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榕花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 福建 福州 350012)
浅谈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教学设计
吴榕花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 福建 福州 350012)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的发展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而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的设置却严重滞后于理论及实务,设置内部控制课程成为迫切需要。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上,根据学生特点及课程性质,打破传统"满堂灌"方式,主张采用案例教学法,以过程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及实操能力。
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教学设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兴未艾,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自2008年以来,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规范体系,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及应用热情更是空前高涨。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统计,自2000年以来,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论文达105211篇,其中,2008年以后的论文达到74522篇;而1979年至1999年,二十年的时间,与之相关的论文只有4174篇,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
反观教育界,同一时期与内部控制课程有关的教改文章不足600篇,且大多集中于本科及研究生教学,高职高专相关的课程改革及教学设计几乎一片空白。基于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内部控制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探讨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设置、定位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设计就成为了必要。
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其办学历史悠久,会计专业作为老牌专业之一,在福建省历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结果中,均位列第一。尽管如此,我校迄今尚未在会计专业开设内部控制课程,仅开设了《会计制度设计》作为大三学生专业选修课,且学生选修的意愿并不强烈,选修人数占专业学生数的比重不足20%。显然,《会计制度设计》是早期内部控制发展阶段中“会计控制”阶段下的产物,不能代表内部控制的全部,且已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另外,基于风险导向理论,作为《审计岗位实务》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内部控制被安排在其中的一个章节进行讲授,知识呈现碎片化,不够系统与完整。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实务中,内部控制课程的设置都已经明显滞后。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课程,并取代《会计制度设计》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相关课程设置的大势所趋。
由于内部控制横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审计学、法学、信息科学,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其理论深奥,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系统性的特征[1]。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较差、入学成绩较低,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较高的创造性;对基础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感而偏向于实用性、技能性、操作性的知识[2]。因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内部控制课程的理论难度较大。但与一般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且企业实践锻炼机会较多,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利用学校安排的各类型校外实训,都已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一线企业实践。据不完全统计,在进入大三以前,利用寒暑假时间,学生已进行了为期2周的认识性实训以及为期4周的独立实训。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将大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在教学内容定位上,内部控制课程应该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往《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只体现会计控制,而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内控时代,因此,应该跳出 “为财务报告的可信性提供合理保证”的狭小的局部模糊界定,站在企业管理的高度,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既介绍具有统一性的制度性、规范性文件,又要体现不同组织特征的、适应个性化需求的内部控制设计方法、应用手段及其评价标准。同时,兼顾理论与实务。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理论重在介绍内部控制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原则及方法等;实务部分以案例为载体,融合国内外经典内部控制失败及成功案例,同时,以学生先前的实训单位为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提炼总结,形成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
在教学目标定位上,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应达到如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内部控制发展历史;2.掌握内部控制概念、目标、特征、原则及要素;3.熟悉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二)能力目标:1.会分析特定组织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缺陷及风险点;2.会利用常用内部控制手段设计关键控制点;3.能够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4.具有信息获取、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
鉴于内部控制课程的特点,传统讲授方式显然不适合该课程的教学,因此,应寻求突破。目前,对于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3] [4]。案例教学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原创,其雏形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创造的“启发式问答法”,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Socratic method)。1870年该方法被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引入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形成“判例教学”(case method),他也因此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 1920年,哈佛医学院对当时传统的医学教学进行改革,采用临床实践和临床病理学会议两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真正广为人知,要归功于哈佛商学院,该学院于1921年开始正式使用案例教学。由于洛克菲勒财团的支持,案例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到20世纪50年代,案例教学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专业学校中开始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引进中国的MBA教育[5]。
案例教学应用于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内部控制课程性质与案例教学初衷相契合。对于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特点的专业课程,它既体现制度、规范要求,又与组织管理活动紧密相联。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并不是该课程的最终目的,终极目标应是培养真正具有动手能力,能够切实解决组织实际内部控制问题与风险,优化管理流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管理型”财经专门人才,而非传统的“核算型”人才。
首先是案例资源库的建立。案例无疑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和核心环节。一个好的案例要符合四个条件: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第二要有丰富真实的企业数据和行业背景,并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第三,案例只提供事实性信息,没有结论,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最后,相关案例要能得到企业授权,可以广泛地使用和传播[6]。授课教师是收集和编写案例的主体,但不是唯一。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利用各种企业实训机会,带着批判性眼光参与企业实践,形成第一手的案例资料;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加上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获得的直接和间接材料,一个丰富有内涵且“接地气”的案例资源库是能够形成的。
其次,内部控制案例教学将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与以往“满堂灌”的上课方式不同,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点评,往往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教师本身除了要有与案例相关的广博知识背景,还得有统筹、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使讨论有序、高效。案例教学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从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学,教师至少要花2到3年时间。教师的作用不同于直接授课,他们要在课堂讨论前介绍案例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在课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及时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并对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进行归纳总结。在很大程度上,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多数专任教师的成长路径是“学校到学校”,鲜有教师是从“企业到学校”,即使有,相关的企业从业时间也较短,基本集中于1-3年,相关管理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为弥补教师经验的短板,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企业顶岗培训,除了参加国家和省级的培训,学校自身可以设计更完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定期同校企合作企业开发培训项目,将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引入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除了能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还能培训校内教师,优化案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对于高职高专开设内部控制课程,最难控制的部分是学生。众所周知,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客观上的知识厚度与广度、眼界、思维能力,还是主观上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高专学生显然不及本科院校学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以利于课程教学开展,是横亘在高职高专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决定一切”,可尝试通过改变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地变“被动”为“主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会计专业以往的其他专业课程,较注重知识传授,考核方式以结果为导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高达60%-70%。运用案例教学,内部控制课程将以过程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平时课堂讨论、发言及小组作业表现所占成绩比重将超过50%,期末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笔试,可提交基于企业真实数据的案例分析、作业流程图或是调查报告。
纵观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的发展,高职高专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内部控制专门人才,已迫在眉睫。
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将以理论为辅,实务为主,以案例贯穿始终,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及评价;以“控制点”和“风险点”为核心,重点介绍基于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和循环的内部控制理念、常用内部控制手段和工具、流程优化及再造。
在教学设计上,高职高专内部控制课程将采用业界较为认可的案例教学法,集教师、学生、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智慧于一体,建立并优化案例资源。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以过程为导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真正具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灵活应用内部控制规范,能够设计契合组织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1]莫磊,胡国强.“建构主义式”《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探索——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视角[J].财会月刊,2014,(12):120~123.
[2]蒋黎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教学对策[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1):18~19.
[3]王李.“内部控制”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3~65.
[4]赵兴楣.《内部控制》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204~205.
[5]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2:4~5.
[6]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责任编辑:练秀明)
Teaching Design of Internal Control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U Rong-hua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has entered a stage of leapfrog development, but internal control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us it is urgent to set up internal control curriculum. Viewing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 of the course, we propose to abandon traditional cramming education, use case teaching method, encourag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al control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2015-07-10
吴榕花(1984-),女,福建长汀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F127;X821
A
1008-4940(2015)04-00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