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芳
针对高级服装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在法国一直是时尚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都是从服装专业或者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对之探讨分析,罕见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考察。目前国内服装设计相关行业对于法国高级时装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盛。但笔者搜索“中国知网”文献,却没有发现一篇专门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研究高级服装的作品。笔者认为,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法国高级服装展开研究将不但是饶有兴趣,并且无论是对服装设计还是社会考察都将是颇具意义的一项工作。
法国是公认的高级时装的发源地。汉语中“高级时装”或者“高级定制”这个叫法就是从法语Haute Couture一词翻译过来的。在法国,“高级时装”是一个受法律保护的专业称呼。除了高端的价格之外,满足相当多的要求,才有资格被称为“高级时装”。根据1945年法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法令,高级时装店必须符合特定的行业标准:比如纯手工的制作,一对一的量体裁衣,对面料的选择、时装成品的数量、时装厂的规模及其员工的数量,方方面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外,法令还规定高级时装店每年必须要参加至少两次大型时装展出。相对于高级时装来说,普通人们所穿的一般都是“成衣”,即批量生产的,从商场里买来可以直接穿上身的衣服。
法国高级时装从古到今几多变更,它已经不仅仅是服装行业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承载了无穷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法国向来重视本国“文化主权”的保护,早在 19世纪末就开始借助法语联盟在世界上传播其语言和文化。最早提出“软实力理论”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指出,法国是现代国家中第一个运用软实力的国家。①Jacques Dufresne, La francophonie et la doctrine du Soft Power. Sur le site d’Internet :http://agora.qc.ca/francophonie.nsf/Documents/Etats-Unis-La-francophonie-et-la-doctrine-du-Soft-Power-par-Ja cques-Dufresne.高级时装作为法国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实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然成为了法国在世界舞台上力量角逐的一面文化大旗。追溯高级时装的发展演变历程,并从这一侧面观察法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为文化大旗的高级时装和法国社会之间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
法国高级时装的发源可以追溯到 17世纪的法王路易十四时期。“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国力发展达到了其历史的巅峰,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国。而此时周边其他国家都仍处于四分五裂,内战不断的状态。法国却已经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没有了战乱,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而路易十四本人也对艺术、文化、礼仪、服饰等大力推崇。近代欧洲男装的基本造型就是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形成的。当时的女装则更成了贵妇人们地位与身份的象征。这一切都在无形中成就了巴黎特有的时装气质。这一时期,法国的艺术、建筑、音乐以及凡尔赛的宫廷时尚都成为了整个欧洲羡慕和模仿的对象。正如路易十四的一位大臣所说:“时尚之于法国,就如秘鲁的金矿之于西班牙的重要性。”②众所周知,西班牙在 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发现并占有了美洲大量的金矿,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一流大国。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铁路和蒸汽船问世了,这为欧洲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她们蜂拥而至,来到仰慕已久的巴黎,挑选自己心仪的服装和配饰。巴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更是被她们赞为“世界上最具有天赋,最心灵手巧的人”。
