组成联合体,以此希望能找到一条新兴媒体的未来之路。

如何将为数不少、地域分散的教育电视台联合起来,结成紧密实体,形成聚合力,这关乎到合作的设想能否实施、各教育电视台能否借助于合作平台实现各自的新媒体目标。因此,在合作模式的选择上,既要着重考虑合作平台能否为各教育电视台在内容竞争、成本节约、盈利提升等方面带来帮助,又要确保各台新媒体品牌的相对独立性和原创核心资源的版权所有。根据《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分台建设管理办法》,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采用“公共节目平台+各联合开办单位节目分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使用统一的互联网登录地址“www.centv.cn”,实行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公共节目平台的节目内容由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作为管理责任主体,节目分平台的内容由相应的各联合开办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总台和分台的品牌是共存、并列的,分台以自己的形态存在,比如总台播出呼号是“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各节目分平台的节目播出呼号是“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所在省市名称+分台”。因此,总台与分台、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是一个密切合作的整体。在这种联合模式下,各个成员台能够通过资质共享,即加入CENTV可获得总局独立颁发的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分台资质;内容共享,即台与台之间制作、交换、共享精品内容;版权共享,即为成员台定制影视剧,解决各台购剧及网络版权难题;技术共享,即总平台研发的媒资、CMS(内容管理系统)、播放器、客户端等资源免费给成员台,共享CDN(网站加速、CPU均衡负载);联合运营,即整合成员台广告资源,创造增量广告,流量集中销售,效益最大化。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地方教育电视台在发展新媒体过程中所面临的建设资金短缺、节目资源匮乏、队伍人才不济以及体量规模偏小的普遍问题,从而实现共建共享技术平台、共建共享业务模块、共享广告经营收益、强化各自媒体品牌,快速提升教育电视台的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媒体公信力和广告价值,共同打造具有鲜明品牌特征的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形成跨媒体、跨领域、跨地域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合力[2]。

二、在内容建设上实现融合发展,切实打造一批内容丰富、受众欢迎的原创性节目资源库

网络电视台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视频节目提供者,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把视频内容和互联网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文化产品的提供者、服务者,同时也是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新媒体环境下,必然会繁衍催生海量的视听产品,网络电视台更要重视和发挥原创视听节目品质和数量规模在网络视听节目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台在视听节目采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网络电视台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首发服务等资质优势,进一步增强视听节目的原创性,并对各类视听节目进行二次编辑聚合,构建起内容丰富、分类合理、特色鲜明的网络视听节目资源库[3]。

当前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形态,并没有一个明晰的划分标准,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网络技术对现有电视节目进行整合后所形成的节目形态;另一类是利用信息互动传播所产生的全新的节目形态[4]。因此,在构建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福建分台的内容架构时,必须依托福建教育电视台现有的核心资源和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分三个方面进行建构。

(一)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实现本台现有频道资源的整体平移

将福建教育电视台现有的电视栏目平移到网络电视台上,实现福建教育电视台全频道节目的网上同步直播,以及热门节目、精品栏目实现网上点播和回看。网友可以通过点击日历表上的日期,或是搜索节目期数、关键词等查看任意一期已播节目,突破地域局限、时间限制,扩大电视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对视频内容资源的整合再生产

一是新闻资讯版块,主要以福建本省新闻为主体,重点对《福建报道》的新闻进行延伸创新;二是影视娱乐版块,主要是以合作的方式,获得一些热门影视剧的网络播映权;三是科教文化版块,如设置“校园联播”、“高考频道”、“艺术频道”等栏目,并以网民的视角和体验增添一些新的内容。

(三)网络原创品牌的开发创新

一是社区版块,组织设置论坛议题,提炼热门话题,吸引网民参与讨论,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二是网络原创版块,针对热点话题开设访谈类节目,创办脱口秀,丰富视频内容,也可为福建教育电视台做一些低成本的节目研发、试水,运作成熟后移植到母频道播出。

三、在规划管理上实现融合发展,努力提升全媒体运营水平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福建分台是立足福建、辐射全国的综合网络视频公共平台。它以福建教育电视台现有的核心资源为基础,以具有地域特征的本土新闻和满足网民需求的地域文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视听为特色,以互动为纽带,融互联网与电视于一体,面向多屏传播,是对福建教育电视台的延伸、拓展和提高,突破地域局限,实现跨媒体、跨区域传播。但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福建分台的建设,尽管有利于对外宣传“瓶颈“的突破,有利于建立覆盖全国教育电视系统的节目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福建教育电视台借助新媒体衍生的综合实力,但其发展依然存在融合之难、人才之难、管理之难等诸多困难。