从影视剧和书本插画中我们也能看到,18世纪的欧洲贵妇人的服装都极其夸张,让人窒息的束腰衣,膨大的裙摆,高耸的发型,宽大的戴羽毛的帽子,甚至还有定做的各种样式的假发。这些正是流行于当时的风尚潮流。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这一潮流的最大“赶潮人”。她的奢侈作风成为她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原因之一。负责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服装打扮的是一位名叫洛斯·贝尔坦(1747–1813)的女设计师,她被誉为法国高级时装第一位代表人物。1770年,在那个基本上由男性主宰服装业的年代,年轻果敢的洛斯·贝尔坦在巴黎的芳布尔-圣-奥诺雷大街上开了一家时装店,并取名“大亨大”(Le Grand Mogol)。在被引荐到玛丽王后跟前后,这位女设计师便成为了法国宫廷时尚潮流的掌舵者,更为自己赢得了王后“时尚总监”的美称。在她的引领下,法国高级时装迸发出了无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并形成了它的一些固定特色,比如设计师贴身服务、服装专属感和个性化、纯手工工艺、考究的面料等等。但值得一提的是,至此为止所谓的高级定制服装都只为皇室贵族专属。
正如被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打碎了的旧制度一样,高级时装也随着旧制度的瓦解在大革命期间销声匿迹。旧制度下法国贵族男子盛行穿紧身短套裤,膝盖以下穿长统袜,而城市平民则穿长裤, 无套裤。“无套裤汉”一词本是法国贵族对平民的讥称,大革命爆发后则成为革命者的同义语。大革命中,大批法国贵族被迫流亡国外。高级服装定制几乎完全丧失了它的“粉丝团”。
直到拿破仑一世重新恢复帝制,建立起王权,高级时装才又开始受到追捧。巴黎在当时已经成为时尚的圣地,拥有 2400多名时装裁缝。①Jean Baptiste, La vie des Français au temps de Napoléon.Sur le site d’Internet :http://lesapn.forumactif.fr/t2888-la-mode在这众多有才华的裁缝中,有一位“裁缝王子”路易·伊波利特·乐华,他是法兰西第一帝国高级时装界的代表。1804年拿破仑及其皇后约瑟芬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仪式上的礼服正是出自他手。当时,他那坐落于巴黎黎塞留大街上的时装店已经包括了试衣厅、生产间和展示厅,功能分割与近代时装店相当接近。凭借着“时代服装明星”的美誉,他的时装店只接待巴黎人,不接待外省人,也不提供上门服务。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和深入。巴黎的时尚氛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外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来施展才华。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有一位英国设计师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1826–1895)来到巴黎,并且开启了法国高级时装的崭新格局。1858年,沃斯在巴黎的旺多姆广场附近开设了他的第一家高级服装屋。他自行设计并销售,还专门举办服装沙龙,让自己的妻子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走动展示。由此,他成为了高级时装业用模特走秀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品牌的先锋,也是“collection”(时装发布)这一概念的创造者,他还是把时装引入大型商场的第一人。这些创新为他赢得了“高级时装之父”的美誉。他的工厂也逐渐壮大,截至 1870年普法战争前夕,他的员工已达1200多人,高级成衣大量出口。②薄其红:《论高级时装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第6页。此外,随着工业的发展,法国社会的工人力量也日益壮大,各种工会应运而生。沃斯顺应时代潮流,于1868年在巴黎创办了“高级时装联合会”,旨在团结和保护工会成员。当时成衣和高级定制的区分还没有以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有些不良商家会剽窃高级时装设计师的创作成果,有了联合工会,就能有效抵制这些恶劣行径。到了19世纪末,法国的高级时装也达到了其最辉煌的时期。1900年,巴黎举办了第二届世博会,当时称万国博览会。正是在这次博览会上,Haute Couture一词才正式出现。高级定制服装正式步入国际舞台,并以其优雅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现。
回望 19世纪的法国,用跌宕起伏、历经坎坷来形容实不为过。她经历了两个帝国,两个共和国,中间还穿插了两个复辟王朝。如此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加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冲击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各种文学思潮、艺术流派,各种政治主义对高级时装的变革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研究法国历史文化的法国学者普罗夏松曾这样描述法国曾经的辉煌:“在 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19世纪的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就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①Marcel Gauchet, La Démocratie contre Elle-même. Paris: Gallimard, 2002, p.21.而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时装正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并为20世纪的服装品牌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20世纪的头几十年,整个世界都被两次大战折磨得体无完肤。