因此,迫切需要根据传统电视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实际,认真做好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福建分台建设规划的研制工作,努力在启动阶段以建设多终端制作、存储、内容集成与播控、分享互动平台,形成一定的服务能力;在完善阶段以陆续开通IP电视和手机台等渠道建设为重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拓展阶段坚持以全面开展多终端业务,覆盖移动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电视终端)及各种多媒体终端(汽车、火车、民航、地铁、楼宇等公共视听载体),形成完整的网络电视台整合、制作和传输业务架构,成为综合性的、呈显福建教育区域特色的网络视频平台。当然,这些无疑对福建教育台传统的传播理念、工作方式、业务能力、考核管理以及组织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转变观念,遵循媒体内在传播规律和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变革生产方式、运行流程、传播方式,建立崭新的“全媒体运行框架”,由内容生产商变为内容供应商和服务商;要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通过机制创新与流程再造,实现媒体的战略转型;要充分利用传统电视的品牌、资源、市场和人才优势,实现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融合发展[5]。

(一)高度重视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工作,实现从传统电视内容生产者到全媒体内容提供者的战略转变

全体新闻采编人员既是福建教育电视台的新闻采编人员,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福建分台的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工作中,同时使用“FETV”和“CENTV”的采访话筒,提高在同城媒体中的辨识率。随着新闻运作方式从按日发布转向滚动发稿,台网实时联动,从选题策划、新闻采编到多渠道传播,实现节目生产流程再造的无缝链接,突出教育专业特色,以图文、视频为主要手段,带动独家报道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同步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编辑也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和复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对新闻价值的专业判断、新闻信息整合加工之外,还需要具备网络搜索能力、判断真实性能力、网络采访能力、非文本编辑能力以及组织设置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通过台网互动,实现传播效果的叠加放大。

(二)创新运营机制,保障台网融合,策划采编播发一体化运行

要实现节目内容资源的统一策划、采集、生产和分发,即树立“大编辑部意识”,逐步建立起资料共享的信息处理平台。规范独家新闻信息网络出口,进一步提高新闻节目的原创性和特色化。启动网络电视品牌化工程,精心打造网络原创电视栏目,提升网络电视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采编人员要有互联网思维方式,学习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条件成熟时,可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培养全能型的多媒体记者编辑,实现新闻流程再造,最终使全体一线采编人员都成为全媒体记者。

(三)强化生命线意识,确保播出安全

电视台的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新闻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各项要求,具备强烈的政治敏感性,保证制作的节目内容不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杜绝出现政治错误。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严禁向任何人透露后台路径以及帐号密码,特别是登陆福建分台管理后台,内容制作完毕后,应及时退出管理后台,并关闭FTP操作系统,做好网站服务器和管理后台的安全防范措施。

总之,网络教育电视台的建设必须明晰教育电视的媒体属性要向网络延伸、教育电视的产业属性要向网络延伸的战略布局,中国教育电视网络电视台与各地教育电视台的合作,才有可能将教育媒体资源优势拓展到互联网、手机等终端上,向全媒体运营商转型,从而构建起一个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立足地方、覆盖全国的视听新媒体格局,引领中国教育电视的全媒体发展方向,打造一流的公共教育和文化平台,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6]。

[1]郑强.再造流程,实施报业战略转型[J].青年记者,2009,(2): 17~19.

[2]陈旭.中国网络电视台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2011,(3): 71~72.

[3]傅亚宁.NGB背景下网络电视台社会功能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4):20~32.

[4]王宏颖.浅析网络电视台的特色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14,(6):18~21.

[5]王建磊,沈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模式与市场策略——以中国时刻网和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为例[J].视听界,2012,(5):39~44.

[6]张仪.网络电视台进军互联网[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1,(6):23~26.

(责任编辑:练秀明)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Fujian Education Network TV Station

LUO Li-yi , ZOU Xue-lin

(Fujian Education Television, Fuzhou 350007,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television is internal demand for traditional television transforming to new media. Due to insufficient cap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resources, Fujian Education Television needs to cooperate with 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 Network. Achieving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ode explo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Fujian Education Television, as sub-station of 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 Network gains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resource sharing and mutual benefit, builds an audiovisual media with clear positioning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promotes teenagers’ healthy growth.

Fujian Education Television; network televis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2015-06-13

罗立仪(1973-),男,福建永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媒体应用研究;邹学麟(1964-),男,福建闽侯人,高级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

G229.2

A

1008-4940(2015)04-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