两次大战中,法国都是主战场,更深受其害。法国高级时装在战火中蹒跚前进。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高级时装与艺术完美融合,发源于巴黎的装饰艺术也开始流行于西方世界,许多艺术家把服装当成了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带着许多艺术因素和表现手段进入了时尚设计领域,极大地丰富了高级时装业。这是高级时装的全面爆发期。这一时期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和一些延续至今的世界著名品牌。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香奈儿就是在这一时期成长壮大起来的。可可·香奈儿女士于 1910年在巴黎开设了她的第一家店,取名“香奈儿女帽”,这是她朝品牌王国迈出的第一步。到1921年5号香水问世,香奈儿已经成为时尚界的第一明星。1925年巴黎再次举办世博会,标志着法国高级时装发展巅峰时期的到来。可惜好景不长,以 1929年在美国首先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界,法国高级时装开始走下坡路。客户锐减,很多时装工作室相继倒闭。更有甚者,二战中法国迅速溃败,巴黎被纳粹德国所控制。德国企图把巴黎的时装业全部搬迁到柏林或者维也纳。所幸的是,在法国高级时装工会的努力下,这一企图最终破产。但是战争中巴黎的高级时装工作室只有少数幸存,再加上德国人的封锁和垄断,巴黎时装业进入了最灰暗的日子。
战后,法国元气大伤,百废待兴,对时尚的掌控能力也逐渐减弱。而借大战之利迅速崛起的美国纽约却悄然取代了巴黎成为世界时尚第一中心。尽管如此,巴黎也毫不逊色。凭借着她深厚的时装文化传统和历史积累,巴黎高级时装业在战后浴火重生。迪奥(Dior)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颗耀眼的明星。1947年2月12日,在二战之后满目疮痍的巴黎,克里斯汀·迪奥的首次时装发布会在蒙田路三十号举行。迪奥一扫战争时期时装界的沉闷与萧条,一下把人们带回昔日的浪漫与华丽。Dior,这个在法语中由上帝和金子两个单词合并起来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了年轻、希望、未来的代名词,承载了无数人对美的追求。半个多世纪以来,迪奥和其他在战后浴火重生的时装品牌①20世纪60年代,追随迪奥的步伐成长起来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时尚品牌,比如Yves Saint Laurent,Pierre Cardin,André Courrèges 和 Emanuel Ungaro 等等。一样, 一直是高雅与华丽的代表,也一直以她们独特的绚丽统治着世界时尚潮流。虽然纽约、米兰等城市在战后也跻身为“时尚之都”的行列,但巴黎依然并且永远是高级时装的独一无二的摇篮。
除了品牌之外,战后的法国高级时装在营销对象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于战后经济的复苏,市民阶层的壮大,高级时装的顾客群从原来的金字塔型变为纺锤型。一改之前只服务于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的状态,转而以普通市民为主要市场目标。这与 20世纪法国社会阶层的嬗变有着直接的联系。民主与法治赋予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追求时尚的动力和能力。这一趋势的最明显标志是法国高级时装在逐渐地向高级成衣转变。此外,由于中国自 20世纪后半叶起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国内庞大的市场带给法国高级时装业巨大机遇与挑战。法国高级时装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国元素,以期夺得中国客户的青睐。
放眼当今法国社会,虽然各大时尚品牌定期在巴黎举行发布会,虽然香榭丽舍大街两旁伫立着一家家奢侈品店,但是普通巴黎老百姓却喜欢简单、舒适、大方的衣着,而不是一味追求大牌。然而,巴黎女人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对时尚的审美与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她们不会花大价钱去买一款LV的包,但会特别注重一条围巾或者一枚胸针的搭配。这种别具特色的对美的追求是几百年来巴黎时尚潮流的宝贵遗产。
高级时装在从古到今的演变中,深受各个历史时期法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反之,法国社会的历史沿革也无一不体现在高级时装的发展史中。可以说,一部高级时装的演变史,也是一部法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史。巴黎从一枝独秀到与人平分秋色,从高级时装到高级成衣,法国的时尚品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仍然以佼佼者的姿态岿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些品牌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钱币来量化的。从传统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上讲,法国已不再是世界一流的大国。然而,她却时时让人们听到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她倚仗的正是众多璀璨的文化遗产。高级时装作为法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将永远滋养着人类的文化事业。